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王爷的传说民间故事(沧州民间故事灶王爷的传说)(1)

(一)

很早柏时候,在一座山下的山寨里,住着十几户人家,由于这里长年刮着叫人害怕的大风,所以庄稼很难有所收成,人们过者清贫的日子。

一天,从很远的县城里,来了一个县官,还有一些随从,说是来慰问贫民。可一连数日,非但百姓未听到一句慰问的话,还得好酒、好饭地招待他。开始是他自己来吃,后来,领了他的太太、家人、家鸡、家狗一起来吃,吃的百姓叫苦连天。

在这个寨里住着一个屠夫,身强力壮,眼看县官将要吃到自己家来了,便从山上打来一头野猪,回到家来和妻子杀了,炖好了等县太爷驾到。

县官来了,身后跟着他的太太、家人、家鸡、家狗,一进门,县官便叫:“啊,真香啊,是什么好东西,快拿来。,屠夫笑着上前道:“大人,前几天我在山中打来一头野猪,专等您人家光临。”说罢,从锅里端出猪肉。

再瞧这伙人,看到香喷喷的肉菜,早已垂涎三尺,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前你抓一块,他抓一块,津津有味地大吃起来。吃完,县官问屠夫:“我说,你家里还有没有野猪肉呀”“还有一些,不过那是我与妻子的晚饭。”屠夫道。“什么?”县官抹了抹嘴巴上的油渍',瞪圆了眼睛:“竟敢对老爷我这样不恭,为啥不把吃的全拿出来,真是岂有此理!来人那,翻!”话音刚落,几个家人便翻了起来。拆了锅台,砸了柜,弄了个乱七八糟。

屠夫看在眼里,气在心中,说了几句气话,可惹恼了县官,他命人拿他到官府重重发落。屠夫忍无可忍,抡起了那双强大有力的手,对准县官打去,谁知这一掌过力,竟把县太爷象画似的贴在了墙上,然后又收拾了他的太太、家人、家鸡、家狗。

此事很快在寨中传开了,都说屠夫为民除了一害。后来人们为纪念屠夫保全了大家的口中食,每逢过年过节都画了县官的画贴到墙上,名为灶王爷,流传至今。

灶王爷的传说民间故事(沧州民间故事灶王爷的传说)(2)

(二)

传说灶王爷姓张,排行老三,人称张老三。张老三娶了个媳妇叫罗信女。那罗信女聪明贤慧,勤俭持家,把个小日子过得很富足。罗信女扦的面条又细又长又好吃,方圆百里没有能与之相比的。可是,张老三并不知足,反而嫌弃罗信女比他岁数大,就又纳了一房妾。那妾名唤朱海棠,生得美貌异常,却是尖酸谬刻薄,好吃懒做的人。她极力挑唆张老三休了罗信女,她好来当家主事。张老三一狠心,真的写了一纸休书。罗信女大哭一场,走了。

海棠女当家坐吃山空,不多久,就把罗信女勤俭操持的家业踢腾的差不多了。海棠女见日子越过越紧巴,自己就打了鬼主意。一日,趁张老三外出,把值钱的东西卷巴卷巴,脚底下抹油——溜了。

张老三外出回来,见家中一片遭劫的样子,心里好不后悔,可是人已走,也无可奈何,家中已无分文,只好沿街乞讨。

这一日,张老三乞讨来到了罗信女门下。原来,罗信女被休之后,走到一座桥上,眼一闭就跳下去。恰被桥下的一个打鱼的老头救了。老翁无儿无女,就认地做了女儿。罗信女听有人要饭,声音很热,从门缝一看,认出是自己从前的丈夫,蓬头垢面,好不可怜,就说:“你先等会,我给你做点热的吃。”张老三在外连声道谢。

罗信女点火和面,不到一袋烟的工夫,开个门缝递出了满满一大碗香喷峨的面条。张老三在门外是饥不可耐,接过碗也不看看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可是,只吃了两口,他停住了,这又细又长的面条,香哦喷的口味,使他一下子明白了做面条的人是谁了。他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他推开门,看一眼正在灶边流着泪烧火的罗信女,便一头在灶台上撞死了。罗信女一见,抱着丈夫尸体大哭起来。

