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注:

本文全篇13,067字,是猫眼根据塞德维克、奈史密斯、卡扬、拉瑟尔、雷斯特雷波、拉萨罗、保莱蒂、查默特等前辈钱币学家的著述,并参照自己的藏品整理而来。本文虽为猫眼所写,钱币目录部分却不敢说是猫眼的研究成果。特此声明,以防被后圣耻笑为“自称专家的抄书者”。

然而即便不是猫眼的研究成果,猫眼从多年累积、翻书学习、自藏查证、推敲翻译、梳理脉络、到总结码字,整个成文过程依然不易。

欢迎大家将猫眼平台的文章转发到朋友圈,或者署“猫眼/猫眼看币”名进行部分引用,但请勿选段或整篇抄走(神圣罗马帝国及哥特体克朗等文章的遭遇)。如果您发现有以上现象,欢迎告知猫眼,猫眼会给您寄一份小礼品感谢您的仗义。

拒绝抄袭,拒绝侵权,拒绝盗版,打造尊重知识版权的钱币爱好圈子形象,猫眼和大家一起努力!


公元1536年是明嘉靖十五年,也是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在位的第二十年。这一年,新西班牙总督区的墨西哥城造币厂出产了美洲大陆上第一枚欧式钱币,这标志着一套完整而庞大的西班牙帝国货币制度的起步。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1)

墨西哥城造币厂熔铸车间,猫眼摄于2016年

在此之后的三百年间,西班牙帝国的美洲诸造币厂源源不断地向世界供应着制式统一、成色优良的金银币。这些西班牙金银币成为了人类近现代第一种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货币。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2)

另一方面,西班牙帝国在其全盛时期所建立的金融系统、货币制度以及遗留下的造币厂及机械设备被独立后的美洲国家继承下来,继续运行并影响着世界的发展直到20世纪中叶。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认为,16世纪墨西哥城出产的这枚银币象征着人类由新世界的财富所催化的一切发展的开端。

从这一天开始,人类无可避免地要

走向大航海时代,走向资本主义时代,

走向帝国主义吞并与瓜分的时代,

并最终走向全球化的时代。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3)

建于16世纪殖民时代的墨西哥城主座堂,猫眼拍摄于2016年。

这一天,是公元1536年4月1日(新西班牙总督区1536年7月15日档案第一册第388页)。


一、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早期铸币

对于国内藏家来说,“西班牙银元”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概念。从明朝末年开始,大量的“西班牙银元”流入我国,逐渐成为了东南沿海地区国内国际贸易中重要的支付手段。

直到如今,国内仍有出土“西班牙银元”的传闻。从上海老弄堂窖藏到海上沉船宝藏,“西班牙银元”和“鹰洋”一样,是大家如此熟悉的一种外来钱币。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4)

其实,这些所谓“西班牙银元”并不产自西班牙,而是产自西属美洲大陆。与“西班牙银元”广泛的知名度不相称的是,大多数国内藏家都对如何辨识这些银元的产地及怎样系统地收藏它们不太感兴趣。目前,国内大多数藏家只对西班牙殖民地的机制币略有了解,对早期西班牙美洲铸币几乎一无所知。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5)

1763年西属墨西哥铸造的8里亚尔银币,国内俗称“地球双柱”,猫眼自藏。

然而,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最早的机制币也要到1732年才出现。此时已是清雍正十年,待到实际流通到中国可能就更靠后了。如果只关注西班牙美洲机制币,则相当于将三百年西班牙美洲铸币的大半历史都舍弃了。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6)

就目前国内出版的各类文献来看,在我国境内出土的西班牙早期手工打制币几乎涵盖了大部分的西属美洲造币厂出产的主要钱币品种。这些曾流通于我国的钱币完全可以作为研究明末清初海上对外贸易的实证,无论收藏还是历史研究价值都不容忽视。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7)

当然,在收藏和研究之前,必须要先学会辨识这些西班牙美洲早期打制币。猫眼这篇文章就是要为那些想要了解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早期铸币的藏家提供帮助的。


二、新世界的格局

西班牙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利益和教权的共同体。1469年,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尔与阿拉贡国王费尔南多的一纸婚约将伊比利亚半岛最强大的两个国家统一起来:这是一个由两位君主共同担任国家元首,但国家的行政、教权的总和大于任何一位国王独自所具有的权限的奇特联盟。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8)

所以,西班牙是一个由联姻的国王们统领的具有国王以上规格的国家。或者用一种更加通俗的方式来理解,西班牙是一个帝国。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9)

在殖民新世界之前,西班牙的权利中心在卡斯蒂利亚的瓦利亚多利德。在这里,一种名为“审问院”的机构担任着国家最高法院的角色。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10)

瓦利亚多利德审问院

1492年,当最后的摩尔王国格拉纳达沦陷之后,瓦利亚多利德审问院被一分为二,分管两片区域,分别对卡斯蒂利亚议会负责。至此,一种以帝国审问院为主导的地方半自治体系形成。西班牙王室君临一切议会之上,而审问院则作为地方权力中心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决权。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11)

