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珍珠后来嫁给皇帝(唐德宗生母沈珍珠)(1)

(小提示:本文长5000余字,立足史料,除了探讨李俶和沈氏的真实关系,还通过对多种史料的研读对沈氏的下落进行了较长分析,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交流探讨,不太喜欢长文的文友慎入慎入)

大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即位不久的皇帝李适于京城长安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尊封大典,新皇帝李适尊封自己的生母沈氏为皇太后,皇帝即位尊封自己的生母,这很正常,但不正常的是在那个高高在上的尊位上却是空空如也,原本应该喜庆吉祥的尊封典礼,却成为了君臣同哭的道场。

沈珍珠后来嫁给皇帝(唐德宗生母沈珍珠)(2)

影视剧中的沈珍珠和李适

沈氏就是《大唐荣耀》的女主角沈珍珠,这个名字似乎是传奇故事中给她起的名字,她是否真的叫这个不好说,但为了便于理解和行文,就姑且称之为沈珍珠。历史上真正的沈珍珠与电视剧中有很大的不同,但她的经历确实很复杂,有关她的下落也是千古之谜,笔者查询了很多唐军两次收复洛阳前后的史料,有了一些推测,愿与大家在文章中讨论交流。

出身名族,郡王生母

历史上有三位沈皇后,分别是陈文帝的皇后沈妙容、陈后主的皇后沈婺华,以及本文的主角唐德宗李适的生母沈珍珠,很巧合的是,这三位沈皇后都出身吴兴沈氏,作为江南名族,吴兴沈氏出了很多文臣武将。沈珍珠的先祖梁安陆太守沈勰在侯景之乱后带领全族投奔北周,后来得封尚书左仆射,根据沈珍珠的伯父沈易从的墓志可知,他们这一支居住在东都洛阳。沈珍珠之父沈易直生前官至大理正,秩从五品下,掌议狱,正科条,在权贵盈朝的京城,沈易直的官职算不了什么。

沈珍珠后来嫁给皇帝(唐德宗生母沈珍珠)(3)

演员任嘉伦饰演的广平王

开元末,以良家子选入东宫,赐太子男广平王。天宝元年,生德宗皇帝。—《旧唐书▪后妃传》

开元二十九年,皇太子李亨的庶长子李俶年满15岁,受封为广平王,这时的李俶可不是唐朝未来的继承人,当时,他的嫡母韦太子妃是有孩子的,李俶的母亲只是一个宫人,而且还早逝,如果不是后来发生了一系列事件,是轮不到李俶即位的。

沈珍珠就在这年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选入东宫。唐朝对良家子有着严格的标准,一非刑戮之家,二非寒微之族,而对相貌的要求,在开元天宝年间的标准为“细长洁白”,也就是长得高挑皮肤白皙,可见沈珍珠算得上一个美人,沈珍珠出身书香门第的沈家,想必他的父亲必然对她也多有教诲,她本人自然也是深受书香浸润的名门闺秀。李俶此时尚未大婚,他的父亲李亨就把沈姑娘赐给他为宫人,这一年,沈珍珠才13岁。

沈珍珠后来嫁给皇帝(唐德宗生母沈珍珠)(4)

《大唐荣耀》中的韦妃

转过年来的四月十九,沈珍珠为李俶诞育了长子李适,就在当年十二月,李隆基就下令封太子长孙李适为奉节郡王,可见皇帝对这个太子长孙的重视,这也就造就了父子皆郡王的奇观,这是沈珍珠的第一次生育,也是唯一一次生育。四年后,李俶迎娶了杨贵妃的外甥女崔氏为王妃,而韦太子妃却因为李林甫诟陷她的哥哥韦坚而受到牵连,在李俶大婚的次月被遣,出家为尼,因此,韦太子妃的儿子也失去了嫡出的名分,李俶这个庶长子成为了大唐王朝第二顺位继承人。

沈珍珠在广平王府的生活记录几乎是零,也没有她因为诞育李适而得到任何晋升的记载。不过,从后来李适的才学和对母亲的感情来看,沈珍珠的教育还是很得法的,沈珍珠或许不会想到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继承大统,毕竟崔王妃在嫁给李俶的次年就诞育了嫡长子李邈,她哪里能想到李亨李俶父子二人在妻妾嫡庶之上的经历会如此相似。

风云骤变,离奇失踪的沈珍珠

沈珍珠后来嫁给皇帝(唐德宗生母沈珍珠)(5)

