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是田间各类害虫的高发期,不论是各类的蚜虫、蓟马、粉虱、甲虫、食心虫、蚧壳虫、蛴螬、天牛、叶蝉、菜青虫、象甲虫、螟虫、蝉虫、蚂蚁、地蛆等害虫,也不论是刺吸口类的害虫,还是咀嚼式害虫和挫吸式害虫,咱们种植的各类大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瓜果蔬菜作物、果树作物等都会深受其害。

杀虫剂吡虫啉使用方法(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1)

防治田间作物上的各类害虫,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使用杀虫剂喷雾防治(也可以拌种、沟施、穴施、淋浇等),而在防治害虫上常用的杀虫剂方面,新盐碱类的杀虫剂绝对是市场上杀虫剂使用最多的杀虫剂类型之一,而目前新烟碱类杀虫剂使用最多、效率最大的当属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这四种了(新老三代新烟碱类杀虫剂)。

对于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这四种新烟碱类的杀虫剂(大家使用最多的吡虫啉,算是这四种杀虫剂中效果是最差的一个了,其实使用比较多的是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估计很少人知道很少用吧),它们名字看起来都差不多,而且杀虫的原理和可防治的虫害范围也看起来差不多,其实啊,这四种杀虫剂是四种完全不同的杀虫剂,不论是在药物特点、杀虫机制、防治虫害类型、杀虫效果、药效持续期、药物强弱、使用安全性等各个方面,都是有很大差别的,如果大家不懂这四种杀虫剂的差别,还继续盲目的只去使用吡虫啉这类比较差的杀虫剂(活性低、用量大、抗性大),其实这是一种很可悲的事情。

杀虫剂吡虫啉使用方法(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2)

为了帮助大家区分这四种杀虫剂的不同,指导大家科学选择合理使用好杀虫剂,今天呢,农技小背篓就专门写一篇文章给大家综合对比一下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这四种杀虫剂,在这里农技小背篓重点给大家推荐使用的是呋虫胺这种第三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属于超级新烟碱类杀虫剂),它的好处和优势会在下面的文章中一起说明白。

杀虫剂吡虫啉使用方法(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3)

一、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这四种杀虫剂的共同特性

吡虫啉(一代)、噻虫嗪(二代)、噻虫胺(二代)、呋虫胺(三代),它们都属于新烟碱类的高效性、低毒性的杀虫剂,它们都属于触杀、内吸、胃毒的杀虫剂类型,它们都可以防治田间作物上常见的刺吸口害虫(如蚜虫、蓟马、粉虱、木虱、甲虫、跳甲地蛆、蛴螬等),它们都可以用来土壤杀虫(颗粒剂)、拌种(种衣剂)、叶面喷雾(悬浮剂、水分散颗粒剂)等使用。

注意:共性只是它们共有的药物特性,但在具体的杀虫谱范围大小、药效期长短、杀虫效果强弱、使用安全性高低等方面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哦。

杀虫剂吡虫啉使用方法(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4)

二、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这四种杀虫剂的不同特性

1、在上市时间早晚方面,吡虫啉是第一代新烟碱类杀虫剂(1991年上市),噻虫嗪和噻虫胺是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1991年上市,噻虫胺2002年上市),呋虫胺是第三代新烟碱类杀虫剂(1998年开发,2002年上市)。对此大家只要记住一点就可以了——第一代的没有第二代的好,第二代没有第三代的好,正常情况下,上市时间距离当下近的比上市时间距离当下远的好。现在由于吡虫啉和噻虫嗪的长期使用(特别是吡虫啉),很多地方的害虫已经对吡虫啉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了(杀虫效果变差了),同时噻虫嗪一般连续单独使用2-3次后也容易产生抗药性,如果把噻虫嗪与菊酯类药物复配使用可以延缓抗药性,比如说联苯菊酯(或阿维菌素)。除此之外,像噻虫胺、呋虫胺对防治刺吸口类害虫的效果非常好。

杀虫剂吡虫啉使用方法(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5)

2、在药物特性方面,第一代吡虫啉的优点在于见效快、药效持续期比较长,第二代噻虫嗪的优点在于使用杀虫谱比较广、使用安全性比较高、内吸活性比较强,第二代噻虫胺的优点在于杀虫谱比较广、用药量比较少、药物毒性比较低、药效持续期比较长、选择杀虫性比较高,第三代呋虫胺的优点在于杀虫谱比较广、用药量非常少、杀虫效果更彻底、内吸渗透性特别强、且基本不会抗药性和其他药物交互抗性(这点很重要)。

