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人来说,戴口罩可以有效预防病毒以飞沫的方式在人际传播。但是,仅仅通过戴口罩来阻断病毒以飞沫的形式传播是远远不够的,接触传播的阻断也尤为重要,而洗手和戴手套就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什么时候需要洗手?

咳嗽或打喷嚏后;护理患者后;准备食物之前、之中和之后;用餐前;上厕所后;当手脏时;接触动物或处理动物的粪便后;

除了以上七种情况,遇到下面这些情况时也要洗手:人流密集的场所,与陌生人肢体接触后;接触过公共物品,如电梯扶手、按钮、公交车扶手;户外运动、玩耍后;超市及商场购物后;接触钱币后;佩戴隐形眼镜前;吃药、往伤口上涂抹药物前;抱孩子、喂孩子食物;处理婴儿粪便后。

二、用什么洗手?

1、肥皂(皂液):肥皂要保持清洁和干燥;当皂液出现浑浊时,应进行及时更换。

2、一次性包装洗手液:可以使用替换装,每次分装前要将容器清洁消毒;洗手后,不要在衣服上“蹭干”,应提前准备好干手纸、干毛巾或烘干机;如果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请留意产品说明中“开瓶后使用”的有效期,一般开瓶后的使用期限不超过30天。

三、如何正确洗手?

1、湿洗手分解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如何防护快来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知识汇总--洗手篇(1)

2、干洗手分解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如何防护快来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知识汇总--洗手篇(2)

此外,外出时,要佩戴手套(冬天的厚手套或户外手套),尤其是乘坐地铁、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或到公共场所时;使用完毕后,要彻底清洗并烘干手套,如果手套没有完全烘干,则应立刻更换手套。待手套烘干后,再进行替换。

消毒篇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化学消毒法和物理消毒法,首先我们来谈谈化学消毒法。我们把使用医用酒精、消毒剂的消毒方法称为化学消毒法。对于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化学消毒法都可以杀死它。在选择消毒剂时,要选对成分,注意浓度。

(1)化学消毒法:

一、有效:医用酒精

75% 浓度的效果最佳,否则无法有效杀灭病毒。

操作方法:直接使用。手机、遥控器、电脑键盘和各种电器开关、按钮都可以用它来消毒。

注意事项:

酒精闪点12.78℃,火灾危险性属于甲类,75%乙醇消毒液闪点大约在22℃。酒精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3.3%-19%,当空气中酒精浓度达到3.3%以上,遇到火源会发生闪爆;当达到19%,温度等于或大于13℃以上时,遇到火源就会闪燃。

1.家中不宜大量囤放酒精。居民在家中用酒精消毒时,尽量购买小瓶装酒精,单瓶包装不宜超过500毫升,以够用为宜,不能大量囤放,以免留下安全隐患。

2.使用时不靠近火源热源。使用前彻底清除使用地周边的易燃及可燃物,避开电源插座和明火。给电器表面消毒前,应先关闭电源,待电器冷却后再进行消毒。如用酒精擦拭厨房灶台,要先关闭火源,以免酒精挥发导致爆燃。

3.避光存放防止倾倒破损。酒精容器应首选玻璃或专用的塑料包装储存,并必须有可靠的密封,避光存放在阴凉处,每次使用后立即密封,避免挥发。禁止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胺类、食用化学品一起储存。

4.室内禁止喷洒注意通风。在室内使用酒精时,应采取擦拭方法进行消毒,保证良好通风,空气中浓度不超过3%以防止发生火灾。室外采取喷洒式消毒必须禁止明火,防止局部喷洒浓度过大,遇明火发生燃烧风险。

5.远离静电注意人身安全。不要往身上喷洒酒精,如果喷洒浓度达到3%,衣服静电也能引起爆炸。使用酒精消毒时千万不能抽烟。75%酒精主要用于外用消毒,严禁食用,严禁用作擦浴酒精。

6.避免儿童触碰玩耍。酒精应放在幼儿触摸不到的地方,避免误服等事故。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家长要给孩子讲解酒精的特性,教育孩子不要玩弄酒精,更不能用火点燃。

7.安全应急处置。酒精意外引燃可使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进行灭火,小面积着火也可用湿毛巾、湿衣物覆盖灭火,不可直接用水灭火,必要时立即报火警进行处置。如在室外燃烧,可以使用沙土覆盖灭火。

二、有效:含氯消毒剂

在日常生活中,84消毒液、漂白粉、含氯消毒粉或含氯泡腾片等都属于含氯消毒剂。直接稀释后装在塑料容器里就可以在进行消毒杀菌。

但注意,不是名字里含有“氯”字,就是含氯消毒消毒剂。“氯二甲酚”、“对氯间二甲苯酚”虽然名字里都有氯,但其实属于酚类消毒液。

操作方法:

1、佩戴口罩、橡胶手套和防水围裙,同时建议佩戴护目镜防止溶液溅入眼内造成伤害;

2、应在通风良好的区域配置和使用漂白剂溶液;

3、应有冷水配置漂白剂,热水会影响杀菌效果。

注意事项:

1.个人防护。含氯消毒剂过量使用或长期接触可能会致人体灼伤,调配及使用时必须佩戴橡胶手套。过氧乙酸消毒液使用前必须根据使用说明进行稀释,操作要轻拿轻放,避免剧烈摇晃,防止溅入眼睛、皮肤和衣物上。

2.正确使用。含氯消毒剂严禁与其他消毒或清洁产品混合使用,严禁与酸性物质接触。如84消毒液与洁厕剂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刺激人体咽喉、呼吸道和肺部而引发中毒。过氧乙酸消毒剂在室内喷洒消毒时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危害人体。室内熏蒸消毒时,人员应撤离现场,熏蒸结束室内通风15分钟后人员方可进入。过氧乙酸对金属有腐蚀性,不能用于对金属物品的消毒。

3.安全储存。这两类消毒剂都应储存于阴凉、通风处以及幼儿触摸不到的地方,远离火种、热源,避免阳光直射。

4.应急处置。皮肤沾染这两类消毒剂原液时,必须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溅到眼部时要用清水或生理盐水连续冲洗,并迅速送至医院救治

三、有效: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适用范围比较广,其中二氧化氯、过氧化氢、过氧乙酸这三类是代表物质,一定要在稀释后使用。

使用方法:

二氧化氯:适用于一般物体、以及环境表面的消毒、餐饮具、医疗防疫等。

过氧化氢:物体表面消毒:用原液 (按厂家说明) 喷洒,擦拭或浸泡物体表面,作用20分钟。

过氧乙酸:一般不推荐家庭使用。

注意事项: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杀毒效果好,是一类安全、绿色环保型消毒剂。不过大多数过氧化物类消毒剂不稳定,长期使用对人和动物眼睛、呼吸黏膜等会有损伤。如果使用,最好选择商业配置的消毒剂。

四、没用:酚类消毒剂和季铵盐类消毒剂

这两类比较常见的是氯二甲酚(PCMX)、苯扎氯铵(BZK)。

根据 UTD资料显示:已表明医院以及家庭中常用的一些抗菌/消毒溶液对冠状病毒无效,包括氯二甲酚、苯扎氯铵以及西曲溴铵/氯己定等。注意,虽然名字里有“氯”,但它们真的不是“含氯消毒剂”啊。

(二)物理消毒法

一、加热,有效

对于耐热物品,比如餐具、玩具、奶瓶等小物件,煮沸超过30分钟或蒸汽蒸5分钟就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二、紫外线消毒,有效但不推荐

太阳光:天然的紫外线是太阳光,但由于太阳的照射温度不能达到56℃,且日照紫外线的强度达不到紫外线灯的强度,所以晒太阳不能杀灭病毒。但晒晒被子、晒晒衣服还是推荐的,因为紫外线会让病毒存活时间更短、更脆弱。

紫外线灯:强度足够的紫外线强度是可以杀灭病毒的,但操作时请注意安全,严格遵守产品说明书;开放紫外线灯时,人与宠物需回避,以免眼睛和皮肤受伤;

注意事项:

在紫外线消毒会存在死角,购买产品时可以选择多灯管的产品,以减少死角。紫外线照射时,也可能产生臭氧,因此事后需要适当通风,散去臭氧。

那么,新型冠状病毒期间,家里如何做好消毒防护?

1、目前尚无病毒可以随空气远距离传播的确切证据,因此如果家里和小区没有确诊的人,不用在家居消毒上特别费心,只要做到人员进出时做好病毒防控,即可有效防控此次疫情。

2、如果拿外卖收快递,可能发生接触传播,可以简单对快递和外卖的包装做一下消毒,喷点酒精就好。

3、如果家里有居家隔离的人或曾接触过疑似患者,就需要严格消毒。

消毒前需要做好基础的清洁工作,然后准备好:

消毒工具:拖把、脸盆、干净抹布、喷雾瓶、胶手套、口罩;

消毒产品:医用酒精、二氧化氯泡腾片或84消毒液、酒精棉片。

(所有消毒用品都需要远离小朋友)

具体可以采取这些措施:

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消毒剂,每天清洁、消毒家庭成员经常触碰的物品,如床头柜、床架以及其他卧室家具;

至少每天清洁、消毒浴室和厕所表面一次;

用洗衣机常规洗涤衣物,最好能将水温设定为60~80℃,然后晾干或高温烘干;

戴好一次性医用手套再去清洁和触碰被密切接触者的人体分泌物污染的物体表面、衣物和床品;戴手套前、脱手套后要进行双手的清洁和消毒;

可以对床头柜、门把手、浴室、洗手间、洗手池、桌子等地方进行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