每当听到“相声小品魔术杂技,评书笑话说唱艺术,东西南北中,君请看,曲苑杂坛……”这一优美旋律,每当说起汪文华主持的央视《曲苑杂坛》,每当聊起《洛桑学艺》《聪明的剧务》,许多人一定会记忆犹新,但说起韩兰成,则一些人可能一头雾水:韩兰成是谁?

韩兰成就是标题中的“他”,已故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的徒弟,曾一举捧红邹德江、买红妹、洛桑、于小飞等喜剧演员。那个一笑就两个小眯缝眼儿的“聪明的剧务”,给当年的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高手在民间两位老民间艺术家(他曾是曲苑杂坛编导)(1)

高手在民间两位老民间艺术家(他曾是曲苑杂坛编导)(2)

韩兰成,1949年出生,江苏徐州人,曾做过机械厂工人、徐州文化艺术学校教师,国家一级演员。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拜马季为师,后担任央视《曲苑杂坛》顾问、编导和主持人,推陈出新策划了《聪明的剧务》《新疆妹买买提》《洛桑学艺》《放驴小子》等一系列优秀作品。

《曲苑杂坛》曾是国内最为知名的综艺节目之一,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举办,主持人是汪文华,节目内容以相声、小品、魔术、杂技、评书、笑话、马戏、说唱等为主,同时介绍外国的杂技、马戏和滑稽等节目,杂而不乱,荟而不糙,富有时代特色,给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

高手在民间两位老民间艺术家(他曾是曲苑杂坛编导)(3)

高手在民间两位老民间艺术家(他曾是曲苑杂坛编导)(4)

当年,小品的风头压得相声“喘不过气来”,但作为相声小品系列剧的创作者,韩兰成认为相声和小品本来就是一家,不应该分彼此。对于如何打破相声面临的僵局实现突破这一窘状,他认为:“如果我们的相声中加入最时髦的元素,什么英语、科技、天文、地理……时常聊点新鲜有趣的话题,谁不愿意听呀?”

于是,韩兰成与节目组的同事们突出创新,突出新颖。比如《聪明的剧务》、《新疆妹买买提》等相声小品系列剧都是他亲自创作的,“逮谁学谁,学谁像谁”的邹德江,活泼灵动的买红妹,一下子成了让观众眼前一亮的笑星。

高手在民间两位老民间艺术家(他曾是曲苑杂坛编导)(5)

高手在民间两位老民间艺术家(他曾是曲苑杂坛编导)(6)

即便只是韩兰成参与策划、编导的其他系列节目,也让人记忆犹新,例如《洛桑学艺》中憨厚可爱的洛桑,《放驴小子》里的于小飞……

那么,韩兰成“造星”的秘诀是什么呢?他曾说:“我不喜欢嚼人家吃剩的馍,不去模仿别人,而是希望自己能领导潮流。”说起自己的这个徒弟,马季先生曾这样评价:“兰成哪,人好,使的活也好。难得的是,他不仅是一位表演起来不遗余力的笑星,更是一位勤于创作、善于发现的复合型人才”。

高手在民间两位老民间艺术家(他曾是曲苑杂坛编导)(7)

高手在民间两位老民间艺术家(他曾是曲苑杂坛编导)(8)

对于当年相声干不过小品的现象,韩兰成无奈地说:“相声不景气有很多原因,相声演员文化素质不高是最大的问题。不少人初中毕业后找个艺术学校,练‘红丸子白丸子’,也不学文化,出来就是个相声演员了!这样的演员怎能征服观众?”

韩兰成是个明白人,他一下子就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当然,也有人说,郭德纲学历不高,为什么他的相声就比较火呢?对此,韩兰成曾说:“说相声的,运气、机遇特别重要,赶上个好本子一下子就能大红大紫,可有的人努力一辈子也没能出名。郭德纲自有红的道理,你看他基本功扎实,嗓子不错,又很勤奋,会不少传统相声。”

显然,韩兰成认为郭德纲虽然学历不高,但他勤奋,爱读书,他一样有文化。

那个时候,韩兰成身兼数职,不仅担任央视《曲苑杂坛》栏目的编导,而且还在江苏省文联创作研究中心工作,并且,他还在老家徐州办起了一所兰成艺术学校。

临近退休,韩兰成便很少出来表演相声小品了,但年龄越来越大的他却不甘寂寞,又在南望村建起了一所兰成艺校分校,分校的三楼则是他念兹在兹的汉画像石收藏馆。

我们知道,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徐州地区盛产青石和石灰岩,是雕刻石画像的上好材料,故而,徐州一带有很多汉画像石墓。

底蕴深厚的汉文化影响和熏陶着一代又一代徐州人,包括韩兰成。

高手在民间两位老民间艺术家(他曾是曲苑杂坛编导)(9)

高手在民间两位老民间艺术家(他曾是曲苑杂坛编导)(10)

韩兰成早就开始收集汉画像石和汉画像石拓片。如今,他的汉画像石收藏馆共有3层,4000多平方米,收藏的汉画像石、拓片、汉砖汉罐等品种繁多,大小不一,可以说,他在挖掘汉画像石这个艺术瑰宝的同时,已将他的收藏馆变成了汉画像石及汉文化传播的基地。

让我们祝愿韩兰成老师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