2、在防治虫害的范围方面,第一代的吡虫啉主要用来防治刺吸口害虫 咀嚼式害虫,如蚜虫、蓟马、粉虱、天牛、象甲、刺蛾、潜叶蛾等;第二代的噻虫嗪主要用来防治刺吸式的害虫,如蚜虫、粉虱、木虱、象甲、跳甲、线虫、地蛆、蛴螬、潜叶蛾等,第二代的噻虫胺主要用来防治刺吸式害虫 咀嚼式害虫 挫吸式害虫,如蚜虫、蚧壳虫、粉虱、蓟马、青虫、菜蝇、叶蝉、蝽象等;第三代的呋虫胺主要用来防治刺吸式害虫(杀虫效果特别好) 咀嚼式害虫,凡是蚜虫、蚧壳虫、蓟马、粉虱、菜蛾、潜叶蝇、叶蝉、二化螟、蝗虫、跳甲、食心虫等。

杀虫剂吡虫啉使用方法(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6)

3、在药物杀虫机制原理方面,第一代的吡虫啉杀虫机制是触杀 内吸 胃毒,第二代的噻虫嗪杀虫机制是触杀 内吸 胃毒、噻虫胺的杀虫剂机制是触杀 内吸 胃毒,第三代的呋虫胺杀虫机制是触杀 胃毒 内吸渗透。大家注意,虽然这四种杀虫剂看起来杀虫机制都差不多,但它们在各类杀虫机制作用方面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说第一代吡虫啉的击倒效果就比较强,第二代噻虫嗪的内吸活性就非常好,第三代呋虫胺的内吸渗透力就比较强。再比如说噻虫嗪比吡虫啉活性更高、见效更快、杀虫更广、持续期更长、安全性更好等等。

杀虫剂吡虫啉使用方法(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7)

这样给大家说是不是有点太啰嗦了,下面农技小背篓就再以更简单的文字介绍吧,先给大家比较大家第一代和第二代的新烟碱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再单独比较下第二代新烟碱杀虫剂噻虫嗪和噻虫胺这,第三代新烟碱杀虫剂的呋虫胺给大家最后单独介绍吧。

杀虫剂吡虫啉使用方法(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8)

三、第一代和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的对比

1、在虫害抗药性方面,害虫对上市最早的吡虫啉的抗药性最强、对噻虫嗪的抗药性居中、对上市最晚的噻虫胺的抗药性最差。

2、在药效持续期方面,因为吡虫啉和噻虫胺用药后不容易淋失,而噻虫嗪相对容易淋失,并且吡虫啉的药效持续期比噻虫胺的要长,所以在杀虫剂用到田间作物上防治虫害时,噻虫嗪的药效持续期最短,噻虫胺的药效持续期居中,吡虫啉的药效持续期最长。

3、在药物使用安全性方面,吡虫啉相对来说更容易造成作物发生药害,而噻虫嗪的使用安全性又比噻虫胺的使用安全性高,所以在使用这三种杀虫剂田间用药防治虫害时,使用噻虫嗪最不容易造成作物发生药害,使用吡虫啉最容易造成作物发生药害,而噻虫胺则居于噻虫嗪和吡虫啉之间,属于不容易造成作物发生药害的杀虫剂类型。

杀虫剂吡虫啉使用方法(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9)

4、在杀虫谱范围方面,噻虫嗪只能防治刺吸口类的害虫,而吡虫啉既能够防治刺吸口类害虫,也能防治咀嚼口类害虫,噻虫胺则能够同时防治刺吸口、咀嚼口、挫吸口类的害虫,所以,在杀虫谱的广泛性上来说,噻虫胺的杀虫谱最广,噻虫嗪的杀虫谱最窄,吡虫啉的杀虫谱则居于噻虫胺和噻虫嗪之间。

5、在综合杀虫效果方面,由于在干旱环境下噻虫嗪的活性比吡虫啉强,而噻虫胺和噻虫嗪的药物抗性又比吡虫啉低,所以,在综合杀虫效果方面(在同等剂型、相同含量的情况下),噻虫胺和噻虫嗪在防治虫害的综合效果上要比吡虫啉强,但土壤防治地下害虫时不要使用药效持续期比较短的噻虫嗪,建议用噻虫胺或吡虫啉。

