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上高寒区种谷?

12年来,王晓明始终没有停下坝上种谷的脚步。

坝上高寒区还能种谷子?人们不敢想象。坝上、坝下虽一字之差,但在种谷上却有天渊之别。坝下蔚州贡米无论蒸饭还是煮粥,颜色金黄、味道醇香。坝上也曾种谷,可做出来的小米粥口感并不好。

王晓明是市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所长,他的老家在尚义,他深知坝上农民种植莜麦、亚麻和春小麦,遇上好年景收300来斤,若是稀松年份也就收一二百斤,有时甚至连第二年的籽种也收不回来。

当他成长为一名从事谷子育种研究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后,他一心想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些事。

谷子起源于中国,曾长期作为主粮,种植面积和产量世界居首。张杂谷系列是由市农科院自主培育的优良品种。

王晓明深知,一旦张杂谷在坝上种植成功,效益要比莜麦、亚麻好。莜麦亩产一二百斤,市场价每斤1.6至1.8元;亚麻亩产一二百斤,每斤卖到3至4元;张杂谷亩产五六百斤,每斤市场价2至2.5元。

于是,为坝上农民选育抗旱、耐瘠薄,亩产稳定在300公斤高产量、高品质的谷子,成了王晓明和同事们的使命与追求。

张家口李志刚(张家口王晓明李志忠)(1)

资料图

育种成功又遇难题

在坝上,一进入9月凉意尽显。清晨,草叶上覆盖着一层霜的结晶,当太阳升起来时才融化,当地农民称之为“下霜”。“下霜”对谷子的品质和产量影响很大,因此坝上种谷要选育生长期短的张杂谷品种。

从2010年起,在市农科院张北煤矿基地,王晓明按照传统方式进行露地谷子种植试验,受“下霜”天气影响,谷子在坝上成熟不了,推广给农民则会带来市场风险。不气馁的他心想,能否将种菜方式复制到谷子身上,先育苗、再移栽。

张杂谷“挺进”坝上,实际上是从坝下出发的。

芒种,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在市农科院沙岭子基地“张杂谷”试验田,此前播种的张杂谷已出苗,绿油油的,农技人员正忙着间苗、定苗。

张杂谷在4月20日育苗,当谷子长到一拃长,伸展出五六个叶片时,再运到坝上定植。“等于提前种植,在坝下生长一个来月然后再上坝,在坝上‘下霜’前张杂谷已成熟,从而确保谷子品质与产量。”市农科院谷子研究所副所长范光宇介绍。

王晓明和他的团队为坝上种谷培育出优势品种———张杂谷6号,生育期为105天。“张杂谷6号先育苗、后移栽从技术上是可行的,但谷子育苗、定植需水浇条件,考虑农民种植成本和比较效益,采用移栽并不具备推广意义。”王晓明告诉记者。

坝上农民靠天吃饭,如果选择旱地种谷,遇到春旱谷种都种不进去。王晓明等人又想到扣地膜。播种时,坝上农民推着人力穴播机,在扣好的地膜上来回转动,将谷种种下。

扣膜对保墒有利,可以促进籽种发芽,比露地种植提早10多天成熟。露地种植需人工除草,而扣膜后就不用人工除草了,只待收割。扣膜能够缓和天气对谷子生长的影响,但遇到过早“下霜”仍达不到理想的产量和品质。

扣膜之路依然存在风险。

高寒区亩产800斤

育种成功接下来是推广种植,

坝上种谷需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李志忠便是这样的人。他是张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驻海流图乡马鞍桥村第一书记,今年58岁,曾在乡镇工作26年。

2012年,他到海流图乡平地脑包村帮扶,通过市农科院专家推荐,在该村试种30亩张杂谷,原本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可没想到8月21日出现张北有气象记录以来60年不遇的严重霜冻,也就是村民常说的“春打圪梁秋打洼”。即便这样,张杂谷仍平均亩产200斤,米质也挺好,这让他对张杂谷刮目相看。

2016年2月,他到马鞍桥村驻村扶贫,该村山石多、耕地少、土地贫瘠,十年九旱,农民靠天吃饭,种植莜麦正常亩产一百来斤、亚麻五十来斤、马铃薯一千来斤,种地不挣钱甚至还赔钱。