1742年加泰罗尼亚审问院条例的封面,审问院制度一直到波旁王朝时代依然在运行着。

这套帝国审问院制度在不久之后就被带到了新世界。从1511年到1583年间,西班牙在新世界共建立了11个帝国审问院,构成了新世界权利分配的雏形,其影响力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12)

位于圣多明哥的新世界第一所帝国审问院

审问院的建立为西班牙新世界殖民地的立法提供了可能。因此,帝国审问院是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政治的根基,一切后世政治和经济活动都是以最初的审问院所在地进行划分的。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总督区时代,同一总督区内有时会有多个钱币产地,以及美洲独立后为什么有的总督区四分五裂地独立成多个小国了。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13)

危地马拉城西班牙审问院旧址

总之,西班牙人很快发现审问院制度无法有效地管理庞大的美洲大陆。1521年,西班牙人在墨西哥建立了新世界第一个总督区,称为“新西班牙”。15年后,也是这个总督区的造币厂出产了新世界第一枚欧式钱币。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14)

墨西哥城宗教裁判所旧址。注意,宗教裁判所和西班牙审问院是不同的机构。猫眼拍摄于2015年。


三、西班牙在新世界的铸币

从16世纪开始,西班牙在新世界以各审问院辖地为单位陆陆续续设置了许多造币厂。这其中的一些在日后逐渐壮大成为新世界总督区的主造币厂,一些则迅速退出历史舞台。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15)

墨西哥城造币厂外景(左侧橘红色),猫眼拍摄于2015年。

在钱币设计方面,虽然大多数时候西班牙殖民地铸币都在相近的时间段使用比较接近的造型,但由于诸造币厂本身公私合营的性质,一些钱币版式在设计和使用期限上有很大出入。

鉴于以上两点,我们在将西班牙新世界铸币作为一个整体来介绍的时候很难以固定的时间点来断代,只能按照钱币的造型和产地进行比较粗略的划分。

所以,猫眼接下来所展开的讨论就要采用以钱币版式为线索分列各造币厂产品的方式了。

此外,猫眼曾经写过一个系列叫做“美元之前”。这个系列的文章也是主要介绍西班牙殖民地铸币,特别是新西班牙总督区(墨西哥)早期铸币的。如果你对西班牙新世界铸币感兴趣,可以考虑读一读那个系列的文章,也许会对了解历史有一些帮助(请戳文末的延伸阅读)。

那么我们这就进入主题吧。


第一版

早期双柱系列

最早用于新世界流通的西班牙钱币铸造于1505年。这一年,西班牙塞维利亚造币厂铸造了一批银币和铜币。这些钱币出厂之后即被装箱运往当时西属新世界的大本营圣多明哥(今多米尼加共和国首都)。6年之后,经过充分的筹备工作,西班牙人在这里建立了新世界的第一个审问院——圣多明哥审问院。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16)

塞维利亚铸造后运往圣多明哥的西班牙银币

十几年后,西班牙人完成了对特诺奇提特兰的征服,将阿兹特克人的领土纳入了版图。随着统治重心向美洲大陆延伸,位于圣多明哥的审问院已经无法继续担当新世界统治中心的角色了。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17)

1527年,西班牙人在特诺奇提特兰旧城建立了墨西哥审问院,墨西哥从此成为西班牙殖民北美的权力中枢。

在这样的背景下,西班牙人于1536年在墨西哥铸造了新世界的第一组欧式钱币,我们根据其设计暂且将其称为“早期双柱系列”好了。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18)

早期双柱系列是西属新世界最早的铸币,也是最经典的设计。这个系列使用了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同时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私人徽章——代表直布罗陀海峡的海格力斯双柱——作为新世界财富大门的象征,成为了美洲钱币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19)

猫眼在这里将早期双柱系列称为“里程碑式的杰作”,并不是因为其非比寻常的价值、珍惜度和历史意义,而是因为在工艺层面上这一时期的美洲铸币完全不输西班牙本土。我们在这一版式的新世界钱币上能看到一些西班牙本土钱币的影子,但是更多的还是一种新世界的豪迈气质。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20)

16世纪末菲利普二世时代西班牙塞维利亚造币厂铸造的8里亚尔银币,本土钱币做工并不比殖民地钱币好多少

在墨西哥之后,圣多明哥和利马也铸造了类似的早期双柱钱币。和本土铸币一样,西属新世界诸造币厂铸造的钱币严格执行着帝国铸币的成色标准和签名规范。每一枚钱币上都标有造币厂厂名和验金师签名,以便在钱币成色、重量出现问题时追究责任人。

说了这么多历史背景,我们就从这里开始分别介绍上述三家造币厂出产的早期双柱系列钱币吧。


  • 01,墨西哥城(墨西哥):厂标为“M”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21)

墨西哥城

早期双柱系列钱币在墨西哥城造币厂的铸造时间段为1536年到1571年,这大约相当于我国明代从“嘉靖中兴”到“隆庆开关”的时期。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22)

最早的双柱系列银币正面盾徽两侧有墨西哥城造币厂厂标“M”,背面双柱之间有验金师签名“R”。由于造币厂档案缺失,我们如今只知道验金师“R”的全名是弗朗西斯科·德尔·林科,其生卒年、何时进入造币厂任职以及钱币设计思路我们都已无从得知。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23)

