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日报记者 黄玲玲 通讯员 杨丁香 龙灵芝,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江华农村土地流转?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江华农村土地流转(江华白芒营镇拔干村土地流转助力村民奔小康)

江华农村土地流转

永州日报记者 黄玲玲 通讯员 杨丁香 龙灵芝

7月3日,沿着207国道进入江华瑶族自治县白芒营镇拔干村,记者看到,村道两旁的果树整齐排列,从山底蔓延到山顶,郁郁葱葱,一眼望不到边,果树下西瓜又大又圆,在阳光的照耀下,整个村庄生机勃发。

“之前这里都是荒山,长满了茅草,近几年村里大力发展土地流转,种上了柑橘和脐橙,目前拔干村已经流转土地3000多亩,超过100亩的种植大户有十多户。”同行的白芒营镇工作人员介绍。

拔干村位于江华瑶族自治县白芒营镇东北部,毗邻207国道,辖4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89户,总人口995人。耕地面积747亩,其中水田532亩、旱地215亩,林地面积5208亩。

“2016年我承包了110亩土地,当年3月10日动土种植沃柑。”作为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该村民生专干罗世雄将时间记得很清楚,“当时村里都是荒山,没人管理。我看到广西那边都是种植水果,我心想,为什么我们不能种水果呢?于是,我就从广西引进了优质的沃柑品种进行尝试。”

“第一批沃柑2018年已经挂果了,经济效益还不错。但去年的沃柑没有盖膜,被霜打坏了不少,今年看形势,应该是个丰收年,预计产值能达到150万元。”罗世雄告诉记者,去年他又承包了100亩土地,加上原来的已经承包了210亩土地。

拔干村是白芒营镇乡村振兴示范点之一,2016年起,该村开展了土地流转带动村民脱贫增收,初见成效。为进一步加快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中,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2019年拔干村两委打算继续扩大土地流转面积,计划将该村5组800亩满足条件山岭地流转出去,2019年2月份就开启了流转工作,但无奈山岭树木的砍伐手续一直未审批下来,老百姓见不到审批手续心里没底,一直也不同意自家的土地流转。这让项目一直停滞不前,村两委犯了愁。

“镇里多番周转、协调,与县里部门衔接,终于在8月份把树木砍伐审批手续办了下来。拖了半年之久的难题解决了,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同时,镇里还给我们争取了林下经济石漠化补助,有1250元/亩。”罗世雄告诉记者。

选枝、剪芽……在自家果园里,种植大户黄生荣正在给脐橙剪芽。“剪芽能改善树体养分分布状况,增加产量。”黄生荣说起来头头是道。

“我之前在镇上卖衣服、鞋子,去年跟着大家种了100亩的纽荷尔脐橙。没有种植技术,我就和村里的大户们相互交流,我还注册了学农网,在网上学技术,1200元一年。县相关部门也给我们进行了技术培训,我对我家的脐橙明年挂果充满信心。”2019年,在罗世雄的带动下,黄生荣承包了村里100亩的土地。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如今,在拔干村,村民唐万雄承包了270亩土地,村民奉军明承包了230亩土地、沈湘林承包了100亩土地……通过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可充分利用村里的山林,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可以实现多种产业联合发展。光租金这一项,全村人平能获得800元一年,同时,可以安排40余名村民长期家门口就业。

“我和老伴都在果园做事,家里有事的时候就轮流去,80元一天,两个人一个月最少能有3000多元。”建档立卡贫困户李荣正和老伴在家带着3个孙儿,自从村里搞了种植产业后,他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不仅如此,该村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村委实施、社会支持”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农民积极支持并自愿参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2017年进行了第一批空心房拆除及复垦工作。现全村共拆除废弃砖厂1座及空心房50座,拆除面积114亩,并成功复垦。“我在这些复垦地上种了50亩南瓜,30亩禾苗,都是不需要租金的。”村民唐万雄告诉记者。

为全面推进生态宜居工程,全村以拔干新农村为中心,实施了集中式污水处理工程,新建了一个文化广场、一个篮球场,村委会办公楼和村卫生室也正在新建。

“如今,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再过几年,等到大家的果树都进入丰产期,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罗世雄笑着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