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一个被严重误读的日神

舜是儒家叙事中最重要的上古道德楷模之一,在某种意义上,他是尧舜禹贤君体系中最符合儒家标准的国王,也是后世描述的史前“黄金时代”的重要角色,被司马迁列为“五帝”之一,而跟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并列。《国语》声称,殷商祭祀的主神就是舜。但经过仔细考辨之后,这个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文化英雄,却呈示出一个全然不同的面貌,而《国语》的记载,只是一场严重的历史误会而已。

一、历史文献中的舜传奇

“舜”字在甲骨文和金文里均无踪迹,而有关“舜”的事迹,首见于《墨子》,继而被《荀子》《韩非子》《尸子》《孔丛子》《楚辞》《山海经》《史记》《尚书》《国语》《管子》《竹书纪年》《淮南子》《列女传》等大量经籍所记载,这里不妨以《史记》为核心,将舜的履历作一个大致的梳理[568]:

(1)名讳:又称“虞舜”,姓“姚”名“重华”,“舜”的上古汉音拟作【ciwen】,与今音基本相同。但根据最新的古音韵学观点,它还应有一个更古老的拟音——【hljuns】[569],读若“赫尔君斯”。这个多音节词具有浓烈的异端色彩。

古代日神代表什么(一个被严重误读的日神)(1)

图8-14 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中间为镂空的带涡形芒刺的太阳,四周为四个金乌形象。日神的统治,从沿海地区,一直延展到四川盆地和成都平原。

(2)容貌:眼中有两个瞳仁(“重华”)[570];肤色黝黑,但形貌却“光耀显著”。有的文献则试图强调其母亲姚氏感应了明亮的星光,而后生下了舜,由此命名他为“重华”(多重而强烈的光芒)[571]。

古代日神代表什么(一个被严重误读的日神)(2)

图8-15 头戴冕旒的帝舜想象图(图片来源:百度百科):一个世俗化的舜形象,是对其伟大神格的一种羞辱

(3)亲属关系:父“瞽”【ka】;弟“象”【ziag】;妻子“女英”、“娥皇”和“登比氏”。其中女英与娥皇因舜南巡逝世而失声恸哭,其泪洒在竹上,形成著名的斑点,又溺死于湘江之中并化为水神;妹“敤首”,有研治、书写、刻画之义,《世本·作篇》说她的职能是“作画”。

(4)简历:瞽梦见一凤鸟衔米飞来喂他,并自称为“鸡”,不久瞽便得子舜。舜长成后在“历山”从事农耕,因仁孝而闻名,却不得不卷入家族斗争,成为父母兄妹阴谋陷害的对象。尧先将二女嫁之,继而又向他禅让帝位。舜晚年南巡时死于“苍梧之野”,葬于“九嶷”,等等。

二、“舜”谜语及其日神语义

尽管正史文献大量传播舜的世俗事迹,但是仍然难以从中读出关于此人的本始语义。目前掌握的最初线索是舜的“前身”,也即那只衔米喂瞽的凤凰。在中国神话体系中,鸟与太阳是同义的,或者说,鸟就是太阳的一个重要隐喻形态。因此,这一线索只能把人引向舜的日神神格。

从“舜可能是日神”这一推断出发,对其四周的“亲属关系”进行破译,其结果是令人吃惊的,因为所有那些构成“舜家族”的成员及其履历[572],不过是一个由战国和两汉文人集体书写的日神隐喻系统。这种书写应当先有一个比较完备的初始文本,而后再由历代文人加以补缀与修订。

“舜”,拥有四个瞳仁,又名叫重华,形貌光耀显著,显示出天体的异乎寻常的明亮性,这种光亮最初可能源于星辰,而最终却要扩张为太阳的光芒。世界各地的日

神(如拉和苏里耶),都以明亮的眼睛著称,而法老守护神荷鲁斯的一只眼睛干脆就是太阳(“荷鲁斯之眼”)。舜的叙事没有摆脱原型的支配。不仅如此,舜的死亡之地——“苍梧之野”,指的就是苍凉荒芜之野,这隐含着对日落景象的悲剧性暗示。在苏美尔、印度和希腊神话中,所有日神的归宿——黄昏降落的地点,都充满这种苍凉肃杀的气氛。

“舜”的父亲“瞽”,也即“瞎子”之义,隐喻着太阳上升之前的黑暗力量,而瞽与舜之间的家族斗争,显然就是黑暗与光明、盲目与洞见、昏聩与智慧的二元冲突的世俗象征。

古代日神代表什么(一个被严重误读的日神)(3)

图8-16 舜画像(油画,亚麻布,75cm×55cm,朱大可工作室绘制,林伟斌执笔)