1536至1538年间墨西哥城造币厂铸造的第一版早期双柱4里亚尔银币,林科的签名“R”位于钱币背面双柱之间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24)

1541至1542年间墨西哥城造币厂铸造的第一版早期双柱4里亚尔,时任验金师为古铁列斯,猫眼自藏。

在1537至1538年间,林科曾在墨西哥城铸造8里亚尔型大银币,但由于设备和工人素质所限,铸造成本过高,此面值很快就被弃用。在整个早期双柱系列钱币铸造的时期,墨西哥城造币厂再未进行过铸造8里亚尔大型银币的尝试。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25)

墨西哥城于1537至1538年间铸造的8里亚尔银币

1542年,验金师胡安·古铁雷斯将林科的钱币设计做了一些调整,在双柱中间增加了海波纹,提高了正面盾徽的精度,设计出了第二版双柱钱币。此外,该版钱币还将验金师签名放到了钱币正面。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26)

1544至1546年间墨西哥城铸造的第二版早期双柱4里亚尔银币,同款猫眼有一枚MS-62,未拍照。

这种第二版双柱系列钱币一直铸造到1570年代,具体废止年份已不可考。纵观整个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早期手工锤制钱币,第二版双柱系列银币无论模具雕工、币坯规整程度还是捶打细致程度都属巅峰之作。

从某些角度来看,这一系列的钱币的做工甚至比同时期本土铸币更加精良。考虑到当时美洲殖民地的技术条件和工人素质,能有这样的成就实属不易。因此,第二版墨西哥早期双柱系列银币亦是猫眼的最爱。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27)

早期双柱系列同时期于西班牙本土布尔戈斯造币厂铸造的2里亚尔银币


  • 02,圣多明哥(多米尼加共和国):无厂标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28)

圣多明哥

圣多明哥从1542年开始铸造早期双柱系列银币,这与墨西哥城造币厂第二版双柱系列铸造时间相同,但设计却更接近墨西哥的第一版双柱系列。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29)

圣多明哥铸造的早期双柱版1里亚尔银币

在这一时期,圣多明哥造币厂曾在1543年试铸造过10里亚尔的超大型银币。西班牙历史上仅此一次出现这种面值,可惜这种银币非常稀少,猫眼从未见过,也没能找到图片。

除了10里亚尔之外,圣多明哥造币厂在1542至1578年间铸造的早期双柱系列银币主要是1/2、1、2和4里亚尔。在大多数情况下,圣多明哥的早期双柱系列都非常稀少,但也并非不可见。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30)

圣多明哥铸造的早期双柱版2里亚尔银币,这时期的钱币不计值,只能根据尺寸和重量判断面值


  • 03,利马(秘鲁):厂标为“P”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31)

利马

在仅有的三个铸造过早期双柱系列银币的西班牙新世界造币厂中,利马造币厂是最年轻的一个(尽管如此利马仍然是南美第一所西班牙造币厂)。该厂1568年才开始铸造这种钱币,并在1571年前后与墨西哥城和圣多明哥同时放弃了早期双柱设计,因此铸造时期非常短。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32)

利马铸造的早期双柱版8里亚尔银币,验金师签名为“R”(正面盾徽左侧),厂标“P”位于背面双柱中间面值“8”上方

当我们翻阅利马造币厂的早期档案时,阿隆索·德(“de”)·林科的名字出现在我们面前。大多数人认为此人即墨西哥城造币厂的第五任验金师阿隆索·德尔(“del”)·林科(同时也是墨西哥城首任验金师弗朗西斯科·德尔·林科的兄弟),因为在那个年代,西班牙文人名中“del”和“de”互相转写的情况并不少见。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33)

阿隆索·德尔·林科在墨西哥城铸造的第二版早期双柱4里亚尔(图片正方面颠倒),请与上面秘鲁的8里亚尔进行对比

对比两个造币厂的钱币,利马的早期双柱系列与墨西哥城的第二版设计相似度确实很高,只是利马造币厂厂标被放在了背面双柱中间偏上,与墨西哥城相反。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34)

这一时期的利马厂8里亚尔非常稀有且昂贵,但整体来看还是要比墨西哥的早期8里亚尔更亲民一点的……嗯,猫眼说的是300万人民币和150万人民币这种程度上的区别……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还是在买不起的范畴里,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区别不大……


第二版

盾徽系列

作为近代第一个横跨两大洲(其实可以算三大洲)的大帝国,西班牙出人意料地并未为我们留下什么政治遗产。即便在全盛时期,这个国家的管理也是如此松散而无效,以至于让我们很难确定它究竟算不算一个“国家”。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35)

全盛时期的西班牙帝国

当西班牙王位传到菲利普二世的时候,帝国在美洲和亚洲的殖民地基本已经建制完成。然而,如此庞大的帝国并未激起西班牙王室加强中央集权的欲望。在16到18世纪的西班牙,封建领主制度甚至出现了回暖的迹象。即便在旧世界,西班牙国王也无法完全掌控每一寸领土,更别说新世界了。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36)

