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耒阳市长坪乡的石枧古村
■朱文科在中国文学史上,唐宋八大家闻名遐迩。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他们文学观点接近,主张实用,反对骈体,散文创作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鲜为人知的是,唐宋八大家与耒水有着神奇的缘分。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欧阳修,江西省永丰县人,不仅是大文豪,而且是一位史学大师、金石学家。他与人合编《新唐书》、独著《新五代史》,一人独占两部正史。他还是谱牒学家,编纂《集古录》《欧阳氏图谱》。
欧阳修与宋祁、范镇、吕夏卿等合撰《新唐书》,乃二十四史之一,共有225卷。在《杜甫传》一卷,欧阳修介绍了杜甫卒于耒阳之事,成为杜甫病逝于耒阳的有力佐证。欧阳修写了首《吊杜陵》,缅怀大诗人杜甫,诗云:“风雅久寂寞,吾思见其人。杜君诗之豪,来者孰比伦。生焉一身穷,死也万世珍。 言苟可垂后,士无羞贱贫。”吴故九真太守谷朗,耒阳人,死后归葬故里,墓地有碑,名曰吴九真太守谷朗碑,碑文18行、行24字,字体介于隶书与楷书之间,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代表作,此碑在清代以前惟见欧阳修、赵明诚二家著录,堪称国宝。
《耒阳市志》记载,欧阳修不仅在耒阳留下了墨宝,还留下一支后裔。耒阳市长坪乡石枧村的村民全部是欧阳修后裔,整个村庄被绵延的山峦环抱,鼎盛时期,有千余人口,三四百间房。站在禾坪上,见到一个大门的上方写有“天下师尊之第”,两边有一副对联:欧山造秀,阳宅啓祥。大门的上方写着“八大家之一”,两边的对联是:家修五世,世经四书。步入村中,闲庭信步,曾经的繁华已经风干。飞之檐,翘之角,雕之饰,把一段辉煌嵌入了图腾。逢年过节,村人必请戏班子过来唱几出大戏,若遇红白大事,则将钟鼓门卸开,上、中、下三厅连在一起,可摆二十余席。村人血脉里传承了欧阳修的文化气质,据说厢楼曾藏书万余册,在清咸丰至光绪年间,这里有三十多人获郡文庠生、邑文庠生和国学贡生。当年,石枧村流传过一首民谣:“石枧姓欧阳,大门对大塘,白天太阳升,门前稻花香,晚上出月亮,塘中有月光。”
明崇祯十年(1637年)四月十一日,徐霞客从郴州乘一叶扁舟,沿着郴江顺流而下,经郴口进入翠江,途中遇雨,夜宿飞天山红坦码头。他在游记中记载:“舟人夜鼓棹,三十里,抵黄泥铺,雨至而泊。”这里提及的“黄泥铺”,就是如今的黄泥滩古村,他眼里的“大石屋下”,即今已废弃的红坦直渡。只不过,徐霞客做梦都不会想到的是,就在百米开外的东朝湾,竟然栖息着北宋大文豪欧阳修的直系后裔。欧阳修祖籍江西庐陵,北宋朝廷为官,身后赐葬开封府新郑县旌贤乡。他的后裔如何迁徙到飞天山来了呢?原来,欧阳修有四个儿子,其中三子欧阳棐,十八岁登进士,历知襄、潞、蔡州。欧阳棐之孙欧阳安世,北宋末年在衡阳郡为官,落籍常宁松柏。下传八代至欧阳兴发,于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携子迁徙到郴州瓦窑坪,后来转徙东朝湾定居。此后,其子孙在飞天山一带繁衍生息,迄今已数百年。
版权声明:“大美湖湘”头条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目前本平台尚未实行稿费制,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通过私信进行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投稿/纠错邮箱:239475693@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