“舜”的弟弟“象”,通“像”字,是随附于太阳光线的物象与阴影。先有阳光,后生阴影,故为“弟”,但祂在物理逻辑上,的确就是光明的重要伴侣。“象”又被舜封在“有庳”的地方,“有庳”意为“低矮之处”,指的就是地面和地表,却被历代训诂学家胡乱训为“有鼻”,又把“象”训为野兽,导致了严重的语义混乱。毫无疑问,舜与象的激烈斗争,正是光明与黑暗(阴影)冲突的某种拓展。

舜的女儿宵明和烛光[573],俨然是黑夜里的照明女神,分别代表着夜晚的天体微光(月光和星光)跟烛头小火,尽管祂们发出的光亮十分有限,却也能照耀方圆百里之地,并足以表达其对父亲事业的坚定支持。

“舜”妻“女英”【naʔ-qraŋ】与“娥皇”【ŋaal-gwaaŋ】,其上古汉音十分相似,疑为同一人名的讹记,可能就是太阳女神“羲和”的转音(参见第九章关于羲和的叙述)。祂们协助太阳,使前者获得了对于黑暗的征服。在世俗故事里,舜由于她们的支持才得以摆脱阴谋、陷害与死亡。

古代日神代表什么(一个被严重误读的日神)(4)

“舜”的妹妹“敤首”,其实是日神的女祭司。这个“敤”字,甲骨文里描述的是一个人拿着叉子伸向果树的情状【如上图】似乎在为操办祭礼而采摘果实。《说文》解释为“研治”,《博雅》解释为“击也”,含有刻画和制作之义;“敤首作画”,无非是指祭祀日神时在甲骨上刻画神符或记录历史事件的状态,“画”又含有操办祭品果物的意思;“首”字则明确指出这个女人作为祭司首领的重要身份。她在“神圣家庭”的激烈冲突中扮演斡旋者的角色[574],而这正是祭司的重要使命。祭司和女巫就是要充当神与神、神与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信使和调停者,以便维系一个动荡不安的信仰/祭祀体系。

这样一种充满形而上意味的隐喻系统,完全是蓄意设计和编码的结果,因其复杂性和严密性,堪称中国神话史的“首席谜语”。它似乎要把世人导入世俗历史的虚假迷津。在司马迁之前,墨子和孟子等人,似乎已经读过这个文本,并且对此有所援引。而司马迁编撰《史记》,则更完整地采用了该文献所提供的“史料”,却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机智的话语圈套。鉴于史官的失误,引发了一场误读的多米诺骨牌,令所有学者都先后掉进符号的陷阱。而舜神话的本初语义,则被长期埋入训诂的尘土,最终变得面目全非。

三、“舜”与“赫利俄斯”的镜像关联

然而,破译出舜的神话本始语义,仅仅是全部阐释活动的开始。我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追问,例如,什么是“舜”话语的国际通用形态?或者说,什么是“舜”话语的传播起源?

以【hljuns】(“赫尔君斯”)为“舜”的远古汉音,就能跃出“亚洲精神共同体”的边框,从印欧神系中找到对等的希腊拷贝,那就“赫利俄斯”(Helios),除读音接近外,人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两者间在语法上的同一性,抑或语义上的镜像式呼应。

赫利俄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古罗马神话称为Sol),是泰坦古神许佩里翁(Hyperion)与提亚(Theia,又译忒伊亚)之子,黎明女神厄俄斯(Eos)和月亮女神塞勒涅(Selene)的兄弟,造型为身披紫袍的英俊男子,头戴有芒刺的太阳金冠,具有全视全知、洞察一切的神力,因此被称为“全视者”。祂每天驾驭四马金车在天空奔驰,以巨大的光亮照耀大地,黄昏降临苍凉的俄克阿诺斯彼岸,然后乘坐渡船返回东方。在希腊化时代(古典希腊时代之后),其神格跟阿波罗混为一谈,许多重要事迹均被阿波罗所窃取,唯有太阳车始终是赫利俄斯的独家专利,令其成为辨认赫利俄斯的重要标记。他的儿子法厄同(Phaeton)因强驾父亲的太阳车而引发车祸,丢掉了年轻的性命。这则曲折的悲剧故事,为太阳车增加了叙事的动力[575]。

古代日神代表什么(一个被严重误读的日神)(5)

图8-17 古希腊帕特农神庙遗址: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之间有着惊人的对应性和相似性

舜和赫利俄斯都是日神,两者都被描述为一个刺目耀眼的光源。舜的复杂性还在于,他不仅是一个“光耀显著”的形象,而且还是这种灼热光线的后果——他的黑皮肤刚好证实了这点。这种自我相关性和自我缠绕,是一种典型的镜像叙事效应,它反证了舜和阳光的密切关联。

