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鸟立枝头的古诗(一只鸟落在阳台上)(1)

□小满

小满,小满,祭车祈蚕。

一一 谚语

把两只空杯

当作眼睛

把两口老井

当作香炉

不让滚滚的麦浪

跌进去

不让绵绵的雨水

溢出来

□抓阄

老婆约法三章

洗衣拖地烧饭 需抓阄

女儿读书要紧

只需抓笔

我听天由命

等结果

几十年了

我等成一个家务盲

那最后的一只小纸团

却从未打开过

图片

图片

□影子兄弟

那一回被绊了一跤

有人从内部 撞了下

我的胸膛

忽然想推开什么

摔下去的一刻

我抓住了光

那一晚没有月亮

路灯侧过身去 太阳赶在

风雨兼程的路上

□天鹅飞过头顶

我们在散步

谈到美景 美食

我崇尚眼福

看到它奋力飞翔的样子

有时像一驾飞机 有时又

像一只飞萤

他忽然提起野味

说年轻的时候欲吃麂子

想象的后劲 曾让他在单人床上

翻滚了一宿

我们同时谈起宇宙的黑洞

抬头看看陌生的天空

它仿佛张着 一张

狰狞的大嘴

一只天鹅从头顶上飞过

我们目送它远去

□无题

喜欢吃鸽子肉

但我养的那只除外

喜欢听思乡曲

但我哼的那首除外

跳出牢笼的人 用嘴

啄破别人的梦

张开羽翼的人 用脚

捂住自己的胸膛

有一封信 至今

未能送达

有一声哨音

跌落在归来的路上

图片

xiandaishi

□诗人

风雨中 那只

低吟的夜莺

凝噎的灰雀 和

哽咽的孤雁

那只健忘的画眉

折翅的纸鸢

甚至舞台上 那位

双眼红肿的鹦鹉

只要她哭出

别人的泪

只要她咽进

自己的肚子里

□精神病院记事

第一天 他将半粒药片

藏在她的手心里

第二天 他将半页处方

叠进她的信封里

第三天 他将半只果核

埋入她的花盆里

第四天 他从半块玻璃中

磨出她的影子

……

第一千零一天 他

两手空空来敲门

他每回都对她说

一一我没病

□时间的颜色

陪父亲在家门口

晒太阳

上午面朝东 下午

慢慢地转向西

大海与大山

都在视线之外

时钟挂在

老屋子的土墙上

不知不觉中

我们用一些

或远或近的话题

温暖对方

冬日的天空

偶有几只灰鸟飞过

缓缓移动的云 已将人间

压到最低

父亲突然对我说

太阳是黑色的

惊讶之余 我看到夜幕

真的落了下来

图片

图片

□故里

昨夜下了一场大雨

我们从城里回来

有人点起油灯

有人又将它吹灭

那些黑暗的日子

重新回到眼前

父亲摘掉斗笠 推门而入

他是从乱箭中成功逃脱的人

母亲不作声

轻轻关灯

她一个人站在窗前

等雨歇 等天明

一只小黄狗

依然立在门口

眼角上的那滴泪 已被

去年的记忆风干

小妹从深井里走出来

只有她还是原来的模样

她仍然叫得出我们

每个人的名字

□一只鸟落在阳台上

她跳跃着

不时地

向屋内张望

我停住手中的活

笔尖下有几道——

反射的光

没有觅见熟悉的谷粒

深秋的风 已将

两个人的原野吹瘦

我一动不动 生怕

继续拉大

与一只鸟的距离

我们之间的隔阂

不仅仅是一堵

透明的墙

点评:

□生活日常映照出的人性之光

——读组诗《一只鸟落在窗台上》

文:松卫一啸

左右之间这组诗朴素的语言外表,遮掩不住其睿智的精神内在。几乎每一首的主题都与生活日常相关,轻轻着笔、稳稳落地,精雕细刻、磨砂成金,于无声之“爱”中映照人性的光芒。

因为“爱”,便可“小”中见“大”。这十首诗看似缺少宏大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语境,选题对象和言说主题都没有离开一个“小”字:“小满”“小纸团”“小黄狗”“小妹”……这些在我们身边微不足道、可以信手拈来的小事物、小人物,一旦进入诗人的视野,就忽然发出光来。随着笔墨的渐渐铺开,这样的光圈也越来越大。诗人将“两只空杯”“当作眼睛”,将“两口老井”“当作香炉”,从平常不过的农耕节气里他看见的是具有灵性的器皿——祭台上的酒杯与香炉。用“眼睛”和“老井”来作喻,真神来之笔。“不让滚滚的麦浪/跌进去//不让绵绵的雨水/溢出来”,该有多大的胸怀和定力啊!

因为“爱”,也可“虚”间藏“实”。进入新时代的诗歌定位与诗性传达,呈现出多元、幻化和不确定性的趋势。但是传统的、内敛的以及形虚意实的书写范式,仍然是诗界主流。左右之间这组诗虚实结合、虚起实落,在捍卫传统、突破传统中追求意象、音响以及哲思的共存共鸣。《精神病院记事》,让人产生玄幻感。“半粒药片”“半页处方”“半只果核”以及“半块玻璃”……连续几个“半”字,一下子把读者带入精神病院的书写现场。无论“手心”“信封”,还是“花盆”“影子”,都带有神秘的色彩。但从整首诗的意境构建和表达效果看,又能明显地让人感知到作者所要达成的独特生命体验。“他”与“她”可以是“病人”,也可以是“恋人”。但是诗人也许讲的根本就不是“精神病院”里的事情!“我没病”,这是天底下“弱小生命”在追求生存、生活中进行的挣扎与呐喊。我是实实在在地听见了!

因为“爱”,又可“拙”中觑“巧”。这组诗的语言是不张扬的,许多地方甚至还留有“迂”的痕迹。然而,诗歌创作并不是玩文字游戏,所谓“觑巧”,就是玉蕴珠藏、平中见奇。《诗人》中连续用5个平常不过的意象:夜莺、灰雀、孤雁以及纸鸢、鹦鹉,尽管以“低吟”“折翅”“眼睛红肿”等加以修饰,却还显得比较谦慎和克制。该诗的诗眼在结尾,“只要她哭出/别人的泪/只要她咽进/自己的肚子里”,奇峰突起、令人肃然。再如《无题》,“跳出牢笼的人 用嘴/啄破别人的梦/张开羽翼的人 用脚/捂住自己的胸膛”。这些句子似乎有些唐突,但是当读到下一段时,又让人不禁豁然开朗:“有一封信 至今/未能送达/有一声哨音/跌落在归来的路上”。

因为“爱”,更能由“近”及“远”。诗歌是灯塔,是我们眼前的“光”。但它不是说教的工具,也不需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给谁去指引方向。我更喜欢类似《抓阄》《时间的颜色》《故里》这样亲近自然、触手可及的“体温诗”。“缓缓移动的云 已将人间/压到最低//父亲突然对我说 /太阳是黑色的 / 惊讶之余 我看到夜幕 / 真的落了下来”。又如“小妹从深井里走出来/只有她还是原来的模样/她仍然叫得出我们/每个人的名字”。这里所说的,都是早已远离我们而去的亲人。由于诗人在意识流的营造和把控上工于就地取材,在情绪带动的导入导出上循序渐进,所以,不知不觉中我们已走得很远……

dianping

*作者简介:

左右之间,江苏靖江人。以诗为友,一路搀扶着,踉踉跄跄地寻找走散了的灵魂。

*评论简介:

松卫一啸,男,江苏扬州人,中文专业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