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1)

上海 莉莉(秋水口吃班第十六期)我曾经是一个口吃病患者,虽然基本没有人发现过我的口吃现象,但内心的痛苦总是在每次有口吃预感的时候来临,即使我很巧妙地运用替换词或者前置某些发音词等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躲过,但事后仍然会恨自己为什么连个话都说不好,那种挫败感恐怕不是个口吃病患者是无法理解的。下面我想根据秋水理论谈谈自己成为口吃病患者的经历以及在班上解除心里障碍后的杂感。在我小学5年级的时候,一次猝不及防被老师叫起来朗诵课文,因为当时胆小的我过于紧张害怕,以至于看着那个字却怎么也念不出口。联想到班级里有一个小男生的结巴以及被人无情的嘲笑,心里很害怕,害怕自己也变成他那样的人。于是以后注意了自己的讲话。一旦发现有了第二次口吃现象,就确认了自己有口吃病,就想努力去改,可是越注意越想改,结果却适得其反。为此,父母和亲戚都关切地提醒过我要慢慢说话好好说话,在他们的“培养”下,我的口吃现象也终于“不负众望”地有点变多了。在这过程中,唯一值得欣慰的恐怕就是我灵活的思维转变能力带来的迅速替换词语能力,以及上初中后性格变得开朗起来,所以没有发展成显性口吃。一般只有在照本宣科朗读和面对公众压力时才会出现比较多的口吃预感。在小学5年级我就买过一次天台口吃矫正仪(不是那种打点的,而是一个U型的管道,两个头塞耳朵,下面的弯道有开口,说话的时候声音通过管道传到耳朵),还在教室里公然使用,告诉同学说是增加记忆力的工具,同学们都信以为真,纷纷露出“怪不得你平时背课文这么厉害,原来是有秘密武器”的眼神,现在想来十分搞笑。不过本人比较懒惰,那个仪器就用过几次,效果不大后就不知道被我扔到哪里去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效,还以为是自己不够努力地去改正口吃呢,也好,总算没有在那个时候被这个害人的仪器给弄伤心。

虽然口吃本身并没有让我在学习生活中被人耻笑或者丢脸,不过“我患有口吃病”的想法却禁锢了我10多年,在做任何事情前,我首要考虑的事情就是:我有口吃,我能做好么?这种想法让我错失了很多的锻炼机会,人也变得越来越自卑,对自己越来越失望。不过这些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我本人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这点。直到今年要考虑转行,面对的一个全新的领域,又掉进了自己口吃的深渊。因为首先问自己的不是我能学好新的知识做好新的工作么,而是我到了那里怎么有效率地跟领导汇报工作,怎么和客户随心所欲的交流。这种不自信让我痛苦不堪,丧失了对事业的积极进取的热情,觉得有了口吃,这辈子我就别想着如何如何出人头地了。其实在去年申请出国留学时,就想去一家南京的口吃矫正班,因为被自己的口语打击得比较惨(我又错误地把自己学不好口语的责任推给了无辜的口吃,口吃是有错,它错在让我没有信心去学好一门语言,哪怕我小时候很有语言天赋,这种信心也被口吃的魔影给完全笼罩起来了,失去了信心便不愿意去付出长年累月的努力)。幸亏当时没有去成,不然绝对是发音法的受害者了。很庆幸第一次矫正班就到了秋水老师这里,这也是我最后一次矫正口吃。即使仍然会有口吃预感,但这些都算不了什么,如果菩提明镜本来就不存在,又何必去勤勤拂拭?如果,我事前不去恐惧它的降临事后不去纠结它的光顾,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也会和“冷漠“的我告别,而且来不及说一声再见。

回来后,我也问过一些正常人,原来他们在说话的时候也会有预感某个字发不出音来,也会找替换词或者发语词给混过去。其实,口吃病的种子无处不在,只是土壤不同。正常人往往活得比较糊涂、对自己宽容,所以种子失去了强迫思维和完美主义的土壤便无法在他们身上生根发芽。而口吃病患者天生的内倾向、敏感、多疑、以及完美主义带来的苛求、较真等营养物质的存在,让它如何不在你身上茁壮成长?明白这些道理后,我想口吃患者的心结应该可以基本打开了。甚至还应该感谢口吃预感,是它让我们躲过了一次次可能会有的口吃现象,所以,真正应该批判的不是它,而是我们自己!

在秋水口吃班我学习了13天,感触颇多,秋水老师的有些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必将对我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比如面对口吃唯一的态度就是放弃,比如爱心和宽容豁达和感恩,比如打人不打笑脸人,比如动力来自于诱惑或者恐惧等等为人处世的道理。值得一提的是,曾经的我因为一次和最好的朋友绝交(又是完美主义和较真惹的祸),对人性特别失望,不相信这世界上付出就有回报,不相信努力就会有结果,不相信这世界是公平的,甚至不相信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才算真正的幸福。本来只是一段美好的友情,一般的人如果失败了最多以后不再相信友情,可是我性格中的悲观却让这件事引发了对人性对生命的一场彻底地思考。思考的结论是:塞翁得马焉知非祸?虽然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意思很接近,但态度却完全不一样。后者洋溢的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前者却是看破红尘的消极不进取,因为即使得到了那又如何?把什么都放大到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里面去思考,是福是祸真的没有人可以确定了。即使知道这种心境很难得,是种出世的态度,但是我知道这个心态不够好,原谅我天资不够聪颖且不够勤奋,对佛的理解还很浅显,但内心还是觉得一心向佛应该是积极的态度而不是消极的。这种态度,对于刚刚硕士毕业,正准备为未来美好生活打拼的我来说未免过于残酷。还有家人的养育之恩未报,还有未来的家庭和孩子要承担,在一个百姓基本没有福利可言的社会,你让我如何这样没有热情地去面对接下来的几十年?我真的很迷茫,向佛,让我从那场思考中解脱出来,却解脱的不够彻底,生在红尘,为红尘所累。所幸,秋水老师的一句话从一个方面解释了为什么我这3,4年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来。他说“那是因为你还没有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比如想到治疗口吃,你马上就动身来了这里“。呵呵,虽然道理很简单,却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是啊,做事情都是要有动力的,来江西的动力是这里有诱惑---我想治好口吃,我喜欢做这事情,于是我很积极地来了。我想,治疗好了心理障碍后,接下来会积极地寻找自己真正有兴趣的事情,然后把热情和精力都投入到更广阔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从口吃的井底走出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作者为复旦大学遗传基因学硕士,现在上海从事生命科学研究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