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26年5月的一天,京城的老百姓刚刚过完端午节,端午的节日氛围还没有完全消散。早上八点多钟,当朝天子明熹宗朱由校,正在太监内侍的簇拥下,来到乾清宫享用早膳,面对琳琅满目的各色佳肴,21岁的朱由校却感到味如嚼蜡。

此时,皇宫外面,街道人来人往,老百姓熙熙攘攘开始忙碌起来。对于皇宫里的朱由校和皇宫外的百姓来说,一切,都和以往的每一天一样正常,所有人都在重复着同样的生活。但这看似平静的生活,却在上午九点钟的时候,突然被打破。

明朝天启大爆炸带来怪物(明朝天启大爆炸)(1)

明朝皇帝

食欲不佳的朱由校正准备结束用膳,一道天雷凭空响起,电光火石间地动山摇,周围的太监宫女纷纷站立不稳,紧挨着皇帝的贴身侍卫一把扶住朱由校,慌乱中连滚带爬逃出乾清宫。

就在这一刹那,刚刚人来人往的街道瞬间就变成了骨肉横飞的人间炼狱,街道四周的房屋转眼间就成了断瓦残垣,皇宫内的马匹和大象奔逃而出,冲入惊慌失措的人群横冲直撞。

当朱由校稍稍定下神来,发现身边的贴身侍卫不知被什么砸中早已生机全无,他赶紧直奔交泰殿,因为他未满周岁的儿子(太子朱慈炅)就在交泰殿,此时,交泰殿同样也是一片狼藉,哀嚎声此起彼伏,惊魂未定的朱由校看到了此生最恐怖的一幕——襁褓中的太子朱慈炅早已被那声惊雷巨响活活吓死!

明朝天启大爆炸带来怪物(明朝天启大爆炸)(2)

明朝京城

此时,皇宫内外到处硝烟弥漫火光四起,天空中涌起一朵遮天蔽日久久都未消散的蘑菇云,整个京城犹如遭遇天崩地裂的世界末日……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天启,于是,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在史书上就被称之为:天启大爆炸。

在明朝的时候,没有现代这样的的应急机制,也没有快速响应的救灾部门,更没有任何抢险医疗保障,当朝廷勉强恢复运转,明熹宗受到朝臣上奏的事件报告时,天启大爆炸已造成超过两万民众死伤的严重后果,差不多已经抵得上一颗小型核弹爆炸的威力。

爆炸发生后,司礼监太监刘若愚在《明宫史》中描述了他所看到的情景:烟云直上,亦如灵芝,滚向东北。

明朝天启大爆炸带来怪物(明朝天启大爆炸)(3)

天启大爆炸

也就是说,爆炸过后,一团像灵芝形状的烟云腾空而起,慢慢向东北方向移动。这简直就和现代核弹爆炸的场景如出一辙,核弹爆炸是蘑菇云,而刘若愚说烟云看上去像灵芝的模样,两者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

明代史书《明季北略》记载了爆炸波及的范围:东自顺城门大街,北至刑部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尽为齑粉。

也就是说,以顺城门到刑部街为中心,方圆十三里范围的建筑全部被摧毁。可见这场爆炸的威力之巨,已经超过了当时所有人的认知。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场史无前例的爆炸事故呢?

明朝天启大爆炸带来怪物(明朝天启大爆炸)(4)

大爆炸

这场爆炸,在史书上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王恭厂大爆炸,因为爆炸的最核心区域,就是发生在王恭厂,王恭厂是个什么地方呢?它是大明军队的火药库,当时日产火药两吨以上,常备库存超过一千吨,爆炸产生的蘑菇云就是从王恭厂腾空而起。

难道,爆炸是因为王恭厂的火药库造成的意外事故?1986年,北京地质学会等科学团体运用科学手段对这次爆炸进行了研讨。

有科学家对王恭厂火药爆炸的威力进行了模拟,以当时火药的性能和存量来推算,王恭厂火药爆炸的威力只能造成750米半径范围的破坏力,而史书上均言之凿凿地确证天启大爆炸造成了方圆十几里夷为平地的威力,可见王恭厂火药库虽然是爆炸中心,但并不是造成如此破坏力的主要原因。

明朝天启大爆炸带来怪物(明朝天启大爆炸)(5)

天启大爆炸

多部史籍记载,“天启六年五月大震,地裂十三丈,地中霹雳声不绝,所伤男女寸丝不挂”。

科学家推断,当时至少发生了一场里氏八级地震,导致地表开裂、大量天然气从裂缝中泄露而出进而引爆了王恭厂的火药,天然气和火药混合后产生巨大的爆炸威力,达到了两万吨当量的现代火药产生的破坏力,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瞬间将人的衣物扒光,所以才导致了“所伤男女寸丝不挂”的现象。

天启大爆炸给了大明朝沉重一击,一年后明熹宗朱由校驾崩,崇祯继位,关外努尔哈赤崛起,关内有以白莲教为代表的各地起义,积重难返的大明,就此走向了历史的深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