此时的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被分为四个总督区,每个总督区由总督和教会一起合谋全权行使国王的权利。西班牙国王作为帝国的元首听取总督的汇报,却在许多时候对教会的势力无能为力。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37)

总之,西班牙人没有为我们提供一个优秀的集权政体的样本,却从某种意义上为后世联邦制政府的组织形式提供了一些可参考的经验和教训……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几乎可以说,西班牙帝国事实上从16世纪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要分崩瓦解。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38)

作为一个只能掌握有限权利的君主,菲利普二世非常明白自己可以得到什么,无法实现什么。所以,在有限的可以掌控的权力中,菲利普二世选择了金权。他统一了帝国所有造币厂钱币的制式,并将铸币税和新世界丰厚的矿业收益牢牢地掌握在了王室的手中。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39)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西班牙“盾徽系列”钱币诞生了。这是一种人为指定的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的钱币设计。钱币的正面是几乎完整的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纹章,背面则是象征卡斯蒂利亚与莱昂(西班牙的王畿之地,国王的大本营)的十字纹章。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40)

西班牙本土托莱多造币厂铸造的盾徽版8里亚尔银币

从1570年代开始,西班牙从本土到美洲的所有造币厂都开始使用这种钱币设计铸造制式、重量统一的银币。这是无法完成政治和宗教集权的菲利普二世利用钱币宣示自己独掌金权的最有效的手段。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41)

西班牙本土塞戈维亚造币厂于1589年铸造的机制8里亚尔银币,依然采用盾徽版设计。猫眼自藏。

在前文提到的新世界已有的三个造币厂(墨西哥城、圣多明哥和利马)中,盾徽版钱币是早期双柱系列的替代者。对于那些新世纪新兴的造币厂,盾徽版钱币则是开厂的首版钱币。这些新建立的造币厂包括拉普拉塔(今玻利维亚首都苏克雷)、波多西(玻利维亚)、巴拿马城(巴拿马首都)、卡塔赫纳(哥伦比亚)和圣塔菲(今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其中,前6个厂于菲利普二世时期开始铸造盾徽系列钱币,后两个厂设立相对较晚,于菲利普三世时期开始铸造盾徽系列钱币。

所以,盾徽版钱币在整个新世界共由8个造币厂先后铸造。由南北美洲和西班牙本土造币厂共同铸造的这种盾徽钱币成为西班牙帝国铸币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钱币系列。

这种钱币从利马和阿卡普尔科流向马尼拉再流向中国,从哈瓦那流向塞维利亚再流向欧洲各国,就这样成为了人类近代史上第一种世界货币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42)

回头算来,人类上一次在三大洲同步铸造制式、成色相同的钱币还要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亚历山大帝国时期。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43)

另一方面,这种西班牙银币沿着所谓“海上丝绸之路”逆向流入明帝国,成为中国人近代最早大量接触的西方银元。所以,从各种意义上来说,西班牙盾徽系列钱币都是值得猫眼大书特书的。

下面,猫眼就来按照造币厂的顺序依次列举西属新世界8个造币厂铸造的盾徽系列钱币。


01,墨西哥城(墨西哥):厂标为“Mo”

墨西哥城的盾徽系列银币大约始铸于1571年,但我们无法确定具体时间。为了区别于西班牙本土的马德里造币厂(厂标为“M”),墨西哥城造币厂的厂标被改为“Mo”(“o”位于“M”上方)。

由于造币厂档案缺失,我们只知道最先在墨西哥城铸造新型盾徽系列钱币的验金师是博纳尔多·德·奥尼亚特与路易斯·德·奥尼亚特父子(父子关系为猜测)。他们共同的签名“O”出现在墨西哥城最早的盾徽系列银币上。

墨西哥城16世纪末铸造的盾徽版8里亚尔银币,猫眼自藏。猫眼另有一枚带有奥尼亚特父子签名“O”的盾徽版8里亚尔,AU品相,未拍照。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44)

与新世界其他造币厂(甚至一些旧世界造币厂)的产品相比,墨西哥城造币厂的盾徽系列钱币在雕工上依然属于上乘,只是在制坯和锤制工艺上有所退步,整体以产量为重心而忽略了钱币品质。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45)

墨西哥城17世纪初铸造的盾徽版8里亚尔银币,猫眼自藏。

1607年,墨西哥出产的盾徽系列银币上开始出现年份。尽管这些钱币上的年份大多看不太清楚,但这标志着西班牙帝国钱币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46)

一枚纪年为1657年的墨西哥盾徽版8里亚尔银币,猫眼有一枚同年VF-30但没有图片。

在西属新世界,墨西哥城是在钱币上使用盾徽版设计时间最长的造币厂,铸造期从1571年一直到机制币已经出现的1734年(不像其他造币厂从17世纪中叶开始改换了钱币设计,见下文)。

