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侵略者的野心勃勃就已经昭然若揭,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为了抵御外敌,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浴血奋战十四年,才终于取得最终的胜利。翻开史书,我们能在这一页看到的,基本都是流血和牺牲的记载。有人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用血汗筑起的长城换来的,此言不虚。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看一看日本和中国的实力就应该知道。二战期间,放眼世界,日本人的武器水平虽然只能算得上是“二流水平”,但是跟“小米加步枪”的中国相比,日本人已经算是相当先进了。为了赢得战争,中国人只能以血肉之躯挡住日本侵略者的炮火。
如果我们当初有足够先进的武器,董存瑞也就不必只身炸碉堡了。所以说,我们的胜利并非是因为器械上的领先,而是用无数抗战将士们的牺牲换来的。
面对强大的日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很清楚自己的处境,我们没有日本人的“坚船利炮”,要想打赢他们,只能靠智取。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了对抗日本侵略者,我们可以看到八路军将士们制作了许许多多特别的武器,其中,八路军的土坦克特别有名。
既然是坦克,何故又称“土”?许多人对八路军的土坦克表示怀疑,按照八路军当时的武器制造能力来说,他们连一把像样的手枪都没有,更别提造坦克了。其实,大家都误解了“土坦克”的含义,所谓“土”,指的就是本土制造的东西。八路军制造的“土坦克”并非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打仗时开的铁皮坦克,而是一种简易的防护攻击装置,因其制作构想与坦克相同,所以才叫“土坦克”。实际上,它就是个棉被加上小推车的移动装置而已。
一、为什么要造土坦克?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人在东北地区建起了许多的军事碉堡,这些碉堡又高又硬,边上还全是士兵把守,四处停置着火炮。但是当时的八路军徒手白刃,枪炮落后,也没有一个可以攻击敌人的坦克。对于他们来说,就连稍微靠近日军的碉堡,都有可能被敌人的子弹扫射。至于要想攻破日本人的碉堡,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是,八路军们并没有就此放弃对敌人的进攻,他们联合当地的农民一起找出靠近日军碉堡的办法。这时候,有位农民老伯就告诉八路军,日本人攻进来的时候,为了躲避日本人的子弹攻击,他们曾经裹着棉被出逃,子弹射中了棉被,但是人皆平安无事。八路军就想,或许,棉被真的可以防弹。
于是八路军做了个试验,他们用枪射击被水浸湿的棉被,在稍微近一些的地方,子弹能够射进棉被里,但是没有穿过棉被;在稍微远一些的地方,子弹甚至都打不穿湿棉被。
现代人听来,这一说法可能有些荒唐,能够将铁皮打出洞的子弹,怎么可能连薄薄的棉花都打不穿呢?像我们现在家里用的空调被、羽绒被,稍微用力就能把它撕破,怎么可能防弹呢?但是,大家可能没想到,以前农村里的被子可不是像我们现在用的这些轻飘飘的“空气被”,那里面装的可都是实打实的棉花啊!农民们做棉被都是“称斤计数”,有些棉被一床就有10斤重,还真不是开玩笑的。
充满棉花的棉被就像是一款简陋的“放大版”防弹衣,当子弹射中棉被时,堆积起来的棉花就会形成一个纤维阻隔网,将子弹的动能转换为自身的形变。在这种能量转换的过程中,子弹自然就失去了攻击力,棉被也就达到了一个防弹的效果。现代人所用的高纤维防弹衣的制作原理其实与棉被挡子弹的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棉被的纤维度没有那么高而已。尽管棉被的防弹效果不能和尼龙、凯夫拉等相提并论,但是在当时,这的确是八路军能找到的最实用的防弹材料了。
