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社会之中,一直具有很强的门第观念,因而我们总是能听到“高攀”、“下嫁”等明显含有家世区分的词句。这些词在中国历史上所存在的时间都并不短暂。
但是中国古代,以小农经济为主,并不需要像如今社会一般广泛结交,即使是文人会友,也基本是选择外在场合,那么足不出户的他们,又是如何辨别富贵之家的呢?
门的作用
关于“门”所涉及的家庭地位,除了“门第”之外,还有我们所谓的“门当户对”等此,我们会发现古人对别家钱财的打量,都不直接说人穷,而是讲求一个“门”字。
因而,门除了是一个家庭的出入口,连着这外面的社会与自己的家庭之外,还往往是身份的象征。
既然作为一个家族的门面,自然也有少不了一番装饰使得其符合自己的地位。因此,门前装饰得越好,也就越能代表一个人家世地位的显赫。过往的行人,自然也就能够通过“门”来判断一个家庭是否富贵。
因而,也就逐渐演变了所谓的“门前有三象,富贵不用愁”的说法。这其实,说的便是通过别人门口的现象,就能判断出他们是不愁吃穿的富贵之家。
那么这“三象”分别代表什么呢?
门当与户对
对于“门当户对”这一词,我们都懂其中的含义,指的便是男女双方家世相当,适合通婚。但这个词并未空穴来风,而是源自于两个词:门当与户对。
门当,则是指大宅门前面所放的那一石鼓,也叫作抱鼓石。在古人的认知当中,抱鼓石能够辟邪,因此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放置这种东西。
但是,关于门当的放置却有许多的等级之分。像我们如今所能看到的石狮,在古时只能是皇族或官府才能放置。而即使是富贵之家的人,其抱鼓石也有一定的区别。例如高级文官的抱鼓石是箱形狮子,高级武官门前放置的则是抱鼓形的石狮。
在古代,商人虽然有钱,但地位并不高,甚至在某些朝代商人是不允许做官的,因此他们即使家大业大,其门口的抱鼓石,也必须去除雕饰,但是抱鼓石仍然可以是石制的。
再到下面则是普通之家,他们的抱鼓石便只能是木制的方门墩或者常见的门枕石来代替了。
由此可见,单从门当,也能品出许多讲究。
而户对,则更加明显了。
户对所指的就是门楣的装饰,即砖雕或者木雕。户对一般置于门楣的上方或者两侧,在武官之家为圆柱形,文官之家则为六边形方柱。
我们所看到的大红灯笼高挂的情形,则是将灯笼挂在户对之上。一般来说,一家的户对越多,那么这个家庭就越是显赫,例如五品以上的官员,就能挂六个户对,而越往下则越少,最少能挂两个。
而且,门当与户对必须是同时出现才行,有门当就必须有户对。因此,基本上出现这两者,便表示这个家庭不至于太穷苦。而门当与户对越高级,则表示越富贵。
人来人往的场面
不同于当今社会豪宅基本上都远离市区,古代的高门大户,基本上都聚集在城市之内。而越是富贵人家,其门前就更加热闹。这不仅是为了让人瞻仰其气派的场面,也有利于门客对其进行寻找。
这里就涉及到了我们所谓的“门庭若市”一词。基本上,越是达官显贵的家中,其拜访的人客便越多。
虽然古人不爱串门,但并非大家都过着老子所谓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反而人会因为各种场面而聚集在一起。
从电视剧中我们也能看到,当朝中有人升官之后,官员们不仅会嘴上道贺,更会回去备上一份厚礼遣人或者亲自送去,这种交际的场面便能看出官员是否有人缘或者得圣宠。
当然,除了各官员之间的贺喜之外,古代无论是否真正为夫子,其都喜欢桃李满天下的局面。古代的师生关系,也并非如今单纯文化上的授课,因此越是显贵的家庭,其门徒也就越多。
除了这之外,大族人家还会在节庆日子或者灾荒之年施粥,这也使得他们门口之人络绎不绝。
种种迹象所表明的便是,一个人门口的人越多,便说明该户必然非富即贵。毕竟谁都不想进穷人的门,而穷人也害怕别人进其家门。
富贵的极致:拴马石与上马石
除了这之外,还有一种更为富贵的象征。
一般来说,只有正二品及以上的官员方能使用上马石。如此的官衔,直接pass掉了古代百分之九十九的人。
上马石是放置在大门两侧方便踩踏的石块,一般而言为拐角形状或者阶梯形状。在这些石头上面,常常雕有云纹图案,使其与一般的石头进行区分。
而拴马石诞生的时间虽然不可靠,但无论是桩身还是桩颈,都有着丰富的石雕图案,如桩身的半枝莲、卷草,又如桩颈的动物云纹等。
拴马石的顶部,则基本上是人物或者动物的造型,最常见的还是我们所熟知的石狮模样。据前文门当的设置,我们也能推测出能够在门前放置雕有石狮的拴马石的人家,不仅富,还很贵。
尾声
以上“三象”,便是古人富贵的象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三象”也进行了丰富,如风水堪舆之中的“三象”腰带水、明堂、龙包虎这三种能够来到富贵的象征。
无论是作哪一种解释,我们都能看到“门”虽然笔画少,在家中也只能起着连接内外的作用,但其实际所隐含的意义并不在少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