从菲利普四世时期(1621年即位)开始,墨西哥城造币厂出产钱币的工艺水平直线下滑。这可能与本土财政紧张、需要墨西哥在更短的时间内供应更多的银币有关。

1733年和1734年,墨西哥城造币厂已经具备了生产机制币的能力,但这两年间仍有一种不规整的方形盾徽式银币出产。这种银币背后的十字纹章变得更加花哨,模具雕刻相当细致,可能是由机器切割币坯并冲压出来的,因此普遍较为精美。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47)

1734年之后,墨西哥造币厂仅出产统一制式的双柱机制币,打制币的时代正式终结


  • 02,圣多明哥(多米尼加共和国)

档案记载,圣多明哥的盾徽系列银币仅铸造于1578年,存世量远比已然非常罕见的该厂早期双柱版钱币更加稀少。因此,猫眼既没上手过实物也没见过彩色图片。根据仅有的一些黑白照片,圣多明哥铸造的大面值盾徽系列银币与墨西哥城造币厂出产的钱币非常相似。除此之外,猫眼也实在没有办法做更细致的介绍了。


  • 03,利马(秘鲁):厂标为“P”

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利马造币厂非常不稳定,运行基本处于一种时断时续的状态。1572年,利马造币厂铸造了盾徽系列银币,但造币厂在当年即停止运行。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48)

利马厂铸造的盾徽版8里亚尔银币,厂标为“P”。

从1572年到1592年间,利马造币厂先后共两次停摆。1592年之后,利马造币厂彻底停业,直到60多年后才重新开张。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49)

利马厂盾徽版4里亚尔银币,猫眼自藏。


  • 04,拉普拉塔(玻利维亚):厂标可能为“P”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50)

拉普拉塔

当年的拉普拉塔就是如今玻利维亚的首都苏克雷。历史上,这里曾经与利马一起隶属于秘鲁总督区管辖,并短暂地拥有过一座过渡期造币厂。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51)

拉普拉塔造币厂仅运行于1573到1574年间。从文献来看,拉普拉塔造币厂的首任验金师正是阿隆索·德·林科,即墨西哥城造币厂首任验金师弗朗西斯科·德尔·林科德兄弟、墨城第五任验金师及利马造币厂首任验金师。

同时,从档案来看,拉普拉塔造币厂所使用的模具是从利马运来的,这进一步证明了拉普拉塔造币厂以及之后距离银矿更近的波多西造币厂的建立与利马造币厂的停摆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

由于铸造时间非常短,拉普拉塔的盾徽式银币非常少见。我们至今甚至都无法完全确认菲利普二世时期的哪些钱币出自这个造币厂,以及这个造币厂究竟铸造了哪几个面值。


  • 05,波多西(玻利维亚):厂标为“P”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52)

波多西

与拉普拉塔一样,如今位于玻利维亚境内的波多西历史上曾隶属于秘鲁总督区。1545年,西班牙人在这里发现了银矿并开始建城。经过不到20年时间,这里被证实是当时整个美洲大陆已探知的银矿中储量最大的一个,因此迅速得到西班牙人的重视。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53)

这枚1808年铸造于波多西的费尔南多七世宣言章描绘了波多西矿山的场景。

1570年代,秘鲁总督区的的利马主造币厂停运。包括利马厂首席验金师阿隆索·德·林科本人在内的团队携带着全套的铸币设备和一些模具向更接近波多西的拉普拉塔迁移。在波多西造币厂建设完成之前,秘鲁的铸币团队在拉普拉塔停驻了一年(见前文)。到了1574年,阿隆索·德·林科终于到达波多西,并在那里铸造了第一版盾徽式银币。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54)

波多西造币厂于1580至1581年间铸造的盾徽版8里亚尔银币,猫眼自藏。

波多西早期银币一直是西班牙美洲铸币研究中的难点。一方面,造币厂档案留存不多(可能当年就没有很好地整理档案),我们无法了解造币厂验金师的传承顺序;另一方面,波多西早期铸币工艺实在太差,经常出现验金师签名无法辨识的情况。这些问题都为研究波多西厂早期铸币增加了难度。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55)

波多西造币厂于1593至1595年间铸造的盾徽版8里亚尔银币,猫眼自藏。

目前为止,我们所知的早期波多西历任验金师世系是一百多年来钱币学家们逐个列举对比各种版式的钱币慢慢整理出来的一个猜想。这种猜想的根据通常是钱币上验金师签名的改刻现象。

有的时候,新任验金师上岗的前一两年会修补利用上一个验金师留下的尚未完全损坏的模具。这就出现了验金师签名改刻的情况。通过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勉强推测哪一种签名出现在另一种签名的前面或者后面。

即便那些经验丰富的钱币学家有时也无法快速辨识一枚波多西的早期银币出自哪个时期哪位验金师之手,这是限制波多西银币市场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如前文所言,波多西拥有当时新世界最大的银矿,这里出产的银币自然数量庞大。稀缺性不足也是限制波多西银币市场价值的重要因素。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56)

猫眼自藏的一枚波多西盾徽版8里亚尔银币,可能为1622年佩德罗·马丁·德·帕伦西亚任验金师时的作品

然而即便如此,考虑到其重要的历史价值,一些可以辨识或者做工较好的早期波多西银币依然价格昂贵。对于许多藏家来说,最开始收藏西属美洲早期钱币的入门品种是波多西银币,玩到最后最花心思和最占预算的依然是波多西银币。

