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有名将和猛将之分,其中名将多为帅才,行动打仗无往不利,称之为名将,其中的典型代表有白起、韩信、李靖、岳飞等人;而猛将,则是冲锋陷阵夺帅杀敌,个人勇武极高,在历史上也是颇有威名;现在来盘点历史上的八大猛将:

TOP、8 李继隆

李存孝演义中的十六杰排名(在古代8大猛将中)(1)

李继隆是北宋功臣枢密副使李处耘长子、明德皇后长兄;公元979年,随宋太宗亲征北汉。北汉灭亡后,李继隆作为先锋参加了第一次幽州战役,与郭守文两次击破契丹。公元982年,辽景宗亲率三路大军南下。李继隆随名将潘美迎战于雁门,攻破敌军二十五寨,斩首三千余级,俘获万人,追击至辽境内的灵丘才返回。

公元986年,参与第二次幽州之役,随曹彬征幽州,破契丹军。公元988年,契丹大将耶律休哥再次大举入侵,李继隆于唐河之战中违诏出战,大破契丹军,追击至满城,斩首一万五千级,获马万匹。战后,辽军南下的势头被初步遏制。次年,耶律休哥再率三万铁骑南侵,李继隆于徐河之战中再败契丹军。

李存孝演义中的十六杰排名(在古代8大猛将中)(2)

此役后,宋辽战争的形势为之一振,十年间,辽军未再大举进攻。澶渊之战中,李继隆受任驾前东西排阵使,与石保吉率军抵御契丹。公元985年,李继隆赴西北,讨伐党项人李继迁,于浊轮川一战杀敌五千,李继迁狼狈逃走。又平灭其余各族反叛势力。公元994年后,以河西行营都部署,破李继迁,擒赵保忠。李继隆去世后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武”。

TOP、7 常遇春

李存孝演义中的十六杰排名(在古代8大猛将中)(3)

常遇春出身于贫苦农民之家。青少年时期,不甘心于老死田间,因而随人习练武术。到长大成人之后,常遇春体貌奇伟,身高臂长,力大过人,学武有成,精于骑射,各种兵器都能使用。在几经转折后,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

勇猛敢战,这是常遇春戎马生涯的最大特点,并贯穿于历次重大战役。公元1355年六月,常遇春投奔朱元璋不久,朱元璋即率军渡江南下,在著名的采石矶战役中,面对着元朝水军元帅蛮子海牙的严密防守,常遇春乘一小船在激流中冒着乱箭挥戈勇进,纵身登岸,冲入敌阵,左右冲突如入无人之境,朱元璋即挥军登岸,元军纷纷溃退,缘江堡垒纷纷归附。

李存孝演义中的十六杰排名(在古代8大猛将中)(4)

朱元璋乘胜率军攻占太平。次年三月,又攻占集庆,改为应天府。集庆及其周围地区的占领,使朱元璋获得一块财富之区,为在江南的继续开拓和壮大奠定了基础。这一阶段的战斗,常遇春锋芒初露,立了头功,开始受到朱元璋的信任,由渡江时的先锋升至元帅;可惜在北伐中原之时,暴卒军中,年仅四十。

TOP、6 夏鲁奇

李存孝演义中的十六杰排名(在古代8大猛将中)(5)

夏鲁奇早年曾在后梁宣武军中为军校,但因与主将不和,到太原投奔晋王李存勖,被任命为护卫指挥使。公元912年,夏鲁奇随周德威讨伐燕国,攻打幽州,并与燕军骁将单廷珪、元行钦对战,不分胜负,两军将士都放下手中兵器观看。幽州平定后,夏鲁奇战功最多。

公元915年,李存勖率千余骑兵深入洹水侦查,中了守将刘鄩的埋伏,被一万敌军围困在魏县西南的葭芦中。夏鲁奇与王门关、乌德儿等人拼死力战,自午时一直打到申时,最终坚持到李存审率军来援,共同将梁军击退。此战,夏鲁奇持枪携剑,独自捍卫李存勖,亲手斩杀百余人,伤痍遍体。

李存孝演义中的十六杰排名(在古代8大猛将中)(6)

公元923年,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史称后唐庄宗。他亲征后梁,攻取中都。当时,梁军大败。夏鲁奇在乱军中认出梁军主将王彦章,便单马追赶,用枪抵住他的脖子。王彦章道:“你不是我的故人嘛!”夏鲁奇擒获王彦章,献于庄宗,获赐绢帛千匹。不久,后梁灭亡,夏鲁奇升任郑州防御使。后因遂州被西川将领李仁罕攻破,自刎而死,赠太师、齐国公。

TOP、5 萧摩诃

李存孝演义中的十六杰排名(在古代8大猛将中)(7)

萧摩诃自幼随父亲在始兴郡生活,后被姑夫蔡路养抚养长大。公元550年,始兴太守陈霸先起兵讨伐侯景,援救建康,蔡路养则率兵抵挡陈霸先。当时萧摩诃年仅十九,单马出战,无人能敌。后来,蔡路养兵败,萧摩诃便归顺侯安都,随其征战,深得器重。