驻村工作队买来张杂谷籽种,可村民不愿种。李志忠立下军令状,如果种植不成功,按莜麦收益的2倍补偿村民。当年村里种植了50亩,平均亩产600斤,最高亩产达800斤。

2018年,李志忠在村西开辟了一块约4亩的实验田,试种多个张杂谷品种,选育适合本地的品种。从2016年到2019年,马鞍桥村张杂谷种植面积由50亩增加到500亩,张杂谷成为马鞍桥村的支柱产业,2019年该村脱贫出列。

为增加小米的附加值,村里申请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还利用财政整合资金建起小米、莜面加工厂,既方便了村民,又增加了集体收入。“去年马鞍桥村一村民种植了1亩张杂谷,亩产800斤,小米市场价每斤6元左右,收入3200元,比种植马铃薯效益还高。”李志忠说。

他还告诉记者,张杂谷6号适宜张北县西部乡镇,市农科院正在培育张杂谷25号,生长期更短,只有90天,倘若成功,今后张北乃至坝上地区都可以种谷子了。

近年来,在尚义、沽源等地种植大户包地种植马铃薯,可很难为马铃薯倒茬找到一种合适的农作物。去年,沽源县一种植大户首次种植了2000余亩张杂谷6号,由于地利、水浇、机械化等生产条件好,经测产谷子亩产达800多斤,为坝上马铃薯倒茬找到合适的农作物品种后,这位种植大户兴奋不已。

坝上种谷只是张杂谷培育与推广的一个缩影,目前张杂谷系列品种已在全国14个省份累计种植3000多万亩,增产粮食逾30亿公斤,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

古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的“草”指的是谷子秸秆。

“谷子专家”赵治海曾提出把张杂谷“活”储到牛羊嘴边,就是把张杂谷暂时转化为饲料,等粮食紧缺时再当作人口粮,既为张杂谷找到发展路径,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张杂谷粮饲兼用,谷草比例为1:1,打了谷子,剩下来的干草用来饲喂骡、马等畜力,饲喂牛羊等反刍动物可将干草轧碎。饲用谷子已列入《“十四五”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

王晓明讲,目前国内优质牧草结构面临调整。市场上,谷草每吨售价1700至1800元;莜麦草每吨1800至2200元;苜蓿草每吨3000元。而进口莜麦草每吨3600元、进口苜蓿草每吨价格为3800至4200元。

为坝上高寒地区培育杂交谷子的同时,王晓明和他的同事们又瞄向谷子饲草杂交品种的选育,目的是提高谷草的产量。

种业产业要上去,龙头企业得上去。河北巡天草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建勇介绍,公司今年在察北管理区种植了5000亩张杂谷,生产全株谷草,作为马铃薯的倒茬作物。谷草耐寒性不如莜麦草,但抗旱性、用种量优于莜麦草,蛋白质含量和莜麦草相当。

谷子繁殖系数为1:300,莜麦繁殖系数是1:20,也就是说种植1000万亩牧草,谷草种子种植面积为3.3万亩,而莜麦种子种植面积需50万亩,种植谷草种子比莜麦草种子减少46.7万亩土地。

进口牧草受战争、油价、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等影响存在一定经营风险,运距越短越安全,国内牧草是优选项。谷子从生物选择上适合中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因此发展谷草种业和谷草种植大有作为,可以弥补牧草市场的缺口。

在国内,牧草生产以当地生态环境为基本条件,比如南方的蛋白桑,在坝上无法成活,但谷草种业和谷草种植很适合在坝上发展。

谷草青贮是在谷子出穗灌浆前进行收割。从2014年起,巡天草业公司发展起谷草青贮,目前产品已涵盖全株饲用谷子干草、全株饲用谷子青贮、谷秸秆干草和发酵谷秸秆。

坝上地区发展畜牧业需大量饲料,在政府支持、企业带动、民间参与下,饲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发展牧草种植前景广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将再现。

记者魏民 通讯员 杨振华 贾莉

编辑:帆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