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填四川,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

四川自古以来有着“天府之国”之称,早在三国蜀汉末期,人口就已高达百万,到了南宋末期,四川人口更是增长近千万;此后随着元人的屠戮、明末张献忠屠川以及清初“三藩”之乱加之虎害、瘟疫等到了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不足50万人。

曾经的“天府之国”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虎患纵横,于是康熙帝决定,通过大批量人口移民来填实四川,以此挽救、振兴天府之国。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帝一道圣旨来开了一场历时100多年、浩浩荡荡的“湖广填四川”运动。

“湖广填四川”的道路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长江水路入川,第二条是川北川陕通道旱路入川,第三条是贵州旱路入川。以湖南湖北入川以第一条路径为主,“阅巫山,度巫峡,历夔关,两岸猿声酸他乡之客,轻舟万重波惊失路之人,早行夜宿,亦步亦趋,经月余”。自古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最早移民四川的路是冒险者和苦难者开拓的。

清朝移民湖广填四川(历史上大规模移民之湖广填四川)(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