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漫长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

唐朝有一个诗人,仅凭一首诗就让自己名垂青史!那位诗人就是崔护,崔护生平没有史书详细记载,只知道他曾经做过京兆尹、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等官职,《全唐诗》搜集了他的六首诗,当然最出名的还是《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刘禹锡玄都观的三首桃花诗(去年今日此门中)(1)

这首诗流传甚广,至今仍有许多人用其表述自己的经历,其实你知道吗?这首诗中隐藏了一个才子佳人的纯真爱情故事。

画师带大家从头来看这首诗,整首诗无外乎两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也是去年今日,在一个农家小院里,有一棵桃花盛开的桃树,桃树下有一个妙龄少女,她的脸庞和桃花互相映照,显得分外红润。

刘禹锡玄都观的三首桃花诗(去年今日此门中)(2)

第二个场景:今日再来这农家小院,姑娘已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在这春风之中。

本来这就是一番美妙的场景,往往大家都会结合诗人的生平和当时所处的环境来判断此番场景的具体情况,可惜诗人的人生细节并未在史书上有记载,我们也不得而知崔护写下这首诗的具体情况。当然由此优美的诗句,自然不乏后人填满这个故事,其中最精彩的应该是唐代孟棨的《本事诗》:

博陵崔护,资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花木丛草,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护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彼此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睠盻而归,尔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院如故,而已扃锁之。崔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数日,偶至都城南,复往寻之。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护耶?"曰:"是也。"又哭曰:"君杀吾女!"崔惊怛,莫知所答。父曰:"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自去岁已来,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在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吾老矣,惟此一女,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今不幸而殒,得非君杀之耶?"又持崔大哭。崔亦感恸,请入哭之,尚俨然在床。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须臾开目。半日复活,老父大喜,遂以女归之。

刘禹锡玄都观的三首桃花诗(去年今日此门中)(3)

此故事其实就是后人传唱的“桃花缘”总共分为十幕:

第一幕:崔护进士及第,清明踏春郊外

刘禹锡玄都观的三首桃花诗(去年今日此门中)(4)

第二幕:崔护酒后闲玩,偶遇桃花小院

刘禹锡玄都观的三首桃花诗(去年今日此门中)(5)

第三幕:崔护口渴求水,结识桃花绛娘

刘禹锡玄都观的三首桃花诗(去年今日此门中)(6)

第四幕:崔护心起涟漪,绛娘含羞相送

刘禹锡玄都观的三首桃花诗(去年今日此门中)(7)

第五幕:崔护回京求名,绛娘魂牵梦萦

刘禹锡玄都观的三首桃花诗(去年今日此门中)(8)

第六幕:崔护再回桃苑,不见绛娘题诗

刘禹锡玄都观的三首桃花诗(去年今日此门中)(9)

第七幕:崔护复往寻之,桃苑哭声连连

刘禹锡玄都观的三首桃花诗(去年今日此门中)(10)

第八幕:昔日访亲错过,如今相思成疾

刘禹锡玄都观的三首桃花诗(去年今日此门中)(11)

第九幕:崔护真情呼唤,幸而天不愿收

刘禹锡玄都观的三首桃花诗(去年今日此门中)(12)

第十幕:崔护入仕为官,绛娘终身相伴

画师本欲详细讲解其中故事,但反复思量,仅此十幕,故事已全,无须修饰;或许大家看完,心中另有一番春秋,岂不更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