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听风雨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操世上头等大事)(1)

静听风雨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操世上头等大事)(2)

这是个让人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地方。老倌倌进来,头刮得白又光,心满意足地走了;嫩头青进来,头盘得鲜又亮,信心十足地走了;小犟渣进来,整得气又急,泪流满面地走了,也许你猜对了,说的是剃头或者是理发的那些事。

静听风雨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操世上头等大事)(3)

现如今,城市里自不必说,在农村单纯的剃头铺已不见了,就连‘’理发室”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偶尔还有那么一两家,也早已改成了什么“发廊”、“发屋”、“美发厅”了。

静听风雨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操世上头等大事)(4)

记事时的昆明叫剃头铺,稍后些年称理发室,早年的叫法有早年的道理,后来的称呼有后来的意思。其实,乡下人的叫法也许更接近这个古老行当的本意。

静听风雨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操世上头等大事)(5)

明朝以前,汉族人是不兴剃头的,就因为一句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自清顺治年间颁布“剃头令”开始,才有了剃头一说,当然和尚们的剃度自不在此例。曾经在呈贡的“龙街”上见过剃头摊子,并无明显标志,仅门板或墙壁上写上“剃头”或“理发”二字,算是讲究些的,有些什么都不写,过路人也认得是干什么的。

静听风雨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操世上头等大事)(6)

静听风雨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操世上头等大事)(7)

旧时理发,手艺很重要。碰上手艺不高,再加上推子或剃刀不锋利,常见被剃头的人龇牙裂嘴,痛苦不堪。还有小男孩“护头”,每一次理发就像上大刑,要大人抱着,满房子都是“鬼喊鬼叫”的声音,每次剃完一个师傅都要长出一口气,大人一身汗,小的呢一脸鼻涕泪。

静听风雨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操世上头等大事)(8)

有好事者编顺口溜讽刺剃头铺:“剃头铺,手艺高,剃头不用剃头刀,一根一根往下薅"。也有一些剃头铺的手艺世代传承,手上功夫了不得。特别是刮脸的技术,让人真的舒服。记得先是在脸上涂上肥皂沫,捂上热毛巾,几分钟后揭下,剃刀在“荡刀皮”上来回蹭几下,变得锋利无比,再硬的胡须到了他的手上,都得荡然无存。

静听风雨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操世上头等大事)(9)

胡须浓密的地方,要用手抻开拿刀尖刮,只感觉锋刃贴着脸皮,发出“噌噌”的细响,特别是锋刃掠过眼皮和耳廓的刹那间,就像通了电,让人微感酥麻,舒服得想睡觉,那种感觉多少年木有了,太想再感受一下。

静听风雨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操世上头等大事)(10)

到如今社会变得多元,生活方式多样,在传统和现代的碰撞中,剃头铺、理发室和发廊也各自找到最合适的存在位置,‘’发尖上的中国"也在悄悄改变着。

静听风雨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操世上头等大事)(11)

静听风雨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操世上头等大事)(12)

静听风雨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操世上头等大事)(13)

静听风雨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操世上头等大事)(14)

发廊为年青人准备着,理发室给老倌们留着,女人也成了这些地方的常客。什么象头、包菜头、菊花头、爆炸头,想得到的想不到的,理发师几推子下地,头发就有型有款,有棱有角,剪刀稍加整理,吹吹头,打打腊,人都会变个模样,整得人信心满满的。

静听风雨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操世上头等大事)(15)

静听风雨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操世上头等大事)(16)

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一种人,旧时叫剃头匠,后来叫理发师,现在叫发型师。不管称呼怎么变,世事如何轮回,他们凭手艺什么时候都能吃饭,真正是千金在手不如薄技在身,荒年饿不死手艺人。更何况现在的美发师们弃匠风定发型,操世上头等大事,理人间万缕青丝。

静听风雨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操世上头等大事)(17)

云南检方通报丽江反杀案:对唐雪作出不起诉决定

2小时飙到攀枝花!昆明⇌攀枝花动车即将开通,这一路美景千万别错过!

体育差考不上重点高中!云南将改革中考招生制度,满分700,语数外体育都是100分!

2020年云南中考时间公布!昆明、曲靖抽考语文、物理!

昆明信息港整理编辑文、图来源:彭学名

编辑:李贵芳

审核:丛 林

终审:宋建波

静听风雨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操世上头等大事)(18)

静听风雨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操世上头等大事)(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