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蕊,女,1979年1月1日出生,中共党员,砚山县第三小学教科室主任,中小学高级教师,砚山县“优秀教师”“、砚山县“优秀科技教育工作者”、砚山县“科技十佳工作者””,云南省“优秀科技辅导员”“、云南省“优秀科技教育工作者””,2017年8月,科技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级铜牌;爱人,邓良刚,1976年10月19日出生,中共党员,砚山县改革和发展局副局长;儿子,邓民航,2002年12月10日出生,文山市第一高级中学学生。在常蕊老师的大家里,共有36个人口,走出处级干部、科级干部、村干部,也有教师、医生、企业骨干等15人,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大家都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崇善尚德、廉洁自律,做社会正能量的弘扬和传递者。她们家没有明文规定的家训、家规,但有无形的人人为之而遵守、维护的做人的方式,那就是勤劳、本分、节俭、洁己、奉公。是一个典型的幸福、文明大家庭。

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会议记录(营幸福家庭创文明之家)(1)

勤劳、本分引领幸福家

达•芬奇说:“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在常老师的大家庭里,勤劳的农民老公爹用一生的经历引领大家解决温饱奔赴小康幸福路。她的公爹当过队里、村里二十多年的干部,带领村里种辣椒、种烤烟、种三七……他的一生则是勤劳、本分的一生。集体抢工分的时候,别家收工了,可她公爹每天下工时都坚持多干。当时,铲火土、捡牛粪,都可以加工分,当时娃儿放学后都会去帮忙做些轻巧的活路,几个个头不大的娃儿也能顶半个劳力,村里人说:“邓老叔,给你的娃儿每人记一分。” 她公爹坚决不同意,在当干部期间总是一碗水端平,成了村里公认的好心“邓老叔”。

她公爹那种“分土地群众先选、杀过年猪交队里一半、为官不贪不占”的做法影响着她家的一代代人。在她家人心中,家风,是一种精神信仰,更是一种道德约束力。各就其职的三伯子、小叔子,包括侄儿、侄女等邓家老少,个个心中都有一杆秤。不成文字的家训家规代代相传,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家风。笔者一次次目睹常老师一家和睦共处,互相影响的一个个镜头。在那个挂有“光荣之家”““农业示范户”“十星级文明户”等等光荣称号的农家小院里,我确确实实是被感染和折服。“我们在家种地的不给你们在外面的添麻烦,你们在外面的要行得端,走得正。”这是我走访时听到的为了弟妹放弃读书机会的常老师的农民大伯子、二伯子最朴实的话。

在她们家里,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勤俭持家,和睦共存已成了她们家良好家风的具体体现。

节俭、淳朴营造模范家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她的爱人邓良刚,有17年的副科级领导经历,但当你看到他时,无人看出他是个小官。“摩的镇长”是他在阿猛镇、稼依工作期间经常骑自家摩托下乡的称号;“农民局长”是同学聚会时同学们对他不忘本色,朴素穿着的评价。笔者在常老师家看不到高档的家具,三层自建小房子中引人的饰品就是常老师自己一针一线绣的歪歪斜斜的“梅兰竹菊”四幅小刺绣和朋友送的“天道酬勤”一幅字画;家具就一套掉了皮后用布重新翻新了的一组沙发;交通工具是一辆东风雪铁龙二手小车,一用就是8年了。在座谈中,她爱人回忆起他小时候回家要生活费的事,至今印象深刻。他说,一个周日清晨,父亲让他背着一大框重物到江那街卖,一路翻山越岭,累得前胸后背全是汗,呼吸声急促得一声紧连着一声。心想赶快到街上,卖了重物就有生活费了。到街上后,父亲带着他到收废品的地方,放下背箩,掀开盖布,才知道是空酒瓶。“现在生活好了,但你要永远记得钱不好挣,好好读书,长大了才有出息!”当接到用空酒瓶换来的钱时,他明白了父亲的用意。所以,他一直延续着他父亲的“勤劳、节俭”的习惯。在这个形形色色的社会中,他保留着老一辈留下来的节俭和淳朴,让下一代牢记祖辈留下来的家风与家训。