此事恰好被到人间巡视的太白金星看见,他见罗信女一片深情,又见张老三已有悔意,便奏明玉帝,免张老三一死,让他从此和罗信女好好过日子。

张老三和罗信女恩恩爱爱,后来,他们生了好几个儿子。他们对儿子从小严加教训,着力教导。儿子们有了孙子,孙子又有了孙子,一直老少九代仍证一起过日子,阖家安乐,上敬下孝。人们很受感动,将此编成佳话:“张公同居,九世皆然,长者劳,幼童吃乳,感动众犬,一犬不到,众犬不餐。”这事传到玉帝耳中,玉帝想到还未有一神司管人问烟食之事,这张老三曾撞灶而悔过,就封张老三为灶王爷,司管千家万户和和睦睦地过日子。

灶王爷的传说民间故事(沧州民间故事灶王爷的传说)(3)

(三)

不知哪朝哪代,北京城里有个国舅,他仗着皇上的势力,在京城里横行霸道无恶不做。由于他闹腾得太厉害,、文武百官觉得实在太不象话,就搭起伙来给皇上奏了一本。皇上一看这么多人上本,就和娘娘商量了一下,派国舅到沧州当州官。开头国舅不愿去,但架不住皇上两口子连哄带吓唬,只好去上任。

这个国舅到了沧州,开头几天还新鲜,没过十二晌就腻歪了。沧州是个苦地方,到处是碱地洼滩,穷哈哈的哪有多少好玩的地方?他想回去吧,又不行。派下会子来总得待个一年半载吧。正在国舅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时候,州衙门里有个刀笔师爷叫坏五,他给国舅出了一个主意,叫国舅刷一道告示,说州太爷要视察民情,老百姓每家都要准备一顿饭招待大老爷。谁家要不好好招待,就罚三个月的苦工。国舅一听,这倒新鲜!皇官内院的饭,京城各大洒楼饭店的饭,国舅都吃得不爱吃了,这老百姓的饭还当真没吃过哩。于是国舅马上叫坏五写了一道告示贴了出去,坏五把国舅支出去吃喝玩乐,州衙门的大权可就到他手里了。

坏五给国舅出了这么个坏主意,沧州的穷老百姓可倒了“血霉”了。有钱的大户财主还没什么,他们巴不得趁这个机会和国舅拉拉关系;穷老百灶呢,可受不了啦!沧州碱地洼滩的,灾情又重,老百姓都是穷对付若过日子,哪管得起州太爷一顿酒席?而且不光是国舅爷一个人吃,他手下那些拉马的、抬轿的、护兵马弁一大帮呢,谁也不能饿着肚子,都得好吃好喝。这个国舅吃饭又刁得要命,一口吃不好喝不好就发脾气掀桌子,挨顿揍不算,还得抓进州衙门了去做苦工。这个国舅还有一样恨人的毛病,到淮家吃饭喝酒,非要人家的大闺女、小媳妇陪着,国舅喝醉酒就嬉皮笑脸、动手动脚,长得俊的就带回衙门去过夜。这小子把沧州的老百姓折腾得叫苦连天。

这下子可把沧州的英雄好汉惹火了。在沧州东南有个地方叫大浪淀。这块儿洼淀水泊一个挨一个,周遭几十里都是望不着边的芦苇蒿草。在这一带散落着七、八个小村子,小村子里住的,大都是河北、山东得罪了官府、恶霸的英雄好汉。这其中有个英雄好汉姓张,因为他身高力大,武艺高强,尤其他那两只大手,更是大得出奇,真象个大蒲扇一样。别说是人,就大骡大马也禁不住他一巴掌。所以人们都管他叫张大巴掌。他听说沧州来了个专门糟害老百姓的混帐州官,气得火冒三丈,他嘱咐了他媳妇几句话,就近开大步叉子“登登登”地直奔州城。

