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并不是一本佛学著作,而是一本训子书,也就是家书。但它的功德事却不比任何一部佛经浅,因为《了凡四训》还被称为第一善书,劝人向善,教人为人处世的道理。

《了凡四训》内容精湛寓意深刻,此书中引用诸多经典名言又结合了凡先生自身经历撰写而成,义在告诫子孙后世立世、立人、立命的道理,此书自问世以后就受到许多人的追捧,精研此书能从中得到许多安身立命的可行方法,能使人践行笃志,消除凡邪明心见性。

本篇摘选《了凡四训》中的四句经典金言,与诸君共同感悟了凡先生的“无心”之境。

了凡四训十大经典(为何说了凡四训能堪比佛经)(1)

一,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祸福无门,惟人自求。

释义:命运的顺境逆境都是由自己所造作,呈现给他人的外相也是由自己的内心所塑造,人生的福与祸并没有定数,是要通过个人的操守与行为所掌控的。在封建时期古人大多认为"升官发财,迟速有时,富贵在天,生死有命。"的封建思想,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命数已定,何时升官发财皆有定数,所谓的富贵祸福也都已定时,就连生死命运都已注定。而了凡先生以自身为例对此句进行了驳斥,他认为这样的思想只会让人心灰意冷淡然无求,是面对人生的一种消极态度。世间所有的所谓"定数"都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而更改的。

了凡四训十大经典(为何说了凡四训能堪比佛经)(2)

二,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释义:一个人的福气就在自己身上,都伴随在自己左右,只要从自己的内心寻找,便可将一切通透。此句是了凡先生引用六祖慧能大师的一句经典禅语,了凡先生将此句理解为,人只要从内心自求,身体力行的践行仁义道德,自然会赢得他人尊重,从而实现身外的功名富贵。如若只是一味地追求名利,却不在乎个人道德,即使费尽心机最终也得不到任何福报。

了凡四训十大经典(为何说了凡四训能堪比佛经)(3)

三,地秽多生物,水清常无鱼。

释义:大地虽然有各种污秽,但是却能孕育万物,而至清至净的水中,却连鱼儿都养活不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要有强大的包容心,为什么孔孟追求"仁爱"就是这个道理,仁爱是化育之本,只有发自内心的去包容别人,才能去感化别人,只有通过感化别人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这样的人,人人都选亲近,还有什么事不可成呢?而人若是一味地洁身自好,对他人过于苛察,只能会令自己受到孤立,则事事难成。

了凡四训十大经典(为何说了凡四训能堪比佛经)(4)

四,明心似镜,似光、似无。返本还源,归根复命。

释义:明亮通透的心境应该如镜子一般光洁,无染无尘。这样才能回归本真,寻找到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渴求。如今我们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便是一个道理。了凡先生所说的"无心"之境也与此句如出一辙,人只有通过修身养性将一切杂念摒除,才能触碰到最为本真的内心,才能澄清心智,远离厄运得到福至心灵的境界。

其实当我们真正地静下心来,审视人生的道理时,便可以发现,人所有的追求也好抱负也好,其实都是想通过一些内在或是外在的因素消除自身的不安,寻求心灵的解脱,但是往往就是这看似简单的道理,让我们把所有的事物变得复杂起来,一旦复杂反而又不利于我们的追求,从而使我们变得迷茫焦虑,其实,若是能回归本心,从内心根本之处寻找答案,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了凡四训十大经典(为何说了凡四训能堪比佛经)(5)

很多人称《了凡四训》为第一善书,是人生必读的智慧之书。本书也是胡适、弘一法师等贤士所奉行的人生宝典,曾国藩也从中获取智慧,终成大器。

这是一本字字良言、劝人向善的经典。所以无论从读书的角度,还是为人处世的方面,都推荐大家读一读这本智慧宝典。

大家在看过上面的4句之后,还没有看够,不妨看一下这套文白对照精装版的《了凡四训》,不仅有着原汁原味的文言文,还搭配了现代化的大白话,对于想要学习的朋友来说,几乎是零门槛。

了凡四训十大经典(为何说了凡四训能堪比佛经)(6)

虽然文章大都篇幅短小,但是言简意赅,生动地举例,现身说法,令人动容,揭示出命运真相,明辨是非曲直,改过向善,行善积德,谨慎恭谦,或许正如我说写的,都是些大道理,但了凡先生却能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没有足够的积累,又怎能如此的大彻大悟,发人深省呢。

了凡四训十大经典(为何说了凡四训能堪比佛经)(7)

这套书分为四册,对应了袁了凡先生撰写的四篇文章:“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自己家读来堪称训子良方,精装版的套装拿来送亲近的朋友,也是积德行善的好事。

多见多闻,借古鉴今。想要阅读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购买正版。#把书读薄 把人生读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