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中等师范学校,是否有你的回忆?

文丨龚松

“留念,校园里的绿荫草地,操场上的蓝球排球,教室里的琴声,寝室里的风流......”当这首《清师校园歌曲》还在耳畔回响之际,清镇师范学校早已悄然远去。作为一名从这里开启人生之路,踏进社会、服务桑梓的学子,清师给我留下了太多的回忆。

带着对母校的眷恋,2015年初夏,随同几位昔日的学友,再次踏访了这所位于清镇市前进路右侧“笔峰迭翠”山麓的清师校址,一起回眸当年接受师范教育时的峥嵘岁月。

清镇有哪些中职学校比较好(清镇中等师范学校)(1)

背景中的清镇师范全貌(拍摄于1987 年)

操场还是那个操场,教室还是那些教室,校园内的花草树木、楼台梯坎还是那样的熟悉、可爱,唯一不同的是学校正大门那块“贵州省安顺地区清镇中等师范学校”的牌子换成了“清镇市红枫四小”的牌子。睹物思情、思绪万千,回想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清镇师范为清镇、修文、开阳、息烽“三县一市”培养人才方面所作的贡献,心中涌起阵阵热流。

  翻开1997年出版的《清镇市教育志》,很快就查到了清镇师范学校的发展历程。据《清镇市教育志》记载:“民国三年(1914年),侯鼎、张绍銮、郭建屏、侯维新等人,将清镇县第一所女子小学从县城丁字口傅姓私宅迁出,改设于关岳庙内,增设女子师范1班,仅班一年,以不合制而解散。是为清镇师范之始。”

  《清镇教育志》中《贵阳师范学校》一文记述:20世纪30年代末,创办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贵州省立贵阳师范学校,原址在贵阳市次南门丁公祠。“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日军飞机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2月4日对贵阳市狂轰滥炸,该校于是年春奉命迁驻清镇县卫城镇,将玉皇阁、黑神庙、四川会馆扩建为校舍。抗日战争胜利后,贵阳师范学校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秋迁回贵阳,在清镇办学8年,为清镇培养小学教师300多人。新中国成立后,这批人大多数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成为骨干力量。

  1958年,清镇县自主创办了属于自己的清镇师范学校,初期,借用清镇中学教室两间,用实验小学一间房屋作校舍,从县内普通中学抽调人员任教职工。1959年,贵阳市教育局拨款6万元,购买县城北门外鲤鱼塘原氧化铝厂厂房,整修后作校舍。1978年3月,县委、县革委着手新建清镇师范学校,1979年秋新校舍落成开班。1981年,全省调整师范学校布局,清镇师范学校为全省保留的31所中等师范学校之一,更名为“贵州省安顺地区清镇中等师范学校”,由安顺地区直接领导,除招本县学生外,还招息烽、修文、开阳的部分学生,学制3年,招收对象为初中毕业生。1981年至1985年,清镇师范学校招收学生共21班997人。1986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决定,将清镇师范学校改为县属教师进修学校。1988年,停止招收中师学生。

  清镇师范在办学期间,十分重视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后勤保障服务等工作,开设的课程也较为齐全,除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生物、自然常识等学科外,特别适应中小学校教育开设了音、体、美和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

清镇有哪些中职学校比较好(清镇中等师范学校)(2)

清镇师范学校大门(拍摄于1987 年)

  从20世初创办女子师范班至1988年清镇师范学校停办时止,清镇师范学校办学历程近百年的时间。近百年的办校过程中,除了“文革”期间学校“停课闹革命”停办外,清镇师范学校几乎没有停止招生。在近百年的时间里,清镇师范学校为修文、开阳、息烽、清镇“三县一市”培养了成千上万的栋梁之材。“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不论是城镇、乡村,还是工矿企业,“三县一市”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清师学子的身影。启蒙识字、扫除文盲、普九普室,清师学子为多少壮志儿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学子成师,师又育人,诲人不倦,千百年文化知识普及之梦得以实现,清镇师范功不可没。

  种类齐全的教学课程,促使清师学子掌握较为广泛的知识面,获得“万精油”式人才之称;严格的教学管理,细心的师资教导,铸就了清师学子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思想品质和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中等师范教育的特殊地位,让清师学子养成了尊重他人、服从领导、独立工作的好风尚……以上种种使得清师学子成为最受基层欢迎的干部类型,于是各地想方设法把清师学子从学校选派到干部岗位上来,以至各县市不得不明文禁止教师改行。虽然这样强硬限制,但是优秀人才流动在所难免。因而从乡镇到机关各个岗位上都有清师学子在贡献,初略估算一下,从清镇师范走出来的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达数百人之众,成为“三县一市”科级领导干部的中坚力量。所以在“三县一市”清镇师范学校被戏称为“黄埔军校”。

  中等师范学校是我国在特定时期,为了解决基层师资问题而开设的特殊教育学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全民文化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教育需求标准的升级,在大学生就业都成问题的时候,中等师范学校的历史使命已经终结。

  清镇师范学校停办了。

  清镇教育发展的春天来到了。

  站在清师旧校址之后的文笔山上放眼清镇新城区,一条条宽敞亮丽的大道,一排排错落有致、风格独特的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聚集近二十所中、高等职业学校为体的生态园林型职教园区——“清镇职教城”。

按规划布局“职教城”沿老马河两岸修建,北抵站街镇石门村、东至百花社区凉水井村、南抵红枫湖沿岸及云岭大道、西抵站街镇小河村及红枫湖沿岸,东西长约12公里,南北宽约7.5公里,占地约50平方公里,总投资约356亿元。

目前,清镇职教城入驻的职业院校有16所,有入驻意向正在开展洽谈活动的职业院校近10所,而且还有一批职业院校陆续前来咨询入驻事宜。在清镇职教城“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工商职业学院”“贵州省旅游学校”等职业学校已经建设投入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占地453亩的“贵阳幼儿师范高等学校”已于2013年建成招生,这一师范学校的建成,无异于清镇师范的再生、复活、长大,它不仅对清镇、贵阳乃至全省师资的教育培训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清镇有哪些中职学校比较好(清镇中等师范学校)(3)

位于清镇市职教城的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清师没有消失!清镇师范教育没有舍我们而去!它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生的到来。我们相信清镇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来源丨《人文贵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