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许衡故里(相公堡序甘建华)(1)

探访许衡故里(相公堡序甘建华)(2)

衡阳一片非同寻常的旷野

——乡镇地域文学作品集《相公堡》序

文/甘建华

屈指数来,我已前后五次走进衡南县相市乡,一次比一次印象深刻,一次比一次感觉美好,相信还会有更多次的旅游观光放飞心情。

作为一个文化地理学者,我自然会首先关注相市乡的区域概况。这个衡南县23个乡镇(街道)目前唯一的一个建制乡,位于衡阳城区东南面三十余公里处,距离省会长沙两百公里左右,G4京珠高速、G322囯道、X097县道穿境而过。衡阳地区第二大河流、湘江最大最长支流耒水流经相市15公里,向来是一个人烟辐辏、商贾云集的码头,曾有“耒水河上千帆发,相公滩头贾百家”之说。它东与冠市镇、江口镇接壤,北毗洪山镇、茶市镇,西临耒水与向阳桥街道隔河相望,南以耒水与耒阳市永济镇花园村分界。全乡有12个行政村、两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76.8平方公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有32539人,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424人,亦可见富庶的土地足够养育勤劳的百姓。

相市古称相公堡[pù],传说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有关。衡南县前身是清朝的清泉县,清朝之前及民国年间,则与衡阳县合为一县。据乾隆《清泉县志·卷五·营建志·祠祀》记载,衡阳旧时有两个武侯祠,一个是诸葛武侯祠,一个是东武侯祠。前者“原在临蒸驿左(今衡阳市区城北草桥),昭烈(刘备)牧荆州时,武侯(诸葛亮,时任军师中郎将)驻临蒸,调赋以供军实,故庙食于此,宋南轩张子(张栻)有记。后圮,移祀石鼓书院,旧祠有基址十间,每年纳税供书院用,今春秋二祭。”后者“在城东七十里耒江右岸,武侯督赋蒸湘,常(尝)舣舟信宿(意为使船靠岸、连住两夜)于兹,土人立祠于江皋,名曰相公浦(堡)祠。毁于兵,仅存像,里人奉像于家,岁以次更递迎奉。祠前旧有三槐,极古茂,至今无人敢剪伐焉。”到了明清两代,邑人再开墟场建集市,因而得名相市。

清代胡鸿书《澹远楼诗稿》中有《相公堡八景》,分别是杨侯新庙、汉相古槐、桃林春色、平畴远眺、石桥夜月、山寺晚霞、远浦归帆、沙汀落雁,可惜今人基本上不知诗中描绘的八景。其中《汉相古槐》一诗,猜测受杜甫写成都《蜀相》一诗影响,诗曰:“丞相祠堂何处寻?独留槐树半空心。星霜不改青苍色,天地长存翠黛阴。古柏难瞻蜀道远,甘棠遗爱楚江深。溪边旧是行营地,恍惚当年战鼓音。”

千百年来,以滩名嵌入一副上联至今无人能对者鲜矣,“相公堡,相公滩,相公坐船相公撑”,很可能就是一个孤例。耒水河边的相公堡古渡口,不但在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冬十二月迎迓过诸葛孔明,也在唐代大历五年(770年)夏四月,见证诗圣杜甫经此前往郴州投亲,停船登岸凭吊贤相武乡侯。明末崇祯十年(1637年)四月十四日,大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徐霞客,“乘月随流六十里,泊于相公滩,已中夜矣,盖随流而不棹也。”

我少时乡居茅洞桥即闻相公堡名声,第一次去那儿是2010年4月30日。先年10月下旬,湖南省文联与衡阳市人民政府牵头,在衡南县城举办洛夫国际诗歌节。承办方与洛夫先生签订协议,不但要在云集镇湘江东岸辟建洛夫文化广场,还要建立一座明清建筑型的洛夫文学艺术馆,藉此提升文化大县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号召力。那天上午,我们到了离镇上两三里路的燕子山,兴致勃勃地参观这座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属于湘南宅第型的古民居建筑。站在北大谢冕教授题写的“洛夫旧居”门前,吟诵门联“屈楚才情洛阳纸;潇湘水月夫子诗”,禁不住大发感慨:“多么幸运啊!经过多年的漂泊之后,诗人和诗歌终于回到了故乡!”那次随行的是几个不成器的文人,因为他们后来对洛夫先生的不敬,我已经羞于提及他们的名字。