1617年以后,波多西铸造的盾徽系列银币开始标注年份。此后,波多西继续铸造盾徽系列银币直到1652年改版为止。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57)

1630年波多西造币厂铸造的盾徽式8里亚尔银币,猫眼自藏。


  • 06,巴拿马城(巴拿马):厂标为“AP”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58)

巴拿马城

1528年,西班牙人在巴拿马城建立了一座审问院,这是整个新世界仅次于圣多明哥和墨西哥城的第三座帝国审问院。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59)

随着南北美洲陆续发现了大银矿,中美洲的重要性逐渐下降,作为中美洲政治经济枢纽的巴拿马审问院甚至一度被撤销。

然而,随着跨大洋贸易的逐渐繁荣,西班牙人需要联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狭长的中美洲作为航运中心的地位重新得到重视。1564年,巴拿马审问院被重新建立起来。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60)

1580年,巴拿马城开始铸造盾徽系列银币。当时,巴拿马隶属于秘鲁总督区管辖,为了区别于利马、拉普拉塔和波多西使用的厂标“P”(“Peru”的首字母),巴拿马使用了“AP”(“Alto Peru”的缩写,“上秘鲁”之意)作为厂标。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61)

巴拿马城铸造的盾徽版2里亚尔银币,厂标“AP”位于正面盾徽右侧

巴拿马城仅铸造了三年钱币就停止运行了,因此只铸造了盾徽系列银币,钱币存世不多、较为昂贵。整体来看,巴拿马城铸造的钱币出现几率仅略高于拉普拉塔,在珍惜度和价格上可能略高于圣多明哥早期双柱系列银币。


  • 07,卡塔赫纳(哥伦比亚):厂标为“SF”及“RN”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62)

卡塔赫纳

卡塔赫纳,要猫眼怎么介绍呢?

如果你没去过卡塔赫纳,那一定是机票太贵限制了你的执行力;但如果你没听说过卡塔赫纳……那真的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63)

1620年,探险家阿方索·图里略·德·耶布拉从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三世处获得了在新格拉纳达建立造币厂的许可。按照原本的计划,造币厂将在新格拉纳达的首府圣塔菲(今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建立。但图里略很快发现,圣塔菲交通不便,铸造银币运输起来非常困难,光开辟运送路线就得至少一年。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64)

不过图里略运气不错,菲利普三世在1621年就驾崩了,图里略的建厂计划少了约束人,可以更加自由一些。1621年到1622年间,图里略以“分厂”的名义在港城卡塔赫纳建立了新格拉纳达第一座造币厂开始铸造盾徽系列银币。

这期间,卡塔赫纳的管理有些混乱。我们看到,1621到1622年间,卡塔赫纳使用了两种厂标:

第一种厂标是“RN”,这是新格拉纳达王国“Nuevo Reino de Granada”简称的缩写,字母“R”在前“N”在后是为了区别计划于圣塔菲造币厂使用的“NR”厂标。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65)

1622年卡塔赫纳铸造的盾徽版8里亚尔银币,厂标为“RN”。

第二种厂标是“SF”,这是圣塔菲“Santa Fe”的缩写。考虑到当时新格拉纳达内部运送白银的路线还没有开拓完成,图里略可能不得不在卡塔赫纳使用从其他渠道采购来的白银铸造钱币。这种跨总督区购买贵金属的行为在当时是违法的,为了掩人耳目,图里略刻意让人以为这些钱币都是圣塔菲出产的。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66)

1622年卡塔赫纳铸造的8里亚尔银币,厂标为“SF”。

1622年以后,卡塔赫纳基本只使用标准化的“RN”厂标,但偶尔也会使用城市首字母“C”作为厂标。由于字母“C”与西班牙本土的昆卡厂(Cuenca)厂名重复,所以使用次数不多。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67)

1633年卡塔赫纳铸造的8里亚尔银币,厂标为“C”。

卡塔赫纳一直断断续续铸造盾徽系列钱币直到1635年。


  • 08,圣塔菲(哥伦比亚):厂标为“S”及“NR”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68)

波哥大

圣塔菲(波哥大)造币厂是西班牙新世界“正统”造币厂中的最后一个(另外的危地马拉、库斯科和墨西哥诸厂、委内瑞拉诸厂等属于后期分厂),1622年在上文提到的图里略的监督下开始运行,铸造盾徽系列钱币。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69)

开业第一年,圣塔菲使用的厂标是“S”,这是圣塔菲(Santa Fe)第一个词首字母的缩写,区别于使用“SF”的卡塔赫纳厂。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70)

1622年圣塔菲铸造的4里亚尔银币,厂标为“S”。

然而,圣塔菲仅在1622年铸造了极少的钱币就暂时停业了。这其中原因可能是运输实在不便,在圣塔菲铸造钱币再运往卡塔赫纳装船实在入不敷出。大约5年后,也许是运输线路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圣塔菲造币厂才重新开业。