张大巴掌到州衙门,已经是下半晌了。他跟衙门看门的说有要紧的事儿要见大老爷。看门的不敢怠慢,就把张大巴掌领进去了。国舅一见这土里土气的黑大个,心里就不高兴,就带理不搭地问:“你找我有么事啊?”,“太爷,有好事。”“么好事呀?”张大巴掌把腰板一挺,火巴掌把胸蝻一拍说:“太爷,你看我是个有本事的样儿不?”国舅打量了打量张大巴掌那五大三粗的身量,又看看他那双大手,点点头说,“嗯,象个有本事的样。”“太爷,不瞒您老人家说,我有降龙伏虎的本领。”国舅把眼一翻说:“那和我有什么相干?”“太爷,您老人家这辈子吃过的好东西不少,恐怕有一样东西你没吃过。”“哼!国舅爷什么东西都吃过。”“龙肉您老人家吃过吗?”“龙肉?”“太爷,您老人家这口头福太火了!今儿全头饷我在河里打鱼,一下子碰上条八爪金龙!我和它打了一头晌,未了还是让我给逮住了。”太爷,听说这龙肉不光好吃,而且吃了以后能长生不老。因此,小民不敢吃独的,特地来请太爷去尝龙肉。不知太爷肯不肯赏脸。”“是真的吗?”“嗨,太爷,我这人外号‘张大老实’,一辈子不会说谎话。耳听是虚眼见为实,您老人家到那看看就知道了。我要糊弄您老人家,赶明个就把我抓起来开刀问斩、磊卸八块!”

州官一听,乐了。忙问:“啥时候去?”张大巴掌说:“您老人家要吃龙肉,得马上就走。太爷,您知道鱼吃鲜、肉吃肥,这龙和鱼差不多,隔了夜就不好吃了。咱这么着,您弄匹马,我给您拉着,咱马上就走好不好?”“行,就这么着!”

国舅牵出马来,叫“张大老实”给他拉着。国舅想带几个护兵,张大巴掌说:“太爷,您老人家别脱了样子放屁——找麻烦了,有我给您保驾,保准半点差错也出不了。再说,您带那么多人去,我还得照应不是?”“行!只要吃了你的龙肉,长生不老,我准给你闹个一官半职的,说不定以后我带你到京城弄个大官当当呢!你知道不,当今万岁皇爷就是我亲姐夫,我姐姐在皇上面前说么听么,我在我姐姐面前也是说一不二。给你在京城弄个大官当当,还不是小事一段吗吗!”

“谢太爷!”张大巴掌跪倒在地“咕咚。。咕咚”一连给国舅磕了三个响头。就这么着,俩人就奔了大浪淀。

到了大浓淀,已经是掌灯的时候了。国舅一进村,就闻见一股子香味直钻鼻子。心说:“我这福气真不赖,皇上也不跟我福气大。要是吃龙肉能长生不老,那可美死了!这张大老实真不错钳,以后得提拔提拔他,叫他给我当差去……”国舅正想着,张大巴掌叫他下马。张大巴掌把马拴在树上,领着国舅进了门。国舅一进院子一叫香味馋得直抽打鼻子。进屋一看,锅里正冒热气,“咕嘟、咕嘟”直响。香昧正是从这冒出来的。外间屋桌子上放着一个酒坛子,还摆着筷子碗什么的。他正想问问熟了没有,就听见门“咣啷”一声关上了。笑哈哈的“张大老”突然变成了黑然神,能吓死活人,国舅有点慌神,正想说什么,就听张大巴掌大吼一声:“住嘴!你这该死的狗官,沧州的老百姓就这么好欺负吗?你还想吃龙肉,吃屎也没人给你弄去!你上阎王爷那儿吃席去吧!”说完抡起大巴掌朝州官扇了过'去。他使的劲太大了,就听“啪,啪”两声,这个国舅、州官,就象高粱饼子一样给按在灶后的墙上了,这时候,埋伏在屋里、院内、门外的好汉和乡亲们都进来了。大伙看州官的“熊样儿”,都开心地哈哈大笑起来。真解气!

张大巴掌叫媳妇把肉盛出来,让朋友、乡索们喝酒,吃肉。原来,锅里煮的是一只小猪。这只小猪快养一年了,也不长,倒挺肥实。除此之外,锅里还煮着大浪淀里出产的鲤鱼、厚子,鲶鱼、螃蟹、青虾什么的,麻麻杂杂的一大锅。不得州官光闻着打鼻香,闹不清是什么东西,还真当是“龙肉”呢。

大伙喝着老酒,吃着香喷喷的杂烩菜,你一言我一语地骂着混帐州官,心里那个痛快劲儿就别提了。有个老先生提议说:“这个混帐贪官生前专门吃老百姓的好东西,这会儿死了,咱也不能饶他!”“对,把他大卸八块,喂狗去!”人们嚷着。“不,他已经成了扁饼子了,用不着咱们动刀动斧了。咱把他的样儿画下来,贴到灶后头,叫他天天看老百姓吃好东西,馋死他,气死他。大伙说好不好?”大伙一听,都说:“好!”这个州官、国舅不知怎么成了“灶王爷”了。

