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形容熊的字(字不足以形容的孩子)(1)

作者:耐撕猫 (微信号singly4)

几次带豆包去游泳,小朋友都很少,基本上都是他一个人在池子里扑腾。我一直在等待一个人多的时候,虽然挤一点,但可以试着让他和其他小孩子玩一玩。

周末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小孩子很多,豆包不再孤零零一个,也由此让我这个新手老妈见识了不同孩子的脾性。

在大池子里陆续有六七个小朋友下来游。先说说豆包的表现吧,在同时有一个三四岁的小哥哥和一个三四岁的小姐姐的情况下,他毫不犹豫地选择跟在小姐姐屁股后面,对小哥哥一点兴趣都没有,我也是醉了,难道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本能这么小就能体现出来?不过那小姐姐挺不错的,不但长得漂亮,而且特别知道照顾豆包,只要看见豆包想抓什么玩具抓不住,她就会拿过来放到豆包面前,浑身上下散发着母性的光辉。我不禁想到弗洛伊德曾经说过,生二胎两个孩子相差的岁数最好错过1.5岁和4岁,这两个年龄差的第一个孩子是最仇视新来的孩子的,错过这两个年龄差,孩子对另外的孩子的包容和疼爱就会显现出来。不知道这句话有没有道理,但眼前这个小姐姐,还真有姐姐的样子。

有俩四五岁的男孩儿应该是一起来的,他俩很熟络,在池子里细小打闹很是热闹。其中一个瘦点的孩子很自来熟,我拿他们的水枪玩儿,那孩子就开始和我聊天儿,就像他认识我很久了一样,丝毫感觉不到生分,兴高采烈的。不禁让我想起我一个老同学,他小时候也是这种性格,虽然是半路转学来的,却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而且对大部分同学都很怕的老师他也不怕,总是在课间或者课前几分钟,和老师聊天,玩笑,老师们也特别喜欢他,特别是我们的音乐老师,后来这同学就参加了歌咏比赛,唱着一首《种太阳》杀入了电视台。回想起这位老同学,再看看眼前一说话就一脸带笑的好玩儿的小男孩儿,我想,这样的孩子如果心里有目标,是很容易做成事情的,因为他有一种天分,容易得到人们的喜欢。

和他同来的另一个比较壮的孩子,又是另外一种性格,他和那瘦孩子在水里仍小球玩儿,不小心砸豆包脸上了,虽然那小球没什么力道,也没引起淡定哥豆包丝毫反应,但我想看看那孩子什么反应。我扭过头去看他,他对我嘻嘻地笑,我刚心想这熊孩子。忽然这孩子对着天花板喊了一声:“对不起啦!”不知道什么心理,出于自尊不好意思当面道歉吗?我看他拿的水枪很好玩,就想跟他商量玩一下,他先说:这是我的水枪!然后又接着说:你玩吧!感觉这孩子也许正处在一个矛盾的年纪,自尊心很强,又不想做了错事不道歉;自我意识很强,又不想表现出很小气的样子,很逗。他不像他的小伙伴一样热得快,始终是不和我有什么话的,自己玩儿得很嗨。

还碰见一个小暖男。大概也就是三四岁左右。在这里我想先聊聊他的爸爸。他是和爸爸一起来的,当时我观察了一下,绝大部分家长,特别是爸爸们,不是自己在游泳室外的沙发上玩手机,就是站在池子边,手里拿着手机,低头玩着,不时抬头看看孩子逗逗孩子,不禁让我感慨手机魅力之强大,无论女人和孩子,都不足以撼动其地位。这位爸爸则不同,他虽然带着手机,却只接电话,一点没玩,在孩子游泳期间他一直陪伴左右,是那种走心地陪伴。包括游完泳给孩子穿衣服,也是特别有条理特别细心,一看就是“老手”,听孩子和爸爸交流,也是一副父子情深的样子,我都差点以为自己在看现场版的爸爸去哪儿。这爸爸应该是一大暖男吧,养育出的孩子,是以小暖男,而且是那种假装很酷的暖男,不知道这样的男生回头会有多少女孩子为他着迷。泳池里有吊环和小秋千之类,豆包也慌着想玩儿,可是因为年龄小,抓吊环不利索,这小暖男也爱玩儿吊环,但是只要看到豆包眼巴巴看着吊环,他就让给豆包玩,默默递给他,表情冷漠。豆包胳膊够不到吊环的时候,他还帮他一把,不过同样全程无表情。当我对这小哥哥的细心周到表示感谢的时候,他也是一副冷酷的表情。他长得挺帅的,看吧,未来要有多少女孩子沉沦了,哈哈。

周末的游泳也让我见识了一个代表“暗黑势力”的孩子。这孩子大概也是三四岁的样子。他看上去也是个不爱说话的沉默的孩子,开始我也没太在意,但不久我发现,水池里很多玩具和小球,他却总试图抢走豆包手里的,就那种一声不吭想掰开手就拿走的样子,第一次我被惊呆了,表示不敢相信还有这种孩子,后来他来总是来豆包这里试图抢他手里的小东西,我立马把他和豆包隔离开,不让他靠近,但我也没说什么,当时还是不太相信有这样的孩子的。游泳完毕在休息区玩儿的时候,又碰见了这孩子,当时休息区有很多大的积木,豆包也抓了一块在玩,这孩子也是邪门儿,放着那么多积木不玩儿,又跑到豆包这里抢他手里的那块,我决定先警告他一下,说:”小哥哥拿弟弟手里的玩具怎么都不知道跟弟弟说一声呢?”他仍然是一声不吭,走开了。我以为他知道廉耻了,谁知道不到两分钟又来抢豆包手里的积木,我也是醉了,毫不客气地熊了他几句,并且把他推开了。当时这孩子爸爸就在旁边的沙发上低头玩手机,听见我熊他孩子,只问了一声怎么了,就又开始玩手机了。这孩子始终一言不发,无论是抢小孩子的玩具,还是被熊了被推开。我心里不自觉地把他归了类,这孩子的言行,多像生活中一种小人,那种“咬人的狗不叫”类型的小人。他平时看起来沉默寡言,不张牙舞爪,但却总是做坏事,害人,你要是抓他个现行,他也不吭声,回头还是来咬你。虽然我并不能说这孩子长大就一定变成这样的人,但是我也很好奇,是怎样的状况导致一个孩子长成了这样。孩子本来都应该是纯洁无暇的吧?难道是天生带有这种“暗黑系”的基因?我想,这个孩子已经无法用一句“熊孩子”来形容了。

回程的路上,我看着一脸兴奋的豆包,不禁想:一个孩子从进入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不能说人生就是残忍的丛林法则,但他应该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正常的人,也有变态奇葩,有相对来说善良友好的人,也有阴险恶毒之人,人生路途漫漫,和人的交集,就是一场挺痛苦的修行,希望豆包能走得稳当。我不对孩子描绘这个世界的时候用一种童话故事的口吻,我希望,他能尽量用客观的眼睛去看到他将要生活几十年的这个世界,并且以响应的比较正确的方式来与之互动。我很喜欢电影《美国狙击手》中那个杰出的狙击手的父亲在他童年对孩子们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家不养羊,也不养狼,你们应该有牧羊犬的品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