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市,位于我国大陆的南端,雷州半岛中部,行政区划隶属广东省湛江市,是广东省唯一一个县级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雷州传统文化遗产,细说县级历史文化名城(1)

雷州半岛图

雷州传统文化遗产,细说县级历史文化名城(2)

雷州—天南重地

雷州远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繁衍生息,先秦时期属百越之地。

汉代至民国初年,2000多年里雷州一直为县、州、郡、军、道、路、府治之所在地,成为雷州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称“ 天南重地”。

随着秦汉时期对岭南包括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的开发,加上为避中原战乱,尤其是两晋南北朝和五代南宋时期大量士族和流民南迁,促进了雷州半岛的人口和经济发展,这里还是通往海南最近的通道,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贬谪流放之地。来自中原的文化和本土文化上千年的交融,形成了岭南地区最古老、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即雷州半岛文化,简称雷州文化。

“雷州文化”作为区域文化,与“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被确定为广东的“四大文化”。

雷州还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园林城市、中国书法之乡。

雷州传统文化遗产,细说县级历史文化名城(3)

雷祖祠

雷祖祠位于雷州城西南五里之英榜山,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是纪念唐代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雷祖〕的祠堂,为国家重点文物的保护单位。

陈文玉为当地土著,唐贞观年间,当地居有众多少数民族,不易管理,便启用陈文玉出任本州刺史。陈文玉任职期间,精察吏治,政教并行,使人民安居乐业;大修城池巩固城防,公款不足则自捐薪俸。为了纪念他,郡民于州城西南五里英榜山立祠以祀,后来陈文玉的功德与当地所崇拜的“雷公”的传说合而为一,陈文玉祠也就成了“雷祖祠”。

雷祖祠历史悠久,歌咏文字不计其数,寇准有诗,东坡有赋,丁谓作记,李纲题碑,现在祠内历代碑刻尚存30余通。

雷州传统文化遗产,细说县级历史文化名城(4)

真武堂

雷州古城苏楼巷与南亭街交汇处,有一座正中高拱、两侧对衬的雄伟壮观的具有明代宫殿建筑风格及地方色彩的建筑物。它就是宋代名相寇准创建的“真武堂”,也是寇准在雷州唯一的遗构。大门顶石坊上镶嵌着“南合武当”四个金光闪闪的雄浑苍劲的大字,衬着绿色琉璃瓦的顶盖,雕着奇花异草的卷檐板,以及深红色的外墙,在朝霞映照下,光彩夺目,给雷州这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缤纷色彩。

雷州传统文化遗产,细说县级历史文化名城(5)

三元塔

三元塔建于明万历年间,九层楼阁式砖木结构,登上塔顶,可以俯瞰雷州古城风光,领略浓郁的南国风景。

高山寺是名扬遐迩的南国名胜古刹,始建于宋朝末年,重修于清朝顺治甲申年(1644年)。清朝光绪年间,按5进殿堂结构将寺院移建于山腰,面积200多平方米,易名“华严寺”。背枕巍巍高山,案朝万顷良田,面临滔滔南海,规模宏伟,气势非凡。

雷州传统文化遗产,细说县级历史文化名城(6)

高山寺

雷州文化还体现在雷州方言上,即雷州话,属闽南语系一支,为中国大陆最南方言区,同时雷州话也是广东四大方言之一,覆盖雷州半岛600多万人口。

雷州歌,雷剧,素称"南方的兵马俑"之称(又称“散落的民间兵马俑”)的雷州石狗。

雷州传统文化遗产,细说县级历史文化名城(7)

雷州虾饼

雷州的地方美食有雷州虾饼、雷州牛杂、叶搭饼、机粽饼等,当然这里的海鲜也是久负盛名。

雷州市距湛江机场50公里,距湛江市区70多公里,粤海铁路路过雷州,可至广州,可达海南。

本文引用了不少网上相关知识,若有不便,敬请谅解。

本系列作品为连载刊出,下期介绍湖南凤凰,欢迎关注,欢迎转发、评论、补充、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