八路军们对这一发现感到十分惊喜,他们想着如果在进攻碉堡时披着湿棉被前进,就不用再担心敌人了子弹了。于是,他们灵机一动,找来村里的小推车和棉被,制成了八路军的“土坦克”。
二、有多少种土坦克?八路军造土坦克都是就地取材,有什么东西就用什么东西,所以土坦克的种类也有很多。
第一种是最简单、最简陋的棉被防弹。这种土坦克在电影《小兵张嘎》里面曾经出现过,张嘎被日本人抓到碉堡里,八路军营救他时所用的就是这种“单人土坦克”。八路军先将棉被浸湿,然后在身上覆上两三床湿棉被,八路军顶着湿棉被,弓着身子向日军的碉堡前进。这种单人土坦克的优点在于它比较灵活,全凭使用者自己随机应变,当敌人的攻击太过猛烈时,可以直接蹲下来,将自己藏在被子里。
第二种是“八仙桌土坦克”。由于这种土坦克多用于团体防御,所以为了保证机动性,制作“八仙桌土坦克”的时候通常只用两张桌子就够了。将两张桌子合并在一起,然后用绳子将桌腿绑牢,然后再用浸了水的棉被一层层地往上盖,乍一看,还真的有点军用坦克的意思。使用的时候,八路军就躲在八仙桌后面,旁边的人拿着桌腿一步步前进,中间的人手持枪、刀,随时准备攻击敌人。
第三种是“推车土坦克”,这种土坦克和前面两种相比,灵活性更高,而且也更适用于战场攻击,于是在八路军抗日的过程中,“推车土坦克”的出镜率也比较高。它是“八仙桌土坦克”的升级版,其原理基本相同,就是在八仙桌土坦克下面再加了一个小推车,这样一来,八路军行进就会变得方便许多。
三、土坦克杀伤力怎么样?那么八路军的土坦克杀伤力如何呢?真的能够和日军所使用的铁皮坦克一较高下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棉被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防弹作用,但是和军用坦克相比起来,这种防弹效果约等于无。再看看攻击力,军用坦克是经过周密的组装制成的,周身的窗口全部放置着火炮、大枪,使用时并不需要太多的人力操作,就能够发挥出巨大的杀伤力。八路军们的镰刀和长枪,当然不是它的对手。
再者,我们也必须考虑八路军的土坦克在战场的实用性。
我们前面所说的三种土坦克,各自都有着难以克服的缺陷。比如说“单人土坦克”,士兵在披着湿棉被行进时,棉被最多只能遮盖士兵的上半身,这就意味着至少士兵的腿是外露的,敌人只要抓住这一点,拼命射击,八路军很容易就会被击倒。再者像“八仙桌土坦克”,因为这一装置通常都是一群人一起行进时使用,很难保证群体行进的协调性,经常需要停下来。这就给了敌人攻击的时间和空间,在八路军停下来的空隙里,很容易遭到袭击。甚至是最常使用的“推车土坦克”,它也必须要有人推着车才能行走,一旦推车的人被射中,车子的行进就会被中断。即使团队能够及时派人补上,但又有多少个人能够在密集的枪弹攻击中毫发无伤地向前呢?
可见,八路军造的“土坦克”在和敌人的对战中,它所能够发挥的杀伤力还是比较小的。所以我们才会说,八路军和日本人的对决,更多时候是人和枪的对决,不是子弹和子弹的较量。
尽管在今天的人看来,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时期所造的“土坦克”有着太多的毛病,既简陋也不实用。但是,我认为我们依然应该铭记这些诞生于抗战年代的创造。它们之所以伟大,并不是因为它们本身是何等厉害的武器,而是因为它们体现了抗战年代,八路军们与敌较量的智慧与勇气。
即使知道自己很弱小,对方很强大;即使知道自己很落后,对方很先进;即使知道自己没什么胜算,对方很可能会胜利,但是却从未曾说过要投降,从未想过要屈服,从未放弃抗争。这就是八路军抗日精神所在。八路军用智慧与血汗守住的,不仅仅是这块土地上的人民,还有这份精神的传承。
文/元气少女QMQ
参考资料:
1、《坦克作战趣闻》,吴义龙
2、《土坦克攻敌堡》,张启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