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曹冲称象》选自《三国志》,《三国志》是号称正史的二十四史的前四史之一,陈寿的《三国志》写的过于简略,以至于裴松之才给《三国志》做注,后世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解都是一起刊印的。

但就是这么简略的《三国志》里面居然记录了曹冲的一件小事,就是曹冲称象。

我记得小时候就看过曹冲称象的动画片,说是印度使者给曹操送来了一头大象,但根据《三国志》记载大象是孙权送给曹操的,印度和中国远隔千山万水,三国时期估计中国和印度双方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吧。这个动画片计算大象重量时犯了一个错误,计算有误,我们最后再讲。

表达陪孩子一起长大的文言文(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1)

先来看原文:“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开头,“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曹冲五六岁的时候,智力就像成年人差不多了。我们会学到很多讲述名人小时候就很聪明的文言文,比如之前学过的《司马光砸缸》,“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王戎识李》,讲王戎多么鸡贼,以后会学到的《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甚聪慧”等等,还会学到最著名的《伤仲永》,家长更应该清楚的意识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一点。

时孙权曾致巨象”,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不知道孙权的用意是什么,英文里有个词,“white elephant”,“白象”,意思是累赘的, 费而不惠的东西,孙权送给曹操的这头大象确实是有点这个意思。

表达陪孩子一起长大的文言文(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2)

后来孙权还撺掇曹操称帝,曹操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意思是“这小子要把我放在火炉上烤啊”,曹操毕竟看得清楚。“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有这种认识的人太少了。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如果是孙权送给曹操大象的话,那么三国时期我国东南地区还有大象,中原地区应该没有了,据说以前中原地区也有大象,高晓松的依据是说河南的简称叫“豫”,看到吧,“豫”里面就包括一个“象”,如果河南没有过大象,河南怎么会叫“豫”呢?我觉得这个理由有点牵强,我觉得中原地区有大象是因为商纣王就用象牙筷子了-----“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表达陪孩子一起长大的文言文(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3)

还有古代大臣上朝用的笏板,“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的那个笏板,也有用象牙做的,如果中原地区没有大象,商纣王的象牙筷子哪来的呢?这象牙笏板又哪来的呢?估计是后来中原地区战乱频发,大象的栖息环境发生了变化,大象都迁徙到云南西双版纳了。不过据说现在有十几头大象又离开西双版纳,一路向北迁徙,估计是好事吧,太平有象嘛。

表达陪孩子一起长大的文言文(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4)

太祖欲知其斤重”,太祖指的是魏太祖曹操,正史上是以曹操为正统的,三国演义才拿刘备当正统,《三国志》里面称刘备是“先主”。

中国皇朝的更替特别讲究和在意是不是正统,一般来说要想正统有几种途径,一种是禅让,比如尧禅让给舜,舜禅让给禹,后来的汉献帝禅让给曹丕,曹丕是逼着前朝皇帝禅让的里面对待退位的皇帝最好的,这一整套禅让制度和礼仪,也是曹丕创造发明的,以后司马炎逼曹奂禅让,以及南朝宋齐梁陈的禅让都是按照曹丕发明的这套礼仪进行的。第二种就是传位,大部分是父传子,或者兄传弟。第三种是篡夺,比如李世民玄武门之变,逼着李渊退位,杀死太子李建成,还有明朝朱棣篡夺侄子的皇位等等。第四种是造反,推翻前朝统治,自己当皇帝。汉献帝是把皇位禅让给了曹丕,所以曹魏是正统的继承者。

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曹操询问手下文臣武将,都想不出办法,动画片里面,许褚倒是想了个办法,把大象大卸八块,一块一块的称重量。

表达陪孩子一起长大的文言文(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5)

冲曰:“置象于船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曹冲的办法就是等量置换,把大象放在船上,看船的吃水深度,然后换成其他重物,到达同样的吃水深度,这些重物和大象是一样重的。

太祖悦,即施行焉”,曹操很高兴,立刻按照曹冲的方法做了。

这篇文言文虽然很短,但是写的一样摇曳生姿,先做出结论,曹冲“有若成人之智”,然后摆出问题,如何称大象的体重,“咸莫能出其理”,大人都束手无策,最后曹冲解决问题,摆事实讲道理,既有理论论据,又有事实论据,使读者很信服。

为什么说动画片算错了大象重量呢?在动画片里的情节是这样的:大象不想上船,于是曹冲骑在大象背上,手里拿着一串香蕉,引诱大象往前走,于是大象上了船,然后“刻其水痕所至”,但此时曹冲仍然骑在大象背上,“水痕所致”的重量是大象的重量加上曹冲的体重。

表达陪孩子一起长大的文言文(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6)

后面,搬了很多石头到船上,船身达到同样的吃水深度,开始称石头的重量,算出来石块总重8645斤,这8645斤自然是大象体重加上曹冲体重的总重量,这时印度使者找到了记录大象体重的单子,记着大象体重8690斤,大臣都说,只差45斤,曹冲的方法真棒!曹冲说,不对,还得加上我的体重45斤,于是8645 45=8690斤,哇,一斤不差。

石块的重量是包括曹冲的重量的,所以大象体重应该是8645-45=8600斤,也就是按照动画片里的情节,算出来大象体重应该是8600斤,和印度使者记录的差了90斤。动画片的编剧没有想明白曹冲的体重应该是加上还是应该减去。

也可能大象在印度的时候是8690斤,走了一路太辛苦了,大象瘦了变成了8600斤。要不然就是这个印度使者其实是孙悦,一路上把大象的食物都给偷吃了,大象饿瘦了。

表达陪孩子一起长大的文言文(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