杀虫剂吡虫啉使用方法(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10)

6、在常用作物虫害防治方面,吡虫啉主要用于小麦、水稻、十字花科、果树以及烟草、棉花、韭菜等农作物上,主要用来防治蚜虫、蓟马、飞虱、潜叶蛾、象甲、二化螟、三化螟、地蛆等虫害;噻虫嗪主要在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土豆、花生、玉米、番茄及果树等农作物上,用来防治蚜虫、飞虱、椿象、叶蝉等虫害;噻虫胺一般常用在主要小麦、水稻、棉花、烟草、蔬菜、果树等作物上,主要用来防治蚜虫、飞虱、蓟马以及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部分鳞翅目的害虫。

杀虫剂吡虫啉使用方法(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11)

四、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和噻虫胺的对比

噻虫嗪和噻虫胺,二者都属于具有触杀、胃毒、内吸三种杀虫机制的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而且这两者关系很密切,举个例子说,噻虫嗪用到田间作物上以后,噻虫嗪最终会转化成噻虫胺而起到应有的杀虫效果。虽然这两者在大体上差不多(包括杀虫机制和杀虫谱范围),但二者还有很多不同点的,大家不要弄混了。

第一噻虫嗪和噻虫胺使用后见效速度有快慢之分,噻虫胺的杀虫见效速度要比噻虫嗪的杀虫见效速度更快,因为噻虫胺使用后一个小时左右就能起到杀虫效果,而噻虫嗪一般则需要经过1天的时间转化成噻虫胺后才能起到杀虫的效果。

杀虫剂吡虫啉使用方法(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12)

第二噻虫嗪和噻虫胺两种杀虫剂的内吸能力有强弱之分,正常情况下,噻虫胺的药物内吸效果没有噻虫嗪的内吸效果好。

第三噻虫嗪和噻虫胺两种药物的抗药性有差距,因为噻虫嗪上市的时间比较早、农业上使用得比较多,所以田地里的害虫对它的抗药性要强一些,而噻虫胺上市要略晚一些、农业上使用的相对要少一些,所以害虫对噻虫胺的抗药性要差一些。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在使用噻虫嗪防治虫害的时候,与其他药物复配以下能够取得更好的杀虫效果。

杀虫剂吡虫啉使用方法(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13)

第四噻虫嗪和噻虫胺的使用成本也不一样,从价格上来说,噻虫嗪的市场售价相对比较低一些,而噻虫胺的市场售价要略高一些。

第五噻虫嗪和噻虫胺的使用方法也有所不同,在虫害发生前进行打药预防或者在虫害刚开始发生虫害时,这时候使用药效期比较长的噻虫嗪控制虫害效果会更好、花钱会更少,如果是虫害已经大面积发生了,这时候选用药效期短但见效更快的噻虫胺则能够更快的杀死害虫、控制住虫害;如果是防治田间作物上的咀嚼口害虫和地下虫害,那么使用噻虫胺比使用噻虫嗪的效果要更好,如果仅仅是防治田间作物上的刺吸口类害虫,那么选择更便宜的噻虫嗪会更具有性价比。

杀虫剂吡虫啉使用方法(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14)

五、关于第三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的优缺点

相比第一代的新烟碱杀虫剂吡虫啉,第二代的新烟碱杀虫剂噻虫嗪和噻虫胺,第三代新烟碱杀虫剂呋虫胺可以称得上是“超级新烟碱杀虫剂”(农技小背篓上面已经给大家说过——第二代的比第一代的好,第三代的又比第二代好的),特别是它在防治田间作物上的刺吸口类害虫上效果特别好,其次也可以用来防治咀嚼口类的害虫。

为什么这么说?最主要的原因主要是它杀虫谱更广、内吸渗透性更强、杀虫效果更快、杀虫效果更彻底且害虫对它没有产生药物抗性。

杀虫剂吡虫啉使用方法(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15)

1、适用范围更广。不论是小麦、玉米、水稻等大田粮食作物,还是棉花、土豆、花生等大田经济作物,或者是辣椒、西红柿、茄子、黄瓜、油菜、芹菜、甘蓝等蔬菜,或者是苹果、柑橘、葡萄等果树作物,以及其他的茶树、花卉、苗木、草坪、绿植等都可以使用。