第二次应邀陪同洛夫先生夫妇,这是他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还乡,时在2012年10月30日。来了4个编导摄像主创人员,为洛夫先生拍摄电影《他们在岛屿写作:无岸之河》,吉林卫视闻讯赶来拍摄洛夫回乡专题片。衡阳市县跟随看热闹者浩浩荡荡,四五十个洛粉与有荣焉,晚餐由我在市区做东款待远方来客。洛夫先生一边吃着相市烧饼,一边笑吟吟地说:“这就是我的乡愁。”他曾亲笔题写“相公堡烧饼”,又曾将它带到加拿大温哥华,被接机的朋友们一抢而光,所以相公堡烧饼也可算是国际烧饼。记得那天中午,站在相公堡河边码头护栏前,洛夫先生手指着奔流不息的耒水,与我谈到本名莫运端的由来,盖因其生于民国十七年五月端午后六日(1928年6月28日)。10岁的时候,他以端午节耒水沿岸人家划龙舟为题,写了一篇百余字作文《龙舟竞渡》,被老师嘉许“孺子可教”。此前3年7岁时,父母将其送入杨泗庙私塾。他牵着我的手到乡政府院内,但见“杨泗庙”繁体字汉白玉碑铺垫在地。我问既然当地供奉的是杨四郎,为何又是杨泗庙,便有好事者相告:杨泗又作杨四,俗称杨四将军、杨泗将军或杨家四爷,农历六月初六为其圣诞。传说他是湖南民间的道教水神,广泛信仰于长江流域。关于他的来历,也有各种说法,一说他是一个因治水有功而被封为将军的明朝人,一说他是晋朝周处那样敢于斩杀孽龙的勇士,一说他是南宋农民起义领袖杨幺。洛夫先生曾在台湾发表过一篇散文《杨泗庙的幻影》,向读者复原了旧时的场景:“这是一座靠近耒水河畔、庄严肃穆、香火极为旺盛的庙宇。庙前一片广场,建有一座颇具规模的戏台。庙的第二进是烟火熏黑了脸、巍然而坐的杨四郎神像,庙后则是一所在我家乡方圆百余里内仅有的学校——衡阳县仁爱乡(今衡南县相市乡)国民中心小学。在这里,我度过了三年黄金般的少年岁月,那些前尘往事至今犹萦回胸际,恍如昨日。”“我们学校的环境堪称优美……教室左侧是一片桃林,三月里满眼红艳艳的,风一吹,遍地桃花翻滚,煞是好看。教室右侧是篮球场,再过去约三十公尺便是河岸,岸边绿草如茵,最多的是蒲公英夹杂着金黄的野菊,一大片一大片地,绵延数里,蔚为奇观。”当天下午,细雨霏霏,在洛夫旧居举办“故园心——洛夫诗歌论坛”,我做了一个即兴演讲《燕子山飞出一只诗凤凰》,洛夫伉俪在现场都向我伸出大拇指,后来此文发表在上海《解放日报》朝花副刊头条。另一篇七八千字《诗魔洛夫的乡情》,不但在洛夫是年回乡前夕见于《中国文化报》,《衡阳日报》曾先后两次配图整版刊载,还被收入《中国散文大系·亲情卷》,这也是洛夫先生在83岁那年,执意亲笔为拙著《蓝墨水的上游》作序的主要原因。

接下来的一次却是伤心之旅,至今思来仍然肝肠寸断。早前一天中午12:28,我还收到洛夫先生的隔海微话,只有3秒钟,开头的声音含混不清,只听到他的夫人说“好了好了”,猜测他是想给我说点什么——后来才知道,这是他发给人世间的最后一个微信。15个小时后,2018年3月19日凌晨3:21,九旬诗翁猝然病殁于中国台北荣民总医院。第三天,世界诗歌日,我和衡阳市作协主席陈群洲、衡南县作协创会主席曹希荣,组织湖南衡阳文学界百余位作家、诗人及洛夫衡阳3所母校校长、省市十来家媒体记者,手持黄色的菊花,沿着洛夫当年读私塾和小学的山路,汇聚燕子山洛夫旧居,深切缅怀从此出发的世界华文诗坛泰斗、文人书法大家。

2019年11月30日,中国台湾知名诗人刘正伟来游衡阳,我与诗人罗诗斌、夏夏,以及画家罗杨彪,陪同他到相市乡洛夫旧居参观,发现门前两棵乌桕树叶烈火一样地燃烧,树冠树形非常好看。又到官塘孔明塔,之前只在相市风光风情摄影大赛中见过照片,实际上更加巍峨壮观,既有古典建筑意韵,又具现代美学风尚,堪称衡阳乡野难得一见的水口(风水环境学指水流的入口和出口,人们把它看作保护神和生命线,也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物质形式)。到洛夫父母合葬的罗家湾墓地,我同样恭恭敬敬地叩了三个响头。想起1980年冬天,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洛夫终生挚友叶维廉先生写的《衡阳莫老太太的来信——给儿子运端》:“当你的信/像浪迹了三十一年的游子/来到了衡阳相公堡燕子山/全乡的人都惊讶/还有人记起这个地名”。那一刻,我的眼睛突然有些湿润。