灶王爷的传说民间故事(沧州民间故事灶王爷的传说)(4)

(四)

灶王爷姓张,他爹叫张百万。钱多得很,良田万顷,金银满库。

张百万五十多岁才得了这个儿子,非常娇惯,就请来算卦先生给灶王爷算命。结果一算,是要饭的命。张百万说:“我有这么多家产,他怎么能要饭呢?要是要饭的命,有个法破解破解吗?”算卦的说:“有,给你儿子找一个山里生的姑娘作媳妇,他或许能不做饿死鬼。”

张百万就按算卦的说的,在一个深山里找到这么一个姑娘,就把这个姑娘娶回家。灶王爷娶了媳妇,小两口感情挺好。说话之间张百万死了,家产全落到了灶王爷手中。灶王爷手中有了钱,开始学坏,吃喝嫖赌全套活。挥霍了几年后,张百万辛辛苦苦挣下的家产,全部花光了。

这天,灶王爷跟他媳妇说:“老婆,我是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挑担,现在吗也没有了,你要跟着我,到末了就得落个饿死,不如我把你休了,你再找个好人家。”他媳妇说:“寻个鸡跟着鸡,寻个狗跟着狗,寻个扁担抱着走。Ë­叫咱俩是夫妻了,吗样我也不走。”

灶王爷恶习不改。有一天晚上,他跟媳妇说:“这个房咱只能住今儿个一宿了,我玩钱把它典给了人家,明天咱就得上大街上住去。没办法了,咱俩分开吧。”随后从床腿下挖出四块大银子,说:“咱俩一人两块,槽头上还拴着一匹马,你也牵去,咱各找生路吧。”

灶王爷媳妇盘起头发,打扮成一个男的,一Æ­腿就上了马。她骑在马上,拍拍马屁股,说:“马啊,马,今天你带着我随意走,到黑你走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

天黑了,发现前面有一个小屋,里面有灯光,灶王奶奶叫开门,出来一个小伙子。

小伙子无父无母,以砍柴为生,就有一把斧子一根扁担两棵绳。小伙子一看来的是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小伙子就问他:“有事吗?”灶王奶奶说:“我迷路了,想在你这儿借个宿。”小伙子一听:“屋来呗,你还没吃饭吧?我锅里有饼子,你凑和着吃点吧。”灶王奶奶一边吃着饼子,一边打量着这个小伙子。小伙子一边打扫他的破炕,一边说:“你干干净净的在炕上睡,我在地下铺点草睡。”

灶王奶奶想,“女人早晚也得找个依靠,找这么个憨厚人,日子虽然穷,也踏实。”就对小伙子说:“麻烦大哥你给我端盆水来我洗洗脸。”小伙子端水回来再一看,炕上坐的小伙子成了一个挺俊的小媳妇。小伙子愣了。灶王奶奶就把个人的事Ô­Ô­本本地和小伙子学说了一遍,最后说:“今天咱俩见面了,这是缘份,你也没媳妇,我就作你的媳妇行不?”小伙子一听,凭白无故地送一个小媳妇来,高兴坏了,两个人就做了夫妻。

到了天亮,媳妇拿出那两块大银子,递给小伙子,说:“你拿着这两块银子,买间象模象样的房子,再买上几亩地。你耕我织,咱俩辛苦点,也有吃的也有花的。”小伙子接过银子看了看,说:“这就是银子啊?我砍柴卖柴挣的都是Í­子儿,不知道这就是银子啊,这行子①山上可是忒多了。”媳妇以为他说胡话,就问他是怎么回事。小伙子说:“我砍柴的那个山上,树根底下有一个洞,我常上里头玩去,洞里头有好些个这个,我À­巴巴还¾­常用它擦腚哩。”媳妇说:“是吗?你快领我去看看。”到那一看,真像小伙子说的一样。到了晚上,两个人À­着马,一趟一趟地就往家运银子。有钱了,就开始买宅子买地,他们成了远近闻名的大财主。灶王奶奶心特别善,凡是要饭的走到这儿,随便吃住。灶王奶奶舍饭的这个事,一下子就传出去了。

再说灶王爷,他分了两块银子,没几天就花光了,身无分文,只得沿街乞讨。时间一长身子骨也不行了,两眼也瞎了。这一天,灶王爷听说有一个大庄园舍饭,也摸索着去了。到那儿饭时已¾­过了,下人就问灶王奶奶怎么办,灶王奶奶说:“我去看看”。这一看不要紧,正是自己Ô­来的男人。