影视剧中的安禄山(左)

天宝十四载冬,安禄山起兵反唐,不久即攻克东都洛阳,因为李隆基一系列战略错误,叛军又攻克长安门户潼关,李隆基带着部分妃嫔子孙、官吏和亲信宦官等仓皇逃出京城,因为太过仓促,很多宗亲贵戚和公主王孙都没有来得及通知。这一年沈珍珠29岁。

禄山之乱,玄宗幸蜀,诸王、妃、主从幸不及者,多陷于贼,后被拘于东都掖庭。—《旧唐书▪后妃传》

李隆基一行于天宝十五载六月十一日逃离长安,李俶身为太子长子得以追随父祖西逃,他带走了王妃崔氏却没有带走沈珍珠(历史上独孤氏是收复两京后才入府,她与崔妃和沈氏都没有任何接触)。而关于李俶为什么没有带走沈珍珠确实也是一个谜,根据史料,李俶的几个儿女他是一个不落全都带走了,这里面当然也包括沈珍珠的儿子李适。

沈珍珠后来嫁给皇帝(唐德宗生母沈珍珠)(6)

明皇幸蜀图

可是,既然带走了李适,为什么没带走沈珍珠呢?《资治通鉴》记述“妃、主、皇孙之在外者,皆委之而去”,联系前面李俶带上了崔妃和儿女,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时沈珍珠和李俶、李适不住在一个地方。这很奇怪,为什么沈珍珠当时会和丈夫和儿子不住在一起呢?这恐怕也是个解不开的谜。

及代宗破贼,收东都,见之,留于宫中,方经略北征,未暇迎归长安。俄而史思明再陷河洛。及朝义败,复收东都,失后所在,莫测存亡。—《旧唐书▪后妃传》

李俶和郭子仪于至德二载(757年)九月二十八日收复长安,二十日后收复了洛阳,李俶见到了沈珍珠(沈珍珠30岁),可是他却没有把沈珍珠送回长安,史书说李俶忙于继续征战,没空。不久后史思明又一次攻陷了洛阳,待唐军再复洛阳,沈珍珠早已经是不知所踪。

沈珍珠后来嫁给皇帝(唐德宗生母沈珍珠)(7)

唐洛阳城

史书上写得含糊其辞、疑点重重,“俄而”二字看上去很快,似乎是唐军刚收复洛阳就又被攻陷,其实从洛阳光复到再失洛阳,已经过去了23个月,这么长的时间不够李俶把沈珍珠带回长安吗?难道是因为李俶一直在外没有回长安?

其实,在收复两京后没多久,李亨就下诏封李俶为楚王,次年三月改封成王,四月诏封为太子,十月行册立太子大典,如果说封王封太子都是以诏书的形式,李俶当时确实在外地征讨,那么乾元元年(758年)十月的册太子大典,李俶一定是回到了长安的,尔后史书记载的征伐之事就都是郭子仪和李光弼等将帅之事了,可见李俶成为太子后就待在了长安。这就又奇怪了,既然李俶在洛阳再次失陷前回到了长安,为什么没有顺道带上沈氏,即使当时顾不上,当了太子以后,一道手令就能派人把沈珍珠接回来,怎么会拖延到乾元二年(759年)九月洛阳再次失守呢?

沈珍珠后来嫁给皇帝(唐德宗生母沈珍珠)(8)

《大唐荣耀》中的史思明

到底是李俶有不得已的苦衷,还是他本就没想把沈氏带回长安呢?想想靖康之难中的那些后妃嫔御,难保沈氏没有经历,李俶虽然知道这不是沈氏的错,但心里还是过不去,干脆学祖父李隆基,把不宠爱的人都丢在洛阳,以礼供养,却再不相见。

(宝应元年/762年)十一月,破贼于洛阳,进收东都,河南平定。—《旧唐书▪德宗本纪》

待唐军再次收复洛阳,又过去了三年,而这时李俶已经是皇帝了,收复洛阳的名义统帅乃是新任天下兵马大元帅李适,也就是沈珍珠的亲儿子,儿子寻母可比丈夫寻妾要真切得多,可是李适把洛阳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失散八年多的母亲。从此之后,沈珍珠就再无踪迹了。又过去了两年,李适被立为皇太子,皇帝李豫(李俶)下令搜寻沈氏,多少年杳无音信,这才有了李适即位后在尊封(遥尊)母亲为皇太后的大典上对着空的宝座行礼,然后满朝一起流泪的悲景,留下了“帝再拜,歔唏不自胜,左右皆泣下”的悲情记载。

