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在本土使用中国汉字的国家屈指可数,说起来使用汉字频率最多的国家,那一定是日本。在历史上,日本受中国的影响非常大,现如今还保留着大量的汉字,据粗略统计,目前日本人还在使用且使用频繁的汉字大概有一千多个。
此外,在日本每年都会举办汉字节,他们会召开年度总结大会,在群众中搜集最贴近日本这一整年动态的汉字,并从中挑选出现频率最高的字作为年度汉字。
比如在2018年,日本的年度汉字就是"灾",因为在这一年,日本接连几个月都在发生大暴雨、台风以及地震,所以算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但是再大的苦难最终也熬过来了,所以"灾"这个字,可以充分体现日本人劫后余生的感受。
2019年,日本的年度汉字是"令",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汉字,在这一年日本新天皇即位,改了年号叫做"令和",日本国民也非常关注此事,所以取年号中的一个字当做年度汉字。
图片来源于网络:2018年日本汉字节“灾”
其实日本虽然使用了大量中国汉字,然而,有很多汉字的意思却不是我们汉字本身的意思。汉字传到日本后,日本人将这些汉字的意思改头换面了,比如"娘"这个字,在古代使用的特别频繁,表示的是"母亲"以及"妈妈"的意思,而在日本,却是"女儿"的意思。
再如"人参"这个词,在中国就是大补的中药材,在日本却是他们常吃的咖喱饭里的"胡萝卜"。所以如果细细去琢磨日本的汉字,其实是非常有趣的。
有接触过日语或者看过日本动漫、电视剧的小伙伴应该知道,日本的汉字"国"是来源于古代中国的,而如今现在我们使用的"国",是在1949年以后慢慢经过简化才得到的最简便形式。
那么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简化的汉字会被日本使用呢?或者说,日本为什么要把原来的“國”变为现在的"国"?这就要追溯到几千年前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國国
说起汉字的起源,有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叫做仓颉,有一天他去爬山突然看到一只大龟,龟壳上有很多漂亮的纹路,他就想能不能用类似这样的纹路,把一个人心里想的东西表达出来呢?
所以仓颉就开始观察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制作了许多符号,还拿给其他人看,这些人听了仓颉的解说,也觉得非常形象生动,于是汉字就产生了。接着,天地间的鬼神开始哭泣,因为天地间的奥秘都被仓颉窃取了。
不过我们都知道,这只是一个神话传说而已,仓颉只是人们想象出来的神话人物,和女娲、夸父一样都是虚假的。而文字的形成与构造,在原始社会,如果单单只靠一个人去完成,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汉字的诞生和演变都是经过时间的洗礼,慢慢积累而成的。
图片:仓颉造字剧照
"仓颉造字"导致"泣鬼神"的发生,古人通过编造这个神话来传达汉字的重要性,汉字就相当于一个时代进步的标志。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汉字作为承载信息的工具或传播媒介,无论科技有多发达、社会有多繁荣,都将处于原始部落的状态。
其实,我们老祖先创造汉字的过程特别不容易,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传承与延续。
最开始的时候,古汉字创造者只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记录生活中发生的简单小事,这种用符号来记录的形式称为"图画文字",然而,符号形式的种类太少了,只能表达很少的一部分事情,还有很多比较复杂的事没办法表现出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画文字
因此,在未来的几百年乃至几千年内,我们的"图画文字"经过无数次演变,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且又复杂的汉字系统。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汉字——甲骨文。
在当今社会,除了那些文字专家,很少有人认识甲骨文,因为它距离我们太遥远,对我们来说太过于抽象。
再后来,汉字经过朝代的更替演化成了"繁体字",目前台湾和港澳地区都还在使用繁体字。不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繁体字又经历了几次简化,最后才有了中国大陆地区广泛使用的简体字。
古代的中国是泱泱大国,文化繁荣是毋庸置疑的,周边国家也受到华夏文化影响,他们在学习中国文化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学习了我们的汉字,像历史上的日本人和高丽人,直接将我们的汉字复制粘贴作为自己国家的官方文字。
目前,其他国家大都全面废止了汉字,只有日本还保留着大量汉字。很多小伙伴发现日本的"国"也是简体字,因此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日本也要简化汉字?
图片来源于网络:甲骨文
其实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陷入了一个错误的认知,鲁迅有一篇小说叫做《孔乙己》,在里面有一个情节,就是孔乙己为了卖弄自己的学识,告诉店里的伙计们:茴香豆的"茴"字有很多种写法。
其实,在古代的中国,一个字确实有不同的写法,繁体字和简体字都曾出现在我国的古代社会,而且同一个字在官文和民间文字中的体现形式都是不一样的,官文里也并不都是繁体字,偶尔也会出现几个简体字。
我国汉字的简化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为了让所有人更好地掌握汉字,所以把汉字尽可能地简化,这个方案就是目前我们所使用的。
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将已经简化的汉字进行进一步简化,使得汉字看上去更加简单,但是这个方案实行没几天就被推翻了,想想也知道原因,毕竟第一阶段的简化已经是极简状态了,再简单就失去汉字本身的意思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茴"字的多种写法
其实,不仅仅只有中国在进行汉字简化运动,日本也曾对汉字进行过改革。1946年,日本政府开展了一场对于汉字的化繁为简运动,最开始的时候,日本想简化"國"字,想用"口"加上"王"的组合来代替,但是这个提案马上被推翻了。
其实早在四年前,就有人提过一模一样的方案,然而当场就遭到一致反对,因为"口"和"王"的组合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日本帝国,如果用这个字会对日本天皇特别不友好,因此,为了表示对天皇的尊重,这个方案没有被采用。
到了1948年,美国接管了日本政府,天皇仅仅就是一个虚职,所以简化"國"字这件事又被提起来了,最后,经过多方激烈的讨论,决定用"口"和"玉"来代替繁体"國"字。
图片来源于网络:日本天皇
然而在中国,1956年才通过汉字简化方案,其中,郭沫若曾提出与日本一样的方案,用"口"和"王"代替传统国字,但是,遭受到了群众的反对,因为新中国已经成立了,不能出现封建社会的"王",所以经过几次三番的讨论,中国决定借鉴日本修改国字的经验,用"口"和"玉"的组合来代替"國"字。
所以,两个国家针对"国"这个字用了同一种简化方案,有人就很疑惑了,按照时间线来看,日本比中国早了八年用“国”字的简化方案,看起来像是中国借用了日本的方案,但事实并非如此。
图片来源于网络:“国”字
前文提到过,在我国古代,同一个字在不同情况下有着不同的写法,其实"口"和"王"以及"口"和"玉"组成的国,这两种写法在古代都存在过,尤其是后者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了,那个时候日本还没派人来中国学习文化呢。
总而言之,简化字"国"是中国的原创,只是当时中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才选择了和日本一样的改字方案。
文章作者:子皓君
整篇图文由子皓影视制作工作室原创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