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乾隆的第三位皇后(虽然是死后追封),令妃在《还珠格格》中温婉贤淑,是小燕子她们的有力助力。在《延禧攻略》中,更是勇敢、正直、机敏又不“白”的完美化身,可能是近年来最让观众喜欢的一个“玛丽苏”女主。

到了《如懿传》中,“魏姐”魏璎珞变成了“卫嬿婉”(原本是魏嬿婉),虽然从宫女逆袭成为贵妃的主线没有变,但人物性格以及结局,已经跟《延禧攻略》中完全不同。

而且,在《如懿传》中,“令妃”也变成了“炩妃”。

如懿传令妃怎么走到最后的 如懿传令妃(1)

一字之差,这差别可就大了。

令妃的“令”出自《诗经.大雅.卷阿》中的“颙颙昂昂,如圭如璋,令闻令望。”

意思是说一个人气宇轩昂、仪表不凡,如同圭、璋(这两者都是古代很贵重的玉制礼器)一般,美好的声名、品德实在令人仰慕。

后宫嫔妃的封号虽然只有一个字,但这个字却至关重要,昭示着被册封之人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和荣宠。

如懿传令妃怎么走到最后的 如懿传令妃(2)

《甄嬛传》中,雍正要册封安陵容为妃,本来选定了几个不错的字,嬛嬛几句话,就定了个“鹂”字给她,气得安陵容在宫中大发脾气。

《如懿传》中,乾隆虽然曾觉得卫嬿婉空有美貌没有内涵,不识甜白釉、煮燕窝放了三两燕窝,但挡不住卫嬿婉貌美如花又心性玲珑,十分懂得献媚讨好,所以在册封她时,将“令”字作为她的封号。

不仅盛赞她的仪容,也给她的品德给了高度评价。

如懿传令妃怎么走到最后的 如懿传令妃(3)

到了剧版中,担任编剧的原作者流潋紫则给卫嬿婉换成了“炩”。

看起来只是多了个“火”字旁,但意义已经完全不同,不再是皇帝对她的封赏,而成为这个人物的命运走线。

“炩”只有一个释义,就是“炩火”。

“炩火”,指的是即将熄灭的火堆中那种隐隐闪动的火,虽然小,但是复燃之后,一样可以燃成冲天之势。

炩火,等同于“星星之火”。

如懿传令妃怎么走到最后的 如懿传令妃(4)

卫嬿婉原本只是四执库的低等宫女,加上因为长得像如懿,先后被纯妃、皇后、嘉嫔连番厌弃,苦活累活干了不少,人肉烛台、香案、跪盘也都做过,曾经浑身伤痕,苦苦撑着。

那时的她,就像一从快要熄灭的火,完全没有希望。

如懿传令妃怎么走到最后的 如懿传令妃(5)

但是,不甘心不肯放弃的她一朝翻身,就成为如懿最大的对手,在后宫中翻手云覆手雨,陷害金玉妍陷害如懿,几个皇嗣也都因她夭亡,可谓坏事做尽。

但后来的她,也确实是盛宠不衰,气焰灼人。

只不过,玩火终究难免自焚。

卫嬿婉算计了半生,成为后宫不是皇后的“皇后”,最终依旧是彻夜煎熬的空梦一场。

如懿传令妃怎么走到最后的 如懿传令妃(6)

虽然人设完全不同,但是《延禧攻略》和《如懿传》都用了“中毒”这个情节。

不同的是,《延禧攻略》中魏璎珞中毒,见到的傅恒甘心舍命的深爱;《如懿传》中卫嬿婉中毒,却是所为败露时的惩罚。

皇帝已经不想让人痛快死,不赐鹤顶红赐了牵机。李玉又因深恨她,与江与彬合议调整了药性,令她整整痛苦一夜方才解脱。

如懿传令妃怎么走到最后的 如懿传令妃(7)

《如懿传》中的女子都是可怜之人,要地位要情义也罢,谁也没能如愿得到。

开篇时,满树芳华、一园春光;

落幕时,冷雪遮天,一地残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