此时图里略才意识到,“S”是西班牙本土塞维利亚造币厂的厂标……为了防止冲突,圣塔菲使用正规的“NR”厂标。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71)

圣塔菲铸造的8里亚尔银币,厂标为“NR”,猫眼自藏。

圣塔菲造币厂一直铸造盾徽系列钱币直到1651年。


第三版

后期双柱系列

强盛的国家各有各的强盛之道,衰落的国家却都是走的一条下坡路……

1621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即位。按照许多历史学家的说法,菲利普四世漫长而昏庸的统治正是压垮西班牙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菲利普四世时代的西班牙却也是文化艺术极其繁荣的时代。王室不思进取,挥霍无度,对收入的主要来源(美洲)过度压榨,对外缺乏扩张和防卫意识,对内缺乏改革魄力。如果一定要类比的话……菲利普四世简直就是西班牙版的乾隆皇帝啊……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72)

不过,菲利普四世在位期间确实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整顿新世界的币制。当然,这主要是因为新世界是王室收入的主要来源……

从1650年代开始,菲利普四世开始注意到,新世界一些造币厂出产的钱币出现了不足重的情况。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73)

西班牙帝国内统一使用盾徽系列钱币设计,这让一般老百姓有时很难辨别钱币的产地。

于是乎,一些南美的机会主义者就开始铸造减重的钱币。从官员到百姓,西班牙人虽然有时注意到钱币不足重的情况,但鉴于打制币的不规则形状,往往将其归因于流通磨损(锐利的边缘更易磨损)。即便有时人们发现几枚全新的不足重钱币,一时间也无法分辨来自新世界哪个造币厂,是何时铸造的。

这样一来,新世界流出的不足重钱币逐渐开始影响旧世界的金融秩序,并最终损害了王室的利益。

菲利普四世对于钱币不足重的问题表现出零容忍的态度。国王责令立即调查,并迅速查明这些钱币主要来自秘鲁和新格拉纳达(其实主要是波多西造币厂)。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74)

在处决了一些罪魁祸首之后,菲利普四世决定重新整顿金融秩序。西班牙政府回收了一部分南美殖民地铸币,关掉了一些小造币厂,并要求继续运行的涉事造币厂统一将钱币更换为双柱设计,以便民众能够轻松区分旧币和新币及辨认钱币的产地。

在整个新世界,几乎只有墨西哥城造币厂独善其身。所以我们看到,在几乎整个新世界都将钱币改回双柱设计时,只有墨西哥城造币厂继续使用与旧世界相同的盾徽设计直到机制币时代。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75)

为了与新世界最初的双柱钱币进行区分,我们暂且将这种新币称为“后期双柱系列”吧。铸造这一系列钱币的造币厂有利马、波多西、卡塔赫纳和圣塔菲四个厂。

至于上文提到的8座造币厂中其余四个中,墨西哥城没有更改钱币设计,圣多明哥、拉普拉塔和巴拿马此时已经关闭。

下面,我们依然逐厂列举后期双柱系列钱币的版式。


  • 01,圣塔菲(哥伦比亚):厂标为“NR”

圣塔菲是第一个响应中央号召铸造后期双柱系列钱币的新世界造币厂。依照新标准,钱币的正面只剩下卡斯蒂利亚、莱昂和格拉纳达纹章组成的盾徽,除面值以外的一切重要信息都标注在钱币背面(双柱面)。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76)

1670年圣塔菲铸造的8里亚尔银币

由于缺乏参考,圣塔菲使用的双柱设计看起来比较僵硬。造币厂厂标被放在了双柱之间,验金师签名通常位于左面柱子的左侧,而年份则位于右面柱子的右侧。

虽然不算美观,但圣塔菲的后期双柱系列还是成为了一种范式,被后来开始铸造这类钱币的卡塔赫纳厂所模仿。


  • 02,波多西(玻利维亚):厂标为“P”

波多西乃是不足重钱币的重灾区,经过了一定程度的整改之后也迅速改换了钱币设计。

1652年,波多西的第一版后期双柱钱币被设计出来。整体来看,这种钱币的设计与圣塔菲的后期双柱钱币非常相似,正面为卡斯蒂利亚、莱昂和格拉纳达纹章组成的盾徽,背面为双柱图案。只是,波多西版钱币正反两面都有厂标和验金师签名,这样繁复的标注是为了防止钱币弱打让一部分币文缺失,不能分辨验金师是谁,无法追究责任。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77)

1652年波多西铸造的8里亚尔银币

很不幸,第一版双柱钱币没能通过审核,因此只铸造了短短数月就停止了。基于这一情况,我们通常将这一版钱币称为“过渡版”。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78)

1652年波多西“过渡版”双柱8里亚尔银币的进呈版,猫眼自藏。

同一年,波多西造币厂又提出了另一个方案:钱币正面改为十字纹章,纹章两边有厂名和验金师签名,纹章下有年份的末两位或末三位数字;钱币背面双柱两侧各有一个厂名和验金师签名,双柱中间底部为年份的末两位或末三位数字;在背面币文中,加上了四位数的年份。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79)