洁己、奉公争创文明家

用常老师侄子、侄女的话评价常老师,就是“在老家我们有老妈;在城里,我四婶是我们商量事情的知心小妈妈,她也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作为邓家四儿媳,她用老邓家的家训、家规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要求她的侄儿和侄女的每一个小家。在邓家,她是唯一的教师,特殊的职业更能凸显她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她经常对娃儿们说,主动向长辈问好,路上捡到钱包等贵重物品必须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天的事情当天做等。

常老师在经营好自己小家的同时,也为他们邓家一个个小家树正气。在和常老师闲聊时,他提过:在一个工作日的中午,在县三小读书的她大伯子家的孙子和外孙女提着一个脏兮兮的破皮包跑了回来,急切地说:“四奶,四奶,发财了!发财了!”“脏兮兮的,发哪门子财呀?”她被他两个弄得莫名其妙。“你看看!你看看!”年龄稍大的哥哥撕开破皮包,珠宝、手镯、项链、吊坠、耳环……金的、银的、翡翠、玛瑙……一些女人的奢侈品在杂草和稀泥中夺人眼目。“哪来的?”40多岁都没见过那么多饰品的她也懵了。“从你家门口菜地的草丛里掏出来的。”小孙子显然很激动。“先吃饭,把东西放四奶车的后备箱里。”

“是哪个有钱人的呀?这东西我们能不能分了呀?这包包怎么脏兮兮的呀?怎么包包还用草栓着呢?是人故意放的吗?这东西好歹也值十来万吧?对,肯定值十几万……”两个娃激动得分析这分析那。

看到她一声不吭,两个娃儿同时看向四奶奶,等待着四奶奶的答案。她问俩娃,“捡到东西应该怎么办?在学校里老师不是教过要怎么办了吗?想想我们平时是怎么教导你们的,然后告诉我应该怎么做。”

下午,两个娃儿把财物交给学校并受到了表扬,学校又把物品移交公安机关处理。期间,四奶奶为他们拒绝了媒体的采访,也拒绝了失主的高酬谢意,一家人夸奖她们维持了邓家不贪、洁己的好家风。

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我们做人的准则。她和爱人的约定是:教育孩子永不走歪门邪道,刻苦、勤奋是根本。

她的孩子中考那年,以5分之差没考入州一中,那一年正值招生改革,他们不给领导添麻烦,按正常录取原则进了文山市第一中学。起初,孩子的抵触情绪影响了学习。孩子的老师打来电话,说孩子不够努力,有点小情绪。周末她们去看孩子,作为父母的她们都很着急,但面对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夫妻俩没有妥协,给孩子再次讲了老邓家的故事。娃娃开始焦躁不安,他懊悔地望着河流。慢慢地,听着听着,娃娃的眼神开始放光,倍儿跳了起来,他捏捏拳头,说:“爸爸、妈妈,我知道我缺什么了。”面对娃娃欣然接受此次邓家家训现场说教,她默认了她老邓家严厉教子法的厉害。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她用碎片时间陪孩子们看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周怡的《勉谕儿辈》、朱子的《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民间广为流传的书籍,让这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进入她们的家庭。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常蕊老师的老邓家,不仅靠着良好的家风实现了家族的振兴,更影响了周边邻里和附近村寨,乡亲们都深刻意识到,要过上好日子,必须要有好的家风,必须团结一心,以德为先,勤劳善良,勤俭持家,在邓家的引领下,乡里乡亲互相谦让,少有争执,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大家都在努力经营自己的小家,同时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默默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平凡小家情 共筑大国梦”。良好的家风、家规、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代代传承、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正是千千万万个像常蕊老师一样的小家,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前行、勇往直前。

编辑:唐玉美

责编:王春梅

审核:李兴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