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背后故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背后故事(歌曲我和我的的祖国背后的故事)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背后故事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国庆70周年华诞,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唱遍大江南南,响彻祖国大地,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白发满头的耄耋老人,都在哼唱着这首表达对伟大祖国真情的歌颂。

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著名作曲家秦咏诚,词作者是著名词作家张藜。

秦咏诚(1933—2015年6月25日),辽宁大连人。1956年毕业于东北音乐专科学校作曲系研究生班,曾任沈阳音乐学院副教授、院长。作品有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我为祖国献石油》,管弦乐《欢乐的草原》,小提琴曲《海滨音诗》,电影《创业》的音乐也是出自他手。

张藜,辽宁大连人。1950年毕业于东北鲁艺文学研究室。1955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从教,1970年调入北京中央民族乐团创作室专职创作员,中央民族乐团作词,国家一级编导。代表作《我和我的祖国》《亚洲雄风》《篱笆墙的影子》《苦乐年华》《命运不是辘轳》、《不白活一回》、《苦篱笆》、《鼓浪屿之波》、《女人不是月亮》、《半边楼》、《运河人家》、《情债》、《山不转水转》、《小英雄哪吒》等。

经典之作《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

歌曲、歌曲,一般是先有歌(词)后有曲,但据秦咏诚之子秦际凯回忆,《我和我的祖国》是先有曲后有歌(词)。

秦际凯说,他父亲很小的时候在大连生活,那时中国还没有解放。父亲那时候对祖国那种期待、那种盼望、那种向往,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后来,他就一直想着要写一首表达歌唱祖国、歌唱祖国大好河山的曲子,以表达自己发自内心的对祖国的真挚感情。

1985年秋,秦咏诚赴京参加文化部举办的一个学习班。

一天,张藜专请秦咏诚来家作客。席间,张藜说起非常喜欢秦咏诚多年前谱写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海滨音诗》,这首乐曲主题鲜明、旋律优美,具有很强的歌唱性、抒情性,他曾多次尝试想把其改编成一首声乐作品,但均未成功。这天,张藜说恳请秦咏诚,可否再写首同样情调,但旋律却不雷同的乐曲,以此来歌颂伟大的祖国……

说起《海滨音诗》,秦咏诚想起曾经谱写的一段段乐章。其中有一句上行的旋律:512 345 43,这句旋律在秦咏城头脑中不断闪现、定格,这让他的音乐灵感闪现,于是写下:565 432 15……他立即起身坐到钢琴旁,在这段新乐句的基础上,运用复调、对位和分解和弦等作曲手法,不断地展开、变奏、升华,就这样,《我和我的祖国》的优美动听的旋律就这样诞生了。

张藜非常感动,对曲谱也非常满意,在近半年的时间里,多次提笔想写词,却无从下手。一次张藜去广西桂林出差,早晨推开窗户,眼前的美景打开了他的创作思维:青山绿水、莺歌燕舞、姹紫嫣红,好一幅祖国的盛世画卷。多年激荡在自己心中对中国共产党对祖国对人民无限赤爱,此时此刻全都涌上心头:“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我和我的祖国》的歌词就这样一气呵成……

1985年,《我和我的祖国》经李谷一首唱,立刻响彻大江南北。

这首歌曲采用抒情和激情相结合的笔调,将优美动人的旋律与朴实真挚的歌词巧妙结合,表达了人们对伟大祖国的衷心依恋和真诚歌颂。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这首歌以第一人称手法向人倾诉自己与祖国的关系,对祖国的依恋之情。“我和祖国”息息相连、一刻也不能分离的心情,将“我”和“祖国”比喻为孩子和母亲,又将“祖国”和“我”比喻为大海和浪花,这两个比喻具象而生动,准确又动情,表达了个人和祖国之间,亘古不变的情感。

歌词和乐曲在节奏和旋律上对应准确、生动、流畅、自然,具有极其鲜明的线条美和律动美,创造了楚楚动人的音乐形象和丝丝入扣的情感表达,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中华民族儿女和祖国血肉联系的关系,表达了对祖国母亲深切的依依恋和感恩之情,情真意切,情深意长。

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

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

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

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

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

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

我最亲爱的祖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

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

啦啦

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