1685年波多西铸造的后期双柱版8里亚尔银币(图片正反面颠倒),猫眼自藏。

这样一来,钱币上正反面厂标、验金师签名和年份各出现三次,钱币面值出现两次,无论钱币如何弱打或者缺失图案,人们都有机会分辨出钱币的铸造地、年份和负责人。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80)

1690年波多西铸造的后期双柱版8里亚尔进呈版,可以看到更多钱币的细节。猫眼自藏。

单从钱币这些繁琐的标注来看,我们就能想象当年菲利普四世对这家造币厂有多么深恶痛绝……

在整个西属美洲铸币史上,波多西是铸造手工捶制钱币时间最长的造币厂。直到1773年,当西属美洲造币厂全部(包括波多西自己在内)都已具备铸造机制币的能力时,这个造币厂仍然有手工锤制钱币出产。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81)

1743年波多西铸造的后期双柱版8里亚尔银币,做工反而更逊于早年。猫眼有一枚同年品相略好的,未拍照。

虽然这种同时生产机制和锤制钱币的情况在西班牙其他本土和殖民地造币厂也曾出现过,但波多西竟能坚持铸造锤制币到铸币技术已相当成熟的18世纪后半叶,也实在是匪夷所思。


  • 03,卡塔赫纳(哥伦比亚):厂标为“C”

卡塔赫纳的后期双柱系列钱币仅铸造于1655年,制式非常类似圣塔菲厂的设计,但厂名和验金师的名字在钱币正面。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82)

卡塔赫纳的后期双柱版8里亚尔银币

由于铸造期极短,卡塔赫纳版后期双柱钱币非常稀少且昂贵,往往是收藏这一品种钱币的难点。


  • 04,利马(秘鲁):厂标为“LIMA”、“LM”及“L”

虽然利马是总督区首府,但波多西才是主要产银区。因此,波多西厂使用总督区厂标“P”,而利马厂则使用城市名称“LM”和“L”做厂标。

利马造币厂从1659年开始更换钱币设计,这在南美几个造币厂来看是比较晚的一家。1659到1660年间,利马造币厂铸造了一种双柱银币,这种银币没有采用波多西已经成熟的图案,而是采用了一种全新的设计。由于这种钱币在双柱之间有八芒星(这种图案在西班牙美洲各造币厂出产的钱币上从未出现过),这版双柱银币又被称为“利马之星”。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83)

1659年利马铸造的双柱版“利马之星”8里亚尔银币

“利马之星”虽然不是大珍品,但也是西班牙美洲殖民地钱币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因此非常受追捧。到2003年为止,此品种仅确认有一枚“进呈版”(币坯远大于一般流通币且做工极佳的钱币)8里亚尔存世。到了2012年,又确认了另外两枚“进呈版”钱币存世。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84)

进呈版“利马之星”8里亚尔银币

通过这三枚“进呈版”钱币,我们得以看到钱币完整的币文。我们发现,双柱图案搭配的是传统上西班牙钱币正面的币文(含君主名号),这与所有其他双柱钱币均以盾徽面作为正面不同。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此版双柱钱币设计没能获得通过,仅铸行数月即遭弃用。

1660年,利马厂的双柱设计停铸后,整个造币厂再次进入停业状态,直到1684年再次重新运行起来。这一次,利马使用了波多西的双柱设计,只是将厂标改为“L”,一直铸造手工锤制钱币至1752年。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85)

1697年利马铸造的后期双柱版8里亚尔银币,猫眼有一枚同年品相更佳者,未拍照。


18世纪中叶以后,大多数西属美洲造币厂都具备了铸造机制钱币的能力,手工锤制的工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至19世纪初西属殖民地相继独立为止,各厂又铸造了机制地球双柱和人像双柱两种银币及各类人像金币,这暂时就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了。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86)

上文所提及的西班牙美洲早期造币厂中,大多数随着航路的变迁和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而遭到废弃,只有墨西哥城、利马、波多西、圣塔菲四个造币厂经过工业化改造与其他新建立的造币厂一起继续为帝国服务。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87)

造币厂里由机器设备取代锤子的进程正预示着工业时代的来临,西班牙人的迷茫在其此后略显混乱的美洲殖民地铸币上多少有一些体现。不到100年后,西班牙丧失了全部美洲殖民地,正式走下王座沦为欧洲二线国家。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88)

大洋的另一面,以西班牙美洲殖民地银元为线索,我们的国家也正在走着一样的道路。从16世纪西班牙打制银币第一次走进大明帝国的国门,到1842年大清帝国签订条约向英国赔款2100万西班牙机制银元,我们的国家也输在了工业时代,我们与西班牙各自的霸权被同一个国家取代。

意大利钱币上常见的造币缺陷(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打制币版式与辨识方法全解)(89)

本文至此算是可以告一段落了。猫眼深知,这篇东拼西凑的文章还欠缺许多重要的内容。原本打算再细致地整理一下时间线,但鉴于篇幅还是留待以后吧;原本打算同步写一下金币,但同样鉴于篇幅未能如愿。

希望将来能够再写一篇补遗的文章,将上述两点补上吧。


猫眼看币®️——系头条号签约作者,所有文字皆为原创,不可自行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