2、杀虫谱范围更大。不论是蚜虫类、飞虱类、蓟马类、蚜虫类、蚧壳类、蝗类等害虫,还是桃小食心虫、潜叶蛾、小菜蛾、菜青虫、水稻螟虫、跳甲虫、象甲虫、二化螟、盲蝽、椿象、叶蝉、菜蛾等害虫,或者是金龟子、地老虎、蛴螬等害虫,甚至是蚊子、跳蚤、蚂蚁、蜘蛛、蜈蚣、苍蝇等害虫,以及大部分的半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缨翅目、总翅目、甲虫目等害虫,都可以用呋虫胺进行直接灭杀,或者呋虫胺通过扰乱或破坏它们的进食、交配、产卵、飞动等神经行为而达到控制害虫、防治虫害的效果。

杀虫剂吡虫啉使用方法(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16)

3、杀虫效果更好。呋虫胺除了和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这三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一样都具有触杀、胃毒、内吸的作用以外,它在作物的根/茎/叶上还具有更强的内吸、渗透和传导能力(与呋虫胺中的四氢呋喃分子结构有关,其他三种都是氯代吡啶基或氯带噻唑基分子结构),而且呋虫胺还是一种神经毒素,它可以扰乱破坏害虫的中枢神经、造成昆虫神经絮乱而麻痹死亡,一句话,呋虫胺不仅杀虫广、杀虫快,而且杀虫效果更彻底。

4、杀虫速度更快。呋虫胺的药物活性更强、见效速度更快,正常情况下,呋虫胺使用后1-2个小时就可以见到明显的杀虫效果,害虫接触到或误食到体内后就能够快速的发挥杀虫效果(这一点类似烯啶虫胺),这一点时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等不能相比的。

杀虫剂吡虫啉使用方法(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17)

5、使用方法更多。因为呋虫胺具有很强的内吸、渗透和传导性,同时它还具有更强的水溶性(比噻虫嗪的水溶性还好),它的药液可以快速的被作物的根、茎、叶所吸收渗透,而且能够快速的在作物整个株体内传导分布(包括根、茎、叶、花、果、秆等处),所以,呋虫胺既可以用来撒施、沟施、穴施,也可以兑水后喷雾、淋浇、灌根、冲施、拌种等使用,即使在土壤相对比较干干燥的情况下,它也可以起到比较明显且稳定的杀虫效果。

6、暂无抗药性。因为呋虫胺属于第三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并且上市后在农业上使用得比较少,所以害虫很少对它基本没任何抗药性,此外呋虫胺和其他杀虫剂也不存在交互抗药性,因此,对于那些经常使用吡虫啉、啶虫脒、啶虫胺、噻虫嗪、噻虫胺或其他杀虫剂已经产生抗药性、杀不死害虫、防治不住虫害的地块,大家不妨试一试呋虫胺这种药物的杀虫效果。

杀虫剂吡虫啉使用方法(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18)

7、持续药效期更长。虽然呋虫胺最快可以在1-2个小时内就起到杀虫效果,但它的药效持续期还是非常长的(一般15天左右),最长药效持续期可以长达1个多月(和吡蚜酮的药效期差不多),这一点比吡虫啉、噻虫嗪、烯啶虫胺等要好很多。

8、使用安全性更高。相对于其他几种杀虫剂,呋虫胺的药物活性更强、使用量更小、药物毒性更低,所以对作物、人体、有益昆虫的危害性更小,使用起来更加安全。举个对蜜蜂毒性的例子来说:呋虫胺对蜜蜂的毒害性——接触的毒性大约只有噻虫嗪毒性的一半,过口的毒性大约只有噻虫嗪毒性的1/9。

杀虫剂吡虫啉使用方法(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19)

最后再补充一点呋虫胺的缺点——呋虫胺千好、万好,就是生产成本高、市场卖价高,同时知道的人太少、用的人太少,而这两点又是相互的,价格低了,用的人就多了、销量就大了,反之,用的人多了、销量大了,生产成本低了、市场价格也就降低了。这个问题还是比较矛盾的。

点击上方“关注”农技小背篓 每日了解更多实用的农技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