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也就是清朝同治三年,在湘军、淮军的打击下,太平天国节节败退。这年的5月11日,淮军将领刘铭传率部攻占常州,住进了太平军将领“护王”陈坤书的王府。一天半夜,万籁俱寂,刘铭传正在秉烛读书,忽然听到院中有清脆的金属撞击的声音。当时太平军余部还在零星抵抗,刘铭传以为有刺客潜入,立刻率亲兵到院中搜索。
刘铭传
众人里里外外搜遍,没有发现任何踪影,再仔细听听,原来声音是从马厩里传出的。刘铭传仔细观察,原来是马笼头上的铁环撞击马槽发出的叮当之声。刘铭传是个精细之人,他知道,马槽一般都是木料或者石料所制,为何会发出金属相碰才会有的清脆金属声呢?
刘铭传心生疑问,由于灯光昏暗看不清,刘铭传亲自伸手去摸,只觉得异常浸凉,原来是一件金属物体。第二天,刘铭传叫士兵把马槽洗刷干净,这时才看清楚,原来竟是一个精美的大青铜盘。这个铜盘很大,似浴盆一般,但又做工精美,装饰有八个兽首衔环,盘里还有100多个铭文。刘铭传见多识广,虽不清楚来历,但知道此物年代久远,必是宝物,马上请有识之士鉴定,知道是稀世之宝。于是他按照古代“三熏三沐”的礼仪,将其恭恭敬敬地洗涤干净,然后叫士兵运回自己的家乡——安徽肥西刘老圩。他还在刘老圩专门盖了一座亭子——“盘亭”,并作《盘亭小记》记叙此事。
虢季子白盘
刘铭传得宝的消息迅速传开,这件宝物的真相也大白于天下。原来,这个大盘子竟然是晚清四大出土国宝之一,叫做虢季子白盘。清代晚期,在有“青铜器故乡”之称的陕西宝鸡一带,出土了四件精美的青铜器,分别是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轰动一时,影响深远,被誉为“四大国宝”。
铜盘在商周春秋时期是一种盥洗用具和礼器,在仪式典礼中,主持祭祀和仪式的人洗手,下面就有人用盘接水,是主人身份和地位的重要象征。虢季子白盘为西周晚期的青铜器,制作它的人是虢国国君的小儿子白。虢国的国君是周王室的近亲,开国者是周文王的弟弟,西周宣王时,虢国国君的小儿子白率“天师”伐少数民族猃狁,得胜以后受到周王的嘉奖,为了纪念这一盛事,特意铸造了此盘。其铭文铭文线条讲究,篇幅工整,文辞优美,不仅有很高的书法价值,更是研究西周晚期民族关系及西北地理的重要史料。这件铜器是西周青铜文化的经典之作,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高39.5厘米,重215.3公斤,是迄今所见最大的铜盘。
这件“国宝”如何到常州的呢?原来,虢盘原本在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虢川司,开始的时候也是被农民当做饮马的器具。后来,常州人徐燮担任眉县县令,专爱搜集古物,以极低的价钱将其收购,并在卸任返籍时带回了常州。至太平天国时期,护王陈坤书镇守常州,据说虢盘在兵燹中遗失,不知去向,不成想竟然成了王府的马槽。究竟是陈坤书不识货还是故意隐藏,就不可知了。现在,这件宝物又易手成了刘铭传的珍藏。
此后几十年,此盘一直藏在刘家,刘家为保护这件宝物付出了艰苦努力。据说消息很快传到皇帝的师傅翁同龢耳中,翁氏托人找到刘铭传,愿意出重金购买。刘铭传以生硬的态度回绝了说客。翁氏仍不死心,又叫人前去说亲,愿意将女儿下嫁刘家,以通秦晋之好。刘铭传左思右想,认为根子还在虢盘上,就以不敢高攀为由谢绝了这门婚事。从此翁氏和刘铭传交恶。
刘铭传剧照
20世纪30年代时代,军阀刘镇华主政安徽,他独霸专权,横征暴敛,对虢盘更是觊觎已久,多次派人以种种理由到刘府搜劫,但刘氏后人将其藏了起来,刘家人虽饱受皮肉之苦,终于未让刘镇华得逞。后来美、法、日等国都有人前来重金收买此盘,均遭到刘铭传后裔刘肃曾的拒绝。抗战时期,日军占领合肥,刘家后人只得将虢盘重新入土深埋,其上铺草植树,然后举家外迁,日军多次寻找未果。
抗战后,李品仙任安徽省省长,他派一营部队进驻刘老圩,天天逼刘氏后人交出虢盘,刘家人无奈,只好再次举家出逃避难。李品仙下属竟将刘家老宅几十间房屋的地板全部撬开,挖地三尺寻找,结果也未得逞。
1949年,安徽回到人民的怀抱,政务院给皖北行署发电报,指示查明虢盘下落。政府还派人专程到刘老圩向刘肃曾传达保护文物的政策。刘肃曾表示:“个人力薄,盘之安全可虑;现政府如此重视,亟愿献出,从此国宝可以归国,获卸仔肩,亦为幸事乐事。”1950年1月,,刘家人将埋藏14年的虢季子白盘挖出,无偿献给国家,刘肃曾亲自送盘至北京。从此,虢季子白盘就由国家珍藏保护起来,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