沈珍珠后来嫁给皇帝(唐德宗生母沈珍珠)(9)

唐德宗李适画像

自是诈称太后者数四,皆不之罪,终贞元之世无闻焉。—《旧唐书▪后妃传》

李适在位27年,也找了母亲27年,中间不断有诈称自己是沈太后之人出现,李适每次都欢喜无比,可却都是悲伤收场。对朝野产生震荡最大的一次发生在建中二年(781年),从东都传来消息,沈太后于洛阳被找到了,李适和朝臣十分欢喜,可最后证实“沈太后”其实只是高力士的一个养女,因为长相与沈氏有几分相似,又想着过去了那么多年,容颜老去,可以蒙混过关,就生出了假冒的念头。朝臣看不过去,就让皇帝效法代宗杀了假冒之人以儆效尤,李适对朝臣说“只要能找到母亲,我就是受骗一百次也没关系”,可李适终究没有找到母亲。

为了补偿母亲,李适对沈氏一族十分优厚,家族中封官进爵者百余人,沈太后的父祖等人皆被追赠高官,而此时,沈珍珠的近亲似乎也都死于安史之乱,只能寻找到一个与之血缘最近的侄子沈房封为金吾将军,主持沈太后生祀。

沈珍珠后来嫁给皇帝(唐德宗生母沈珍珠)(10)

演员景甜饰演的沈珍珠

其年十一月,册谥曰睿真皇后,奉神主祔于代宗之室。—《旧唐书▪后妃传》

随着李适驾崩、李诵禅位,沈太后的曾孙李纯即位,此时朝廷寻找沈氏已经28年,朝臣建议李纯不要再虚耗国库,就让沈太后永远安宁,李纯同意了此事,追封曾祖母为睿真皇后,其神主祔代宗李豫。至此,沈珍珠才算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沈珍珠下场推测

通过对《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对沈珍珠失踪前后的探寻,笔者对她的下场有两个推测:

其一就是代宗年间被鞭杀的广澄就是沈氏。

己亥,寿州崇善寺尼广澄诈称太子母,按验,乃故少阳院乳母也,鞭杀之。—《资治通鉴▪唐鉴》

沈珍珠后来嫁给皇帝(唐德宗生母沈珍珠)(11)

《大唐荣耀》中的李俶和独孤氏

永泰元年(765年)在寿州的崇善寺尼姑广澄自称是沈氏,但经过查证,她原来是少阳院(东宫)的一位乳母,李豫震怒,将此人鞭杀,有人认为广澄就是沈珍珠,李豫是故意将她杀死的,因为此时他的身边已经有了挚爱独孤氏,而沈氏回宫就要被立为皇后,故而李豫为了独孤氏杀死了沈氏。

这种说法当然有一定道理,再加上沈珍珠有可能在动乱中已经失贞,皇帝不希望这样的太子生母存在也是有可能的,但这个猜测也有一些漏洞。

唐朝没有规定太子生母就要立为皇后,唐玄宗的废太子李瑛,他当太子时,母亲赵丽妃不仅没有立后,而且还在武惠妃之下,李亨、李豫当太子时,皇帝对他们已故的生母没有任何追封,都是他们自己登基后才追封生母为后,沈氏即使还宫,只要李豫愿意,独孤氏就能居于沈氏之上。

沈珍珠后来嫁给皇帝(唐德宗生母沈珍珠)(12)

广澄看起来确实有些傻,当时李俶与沈珍珠才分别五六年,容貌变化不大,她曾经又是东宫乳母,皇宫里认识她的人应该也有,但她敢去冒认就说明以前就有人说她与沈珍珠长得像,而她自己又知道一些东宫之事。她胆子的确很大,但李适在位时期来冒认的那些人胆子就小吗?虽然到了德宗年间容貌可以说年老不太像,但李适毕竟与母亲生活了十几年,好多生活的细节哪有那么好糊弄,即使有人跨越重重难关被接到长安,估计没几下就能被李适识破。

李豫如果不杀广澄,那么就会像李适不杀高氏一样,冒认之人越来越多,果然,广澄死后,代宗年间再无冒认沈珍珠之人。

话说回来,沈氏还朝是何等大事,她毕竟是太子的生母,李豫派去识别广澄之人必然也都是知晓沈氏之人,李适作为太子肯定也密切关注着此事,如果广澄真的是沈氏,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哪怕是李豫活着没人敢告诉李适,李豫驾崩后,李适要想翻查此事易如反掌。

