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从南方开往东北的火车上,罗红和弟弟趴在车窗上,憧憬着未来的生活。罗红扎着两根小麻花辫,穿着一条格子裙,一路上照顾弟弟……这两天,电视剧《赤焰1948》正在四川电视台影视文艺频道热播“。罗红”的扮演者张梓宇,是一名古蔺小姑娘,这是她第一次“触电”。银幕下的她,能歌善舞,曾到新加坡、韩国、日本、俄罗斯、德国、美国演出或参加双排键电子琴比赛。
今年14岁的张梓宇是一名初二学生。父亲张兴平是古蔺大村人,母亲罗洪梅是古蔺石屏人,目前在辽宁沈阳工作。张梓宇如今也随父母在沈阳生活,但她每年至少要回一次古蔺老家。
张梓宇和《赤焰1948》导演孙滔以及剧中的弟弟
剧中的张梓宇扮演12岁的大女儿罗红
生活中的张梓宇,喜怒哀乐全写在脸上,对父亲的爱大大咧咧,两人有时候像父女,有时候又像朋友。然而,在戏里,由于是特殊时期的故事,作为女儿的“罗红”时时刻刻说话小心,对父亲保持该有的距离及尊重,不能过分亲切。
戏中,张梓宇所在的家庭成分复杂,“爸爸”是共产党,“妈妈”是特务。但是,她的立场更多偏向爸爸这边。“妈妈”最后被毒死时,张梓宇说她伤心欲绝,这是女儿对母亲最真实的情感宣泄。就算妈妈是坏蛋,但妈妈去世,自己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悲痛。这段戏的拍摄中,张梓宇将内心备受煎熬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导演孙滔夸她“真棒!”
除了“储爸爸”,宋佳伦也给了张梓宇很多“真传”。“有一次拍骑马的戏,我特别害怕从马背上摔下来,宋佳伦老师耐心地教我骑马的技巧,不厌其烦地指导我。”张梓宇说,就在拍这部戏时,宋佳伦从马上摔下,肋骨骨折,身体稍微好一点又回到剧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
2015年12月,《赤焰1948》杀青,张梓宇和“储爸爸”、宋佳伦等见面的机会很少,但逢年过节,她都会给他们发短信,送去节日的问候。
小女孩“绝活”多 跳舞、唱歌、主持、表演电子琴
其实,张梓宇在沈阳早就是小明星了。她6岁参加央视少儿春晚,当时接受媒体采访,张梓宇表示:“到北京录制节目期间,和其他城市的小伙伴互相学习了舞蹈基本功,感觉自己长大了。”小小年纪,小姑娘就特别勤奋好学。
张兴平说,他并没有刻意培养女儿的兴趣。女儿喜欢跳舞,就送她去跳芭蕾;女儿喜欢唱歌,就送她去学声乐,还有幸得到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的指点;女儿喜欢主持,后来认识了电视台的导演、老师……张梓宇参加国际双排键电子琴国际邀请赛,获儿童组金奖;被沈阳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授予“希望之星”称号;参加第十一届快乐阳光中国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获特等奖;参加第七届国际星光校园赛获金奖;被评为“沈阳市最美少年”……
“很多‘技能’都是上小学时学的,上初中后,以文化课为主。”张兴平说,女儿的目标很明确,在兴趣和学习之间,她很有主见。
张梓宇目前是沈阳一所重点中学的初二学生。尽管经常参加演出,但学习成绩没有落下,长期排班上前十名,语文成绩特别好。
“拍摄《赤焰1948》时,我尽量周末去剧组,平时在学校上课。有时候耽误了上课时间,回来后立即补上。”张梓宇把“主业”和“副业”分得很清楚,暑假和周末是她实现兴趣爱好的时间,平时学生生活才是她的全部。
每年都要回古蔺 今年准备和《古蔺花灯》一起“上春晚”
虽然在沈阳读书、生活,张梓宇对古蔺并不陌生,2015年古蔺春晚上,她表演了双排键电子琴。“我是古蔺人,我会说古蔺话、泸州话,我的外公外婆还在古蔺生活,每年我都会回去看望他们。”记者电话采访张梓宇时,听到家乡的口音,她倍感亲切,时不时也说上一两句。
张梓宇有些忙,抗战剧《八十八旅》、现代剧《青虻》、电视剧《我的青春不迷茫》等剧组都在向她发出邀请。今年暑假,张梓宇将和沈阳音乐学院的师生一起,到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演出。双排键电子琴仍是她的首选。
张梓宇说,今年暑假她还要回古蔺,参加《古蔺花灯》的排练。她准备带着双排键电子琴,弹奏最美的《古蔺花灯》乐曲,登上央视《我要上春晚》舞台,将家乡的传统文化展现给全国的观众。
《赤焰1948》剧情简介
1948年秋冬,辽沈战役决胜之后,东北野战军营长李龙岗和师政治部主任孙兴国等带部队进驻辽西南红石岭矿区。红石岭煤炭资源丰富,国民党官员贪腐成性,胡乱开采;他们在溃败撤离前,勾结土匪恶霸,破坏矿山,盗运设备器材,屠杀护矿群众。为保护即将回到人民手中的工厂、矿山,尽快恢复解放区生产建设、支援全国解放战争,李龙岗等人团结矿工、民众,与国民党残余部队、敌特分子和被他们收买的土匪恶霸等,进行了一场错综复杂、惊心动魄的斗争。最终在新中国诞生之前,铲除反动势力,稳定人民生活,恢复了矿山生产。
记者 周丽(图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