灶王奶奶看见灶王爷穷得这样,心疼得不得了,亲自下厨给他擀了一碗面,并拽下自己的一根长头发掺到面条里。灶王爷端起面来狂吃一阵,咂么咂么嘴,觉得这味道两样。他一边寻思,一边吃,面条吃得也就慢了,吃着吃着,从面条里吃出一根头发来,一捋,是一根长长的头发,他猛地想起了他的媳妇,就问下人:“你的主母姓吗,叫吗?”下人跟他一五一十地一说,灶王爷就知道了是怎么回事,想:“我那么大的家业全败光了,人家这几年发了这么大的财,我还有吗面目跟人家见面!”臊得他一头扎到灶膛里,灶王奶奶正来到这儿,使着劲地往外拽他,可没拽出来,灶王奶奶一看他被烧死了,也钻进了灶膛。

玉皇可怜灶王爷有悔改之意,就封他为“灶王”,命他到民间,站在人们的锅台后头,观察民间的事情,每年腊月二十三返回天庭,向玉皇汇报一年来民间的问题。

民间知道了灶王是玉皇的耳目,不敢不供他,也不太喜欢他,所以没有给灶王爷上大供的。到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了,民间有“糖瓜辞灶,新年来到”的说法,这天上罢供就把灶王爷的»­像烧了,一边烧,一边念叨:“灶王灶王,见了玉皇,少说闲话,多带食粮。”意思是让他上天只能是“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不能连在人家看到的丑事到天庭白话去。到了腊月二十九,再贴一张灶王爷的新»­像,就是又把灶王爷请回来。

灶王爷的传说民间故事(沧州民间故事灶王爷的传说)(5)

(五)

灶王爷并不是什么神,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他姓张,叫张奎,家世很穷,小两口讨饭为生。一天,他病倒在一个破庙里,一连几天汤水不进,病情越来越重,眼看就不行了。小两口感情挺好,他就对妻说:“我是不行啦!何必两人都在这里饿死?干脆你自己去寻条活路吧!”妻子没办法,哭着就走啦。

一天夜里,下起了大雨,突然打了个霹雳,把庙门一劈两半,把张奎吓出一身汗。经这一吓,身体到慢慢好起来了,他就继续到处讨饭。

有一天,张奎讨饭到一家门口,从屋里走出一个妇女来,他定睛一看看竟是自己的妻子。原来,他妻子走后,讨饭到这来,这家只有一个男的,那天正好下雨,他妻子就住在了这里。后来,二人发生了感情,就结了婚。他妻子一看见自己原来的丈夫,就把他叫到一屋里,妻子的新丈夫没在家,两人就叙说起了离别后的经历,说到伤心处,禁不住抱头痛哭。妻子知道他没吃饭,就给他烙饼炒鸡蛋,好叫他饱餐一顿,享受享受。因为张奎经常挨饿,肠胃不好,吃了一顿饱饭,竞一下子撑死了。他妻子怕新丈夫回来看见不好解释,就把他的尸体背到院子的一个柴禾垛里藏了起来。

妻子知道张奎一生受苦,没吃过一顿饱饭,只吃了这么一顿饱饭,想不到竟撑死了,心里十分难受,每逢吃饭前,总是端了饭碗到柴禾垛前祷告几句,意思是叫张奎死后不再挨饿,以此作自我安慰。天长日久,妻子的行为被第二个丈夫发现了,就问妻子这是为什么?妻子开始不想说,但经不住丈夫的再三盘问,便把实情一五一十地讲了一遍,最后说:“只要我有吃的,就不能让他做饿鬼。”

她丈夫听了,很受感动,觉得自己的妻子做的很对,就说:“咱不如找个画匠,你说着他的相貌,叫画匠把他的形象画下来,贴在灶台后头,不论我们吃什么东西,只要一揭锅,他就能先吃第一口。”妻子听了,十分赞成,按照丈夫的话找了个画匠,画了张奎的像,供在了灶台后头。

后来,妻子死了,他丈夫也把她的像画下来,同张奎的画像贴在一起供养。从此年年丰收,日子越过越好。从那,人们为了盼望获得丰收,过好日子,都学他的样子,画了二人的画像,贴在灶台后头供养。这就是灶王爷的来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