公元573年,陈军北伐,萧摩诃随都督吴明彻渡江攻打秦郡。当时,北齐派大将尉破胡率十万兵马前来救援。北齐前锋军中有“苍头”、“犀角”、“大力”等军,都是身长八尺,体力超群的勇士,还有一个精于射箭西域胡人,陈军都非常害怕,结果萧摩诃饮完酒后,骑马冲入齐军阵中,将大力军的十几人全部斩杀,威震两军。

李存孝演义中的十六杰排名(在古代8大猛将中)(8)

后来,吴明彻在与北周争夺吕梁的战役中被俘虏,萧摩诃则率兵突围,逃到淮南,回朝任右卫将军。陈宣帝死后,萧摩诃辅佐陈后主登基,追斩始兴王陈叔陵,被加封为骠骑大将军、绥建郡公。隋军南征时,陈后主不顾萧摩诃的再三建议,拒不出兵,以致错过战机。陈朝灭亡后,萧摩诃随陈后主降隋,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但在73岁时,被杨素俘杀。

TOP、4 薛仁贵

李存孝演义中的十六杰排名(在古代8大猛将中)(9)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是南北朝时期刘宋、北魏名将薛安都的后代。其曾祖父薛荣、祖父薛衍、父亲薛轨,相继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可惜到薛仁贵的时候,已经家道中落;后来在老婆的鼓励下,应征加入了张士贵的队伍,从此步入军旅,薛仁贵的首战就是攻打高句丽。

在李世民进攻高句丽时,辽东安地战场上,郎将刘君邛被高句丽军团团围困,无法脱身。在此危难时刻,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丽一将领人头,将其首级悬挂于马上。高句丽军观之胆寒,于是撤军,刘君邛也获救。此役过后,薛仁贵名扬军中。

李存孝演义中的十六杰排名(在古代8大猛将中)(10)

之后薛仁贵为大唐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唐高宗时,薛仁贵累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

TOP、3 吕布

李存孝演义中的十六杰排名(在古代8大猛将中)(11)

公元189年,吕布因其勇武在并州任职,并州刺史丁原担任骑都尉,在丁原奉何进密谋诛杀宦官后,吕布被任命为执金吾。但是董卓入京后,诱吕布杀丁原,进而吞并丁原的军队,并任命吕布为骑都尉,同他发誓结为父子,对他十分欣赏信任。吕布善长骑射,膂力过人,被称为“飞将”,不久又被董卓提拔为中郎将,封都亭侯。

后来吕布又在王允的诱导下,刺杀了董卓,任职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与王允同掌朝政。但好汉难敌四手,更何况董卓的旧部也都是骁勇善战之辈,很快吕布又被李傕、郭汜等联手打败,逃出京城后,吕布依附袁绍,又被袁绍猜忌,依附张杨。

李存孝演义中的十六杰排名(在古代8大猛将中)(12)

公元194年,吕布趁曹操攻打陶谦时与陈宫等叛乱,占据濮阳,但是两年间被曹操击败转而去依附徐州刘备,又趁刘备与袁术作战时袭取了徐州,与刘备和好一阵又相互攻伐一阵。期间,以辕门射戟化解刘备与纪灵的争斗。公元198年,吕布先后击败刘备与夏侯惇后,曹操亲自出马征讨吕布,水淹下邳。吕布被部下叛变,于公元199年城破被俘,被处死。

TOP、2 李存孝

李存孝演义中的十六杰排名(在古代8大猛将中)(13)

李存孝是唐末著名的猛将,武艺非凡,勇猛过人;隶属于晋王李克用麾下,也是李克用众多的“义儿”中的一个,因排行十三,故称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史书载“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李克用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

李存孝因力大无比,英勇善战,天下无敌,几与西楚霸王项羽比肩,被誉为“将不过李、王不过项”,在后人评说中更有“唐初有个李元霸,唐末有个李存孝,都是恨天无把,恨地无环”。意思是说天若有个把,他们能把天拉下来,地若有环,他们能把地提起来。

李存孝演义中的十六杰排名(在古代8大猛将中)(14)

他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的地位相当于《说唐传》中的赵王李元霸,天下无敌,人称飞虎将军。野史中曾领十八骑攻取了长安,虽说是夸张之词,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连第二名的王彦章在他手下都走不了几合。后由于罪责车裂而死,李克用深感有负于存孝,羞愧多天不朝政,兵事衰弱,朱温趁势而起。

TOP、1 项羽

李存孝演义中的十六杰排名(在古代8大猛将中)(15)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

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边自刎而死。项羽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的代表人物,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李存孝演义中的十六杰排名(在古代8大猛将中)(16)

当然,中国古代猛将数不胜数,以上八人并不一定正确,还有很多名气不显,更或者说还有很多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猛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