沈珍珠后来嫁给皇帝(唐德宗生母沈珍珠)(13)

影视剧中的李适

可事实证明,李适并没有放弃追寻母亲,为此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每次找到“沈太后”他都很兴奋,尤其是高氏冒充沈太后那一次,派遣宫女百人,迎奉入上阳宫,这都说明李适根本不知道沈氏到底是死是活,因为哪怕李适是装样子,不想让后人知道母亲曾经受辱、父亲故意打死母亲,但有些事是装不出来的,如此浩大的阵仗和喜悦的心情,会是李适在明知此人一定是假的情况下发生吗?当时唐朝财政困难,可谓是捉襟见肘,李适会拿出那么多钱财去掩饰一个谎言吗?

其二就是在流离中离世。

遂移牒留守韦陟使帅东京官属西入关,牒河南尹李若幽使帅吏民出城避贼,空其城。—《资治通鉴▪唐鉴》

沈珍珠后来嫁给皇帝(唐德宗生母沈珍珠)(14)

在史思明再攻洛阳之前,驻守在洛阳附近的名将李光弼就预感洛阳可能不保,已移牒河南尹李若幽带领官吏民撤离洛阳避难,沈珍珠极有可能跟随官民逃出了洛阳。所以后来李适收复洛阳后,在洛阳就是找不到母亲,因为沈珍珠已经不在洛阳了。

前文已具,李俶其实有大把时间可以把沈珍珠从洛阳接回长安,可他没有这么做,李俶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可能只有他和沈珍珠自己心里清楚,作为出身名门的女子,沈珍珠自知丈夫对自己的态度,故而也就没有再回长安找丈夫和儿子,后来有可能流离而死。

笔者有一个基础的判断,那就是至少在李适即位前,沈珍珠就已经死去了,不然,即使沈珍珠无颜再见丈夫,但思念儿子是不会改变的,得知儿子在找寻自己,她不可能无动于衷,可是27年,冒充者层出不穷,她这个正主却迟迟未见,最有可能的就是,沈珍珠已经离世了。

沈珍珠后来嫁给皇帝(唐德宗生母沈珍珠)(15)

回纥人

回纥入东京,肆行杀略,死者万计,火累旬不灭。—《资治通鉴▪唐鉴》

即使当时沈珍珠没有跟随官民撤出洛阳,后面也有一堆事,别的不说,光说史思明父子对洛阳三年的统治,以沈氏的身份,很难说不会再次受辱,再加上唐军再次借助回纥兵攻克洛阳时,回纥兵又是一阵杀戮,那些回纥兵或许言语都不通,即使沈珍珠活到了再复洛阳,很有可能也逃不开这次劫难。

蔚鸾说:

沈珍珠和李俶的爱情故事在《珍珠传奇》和《大唐荣耀》等电视剧、小说的演绎下变得如此绚烂,可在历史上,若不是儿子登基,唐朝皇帝的生母可能连姓氏都留不下,比如李俶那么多儿女,妃嫔少说也要十几个,可留下名姓的屈指可数。

沈珍珠后来嫁给皇帝(唐德宗生母沈珍珠)(16)

沈氏的经历的确复杂且疑影重重,从李俶对她的态度,他们或许并没有那些轰轰烈烈的爱情,但她与德宗的母子之情不应该被忽视,李适对母亲的爱是真挚的,有着这样一个孝顺的儿子,想来沈珍珠也必然会感到欣慰。其实历史上很多太后在丈夫活着的时候未必有多顺心,但她们有一个好儿子,母以子贵、母慈子孝,得以颐养天年,只是沈氏的命运多舛,没能享受到皇太后的荣光,她的遭遇只是大唐盛世终结的一个缩影,李适和群臣在大殿上的哭泣,或许也是历史对盛唐的一声叹息。

沈珍珠后来嫁给皇帝(唐德宗生母沈珍珠)(17)

相关文章:

唐代宗原配崔妃,成也贵妃败也贵妃,错失后位的广平王妃

唐代宗独孤贵妃,李俶的毕生挚爱,她比崔妃和沈珍珠都要幸运

沈皇后专辑:

陈文帝沈皇后,襄助儿子守护江山反被小叔子架空,亡国后落叶归根

陈后主沈皇后,外祖是开国皇帝,见证两朝覆灭,她并非观音原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