新近的一次是去年11月4日,阳光明媚,金风送爽,天气真是好得不能再好。根据相市乡党政主要领导肖明剑、周丁山的要求,我邀请水运宪、梁瑞郴、刘克邦、游和平、杨丹、王涘海等湖南十几位散文名家,走进相市为陈学阳主编的《相公堡》一书采风创作。相市也是全国闻名的“农机之乡”和“油茶之乡”,我们看到白色的山茶花盛开在万亩山地,农家小院夏日美人蕉依旧灼灼,辣椒青翠,茄子乌紫,橙子、柚子挂满枝头,到处都是一派丰收喜人的景象。所见山塘、水库、河坝蓄满雨水,确保全乡两万余亩稻田旱涝保收。这座千年古镇、东乡名埠,不但风光旖旎迷人,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教育、卫生、体育皆走在全县乃至全市各乡镇的前列。我们先后走访了燕子山洛夫旧居,耒水河边的孔明塔,世人称之“军家罗氏”的大有坪古民居,坐船过河参观了“神通天地、气聚山河”的相公祠(武侯祠)。在燕子山品尝佳果,在相公祠怀念前贤,在古渡口诗兴大发,在官塘宝塔骋目流眄。尔后在相市十字街上相携漫步,念叨着艳山、仰山、虎塘、梅元、烟竹、白衣、上壁、新堰、金紫、荷塘、黄金坪、杨木老、螃蟹峡这些地名,聆听当地友人讲述周家祠堂的抗日往事,以及八卦岛、八仙观、状元峰、三牲石、石虎头、万乐仙山等地的传说。正午时分,小镇街巷有一种好闻的烧饼香味,逗引着饥肠辘辘的我们,仿佛听到半空中洛夫先生带有相公堡烧饼味的咳嗽声。

湖南散文名家相市采风过后没几天,篇篇美文即陆续见诸《中国艺术报》《湖南日报》《北京文学》《湖南散文》《西部散文选刊》《海燕》《衡阳日报》《衡阳晚报》等报刊,从根本上保证了《相公堡》散文一辑的高水准。在此之前,定位于乡镇地域文学作品集的《相公堡》,编委会业已面向全国征稿,要求作品以宣传推介相市风光,深度挖掘当地文物古迹、名人名居、人文故事、风土民俗、神话传说和乡镇新貌等为主要内容,体裁为散文、现代新诗、旧体诗词及对联,并鼓励相市籍或在相市工作、学习、生活过的人们,拿起笔来书写乡情、乡谊、乡愁。应当说,征稿要求比较实际且易于操作,可也不是普通人能够轻易为之。好在蓝墨水上游诗群和迴雁诗社的诗人们,以及省市县作家、诗人、诗词楹联家,纷纷应接英雄帖,相继走进相公堡,并很快创作了一批优秀文学作品。他们着力描绘相公堡的前世今生,歌颂地灵人杰与英雄风骚,让人们看到了洛夫故里巨大的历史变迁,以及美好的乡村振兴愿景。由于衡阳是中国现代新诗的重镇,更兼天南海北实力诗人的助阵,新诗这一辑质量不错。旧体诗词与楹联这一辑高手颇多,表现不俗,同样令人刮目相看。

行文至此,且以八旬诗翁旷瑜炎老先生《渔歌子·相市秋日农家》作为结尾:“耒水河边白鹭飞,山村客至听鸡啼。粮满地,果成堆。开怀对饮一杯杯。”——幸甚至哉!

(原载于2022年7月15日《湖南日报》湘江周刊悦读版)

探访许衡故里(相公堡序甘建华)(3)

甘建华,生于1963 年8 月18 日,湖南衡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湖南省散文学会理事,眉山市散文学会域外副会长,德令哈市作协荣誉主席。出版文学、新闻专著及配套评论集十余部,主编文化地理散文选本多部并有理论建树,作品入选海内外上百个权威选本,获得全国第七届冰心散文奖、首届丝路散文奖、首届吴伯箫散文奖、首届青海省青年文学优秀作品奖、第二届中华铁人文学奖、第三届四川散文奖、第三届刘勰散文奖、2017年《西部散文选刊》优秀作品奖、2021年首届《格调》美文奖等奖项。

探访许衡故里(相公堡序甘建华)(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