舜是尧的继承执行者。对地神尧的研究表明,祂的众多神格中的一部分,体现于“晓”字之上,这是拂晓太阳的世俗形态。舜的明亮性表明,他应当是正午的太阳,他对尧的权力接管,无疑就是午日对旭日的接管(参见第六章关于尧的叙述)。在希腊方面,赫利俄斯之父许佩里翁(Hyperion)充当了尧的角色。这个词的原意是“往上升的”,象征着初升时刻的太阳,但因是地神盖亚的儿子,所以像尧那样带有地神的特征,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舜的妹妹“敤首”是女巫师和祭司长,而赫利俄斯的女儿喀耳刻(Circe)是另一著名的女巫,精擅魔法与符咒[576]。希腊神话中还有两个缪斯女神——卡利代佩(Calliop)和克利俄(Clio),与喀耳刻源于同一个神话词根,那就是希腊语“gram”,其语义的表征物(铁笔与书板)和主司历史的克利俄的表征物(书箱或莎草纸的手稿)同时得到证实。这个“gram”的音位标记“G”,与“敤首”的音位标记完全一致,同样,喀耳刻的“书写”语义,与“敤首”一词的“作画”语义,也毫无区别。这足以表明,“喀耳刻”与“敤首”两词所指的是同一位女神。

据《山海经·大荒南经》称,舜的儿子“无淫”降临到一个叫“臷”的地方,建立起巫师的王国,那些巫师们从不耕织,却衣食富足,禽鸟野兽安居乐业,歌舞而聚(这显然是其巫术力量的某种显现)。无独有偶,赫利俄斯的后代亦多擅长巫术,除了喀耳刻,他的另一女儿帕西法厄(Pasiphae)也精于巫术,这一血统甚至延续到他的孙女美狄亚(Medea)身上,这个女巫的复仇故事,以后成为欧里庇得斯、塞内加、高乃依等十几位欧洲作家和音乐家笔下的重大题材。美狄亚的母亲是巫女的保护神赫卡忒(Hecate),女巫喀耳刻是她的姑妈(有时是她的姐妹)。所有这些血亲关系,不仅令美狄亚成为希腊神话中最著名的“敤首”,而且使赫利俄斯家族,成了古希腊女巫运动的重镇。

作为舜的两位妻子,“女英”和“娥皇”因丈夫之死而痛哭不已,泪水溅在湘江边的竹林,化为竹上的深褐色斑点,后人称为“湘妃竹”[577]。而在希腊神话方面,赫利俄斯有过五个女儿,由于其兄弟法厄同致祸摔死,祂们在厄里达诺斯河上失声痛哭,被神化为白杨树,而眼泪则化为半透明的琥珀。

“女英”和“娥皇”以后因渡湘江溺死,化为水神。滔滔流水和江上风雨,是祂们的痛苦心情的著名象征;而在希腊,白杨树叶的沙沙之声,则成了赫利俄斯女儿们的永久叹息。

尽管存在着某些“语词”上的微妙差异,但上述两则神话的“句式”却完全一致,它们可被标记为下列公共模式:(夫或兄)因驾车巡视而死亡——(妻或妹)在河岸哭泣——眼泪发生变形(色斑或琥珀)——人发生变形(水或树)——悲苦心情的声音形态(风雨声或树叶摇曳的声音)。

所有这些神话比较研究足以表明,“舜”与“赫利俄斯”是同一个神祇,或者说得更确切些,起源于同一个更为古老的神话原型,这原型是神话话语的全球母本,从它里面派生出了大量彼此面貌近似或不近似的区域子本。如果以“H”这一音位词根为辨识标志,还能从印欧语系中找到“舜”和“赫利俄斯”的另一些活跃变体。

四、“舜”名:从“H”到“S”的转换

由于现代音系学的进展,舜的发音在“H”和“S”间滑动的现象,得到了令人鼓舞的解答。不吐气轻擦音【h】(【H】),跟其他不吐气轻擦音,都是同一音位的不同变体,在不同语境中,它们会发生彼此间的位移,正是由于这个缘故,“舜”的上古音是【hljuns】,而到了中古时期(唐宋以降),便悄然转为【shun】音[578]。这是一个音位词根从H向S滑动和变异的典型案例。但就在变音的同时,S作为一种音位变体,仍旧保持着H词根的神话语义,也就是说,尽管词头音素发生了变化,日神还是日神自身。它坚守着自我的初始神格,从未发生过内在的动摇,犹如《列女传》里的贞妇。

古代日神代表什么(一个被严重误读的日神)(6)

图8-18 左为希腊日神赫利俄斯的大理石头像(图片来源:维基百科),右为印度科纳克神庙里的日神苏利耶(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这一在民族时间轴线上出现的H—S音位滑移,也在世界体系的广阔空间里普遍发生。如“太阳”一词,在希腊语是“Helios”,到了拉丁语中则变形为“Solis”。而同一个太阳神,在埃及分别叫作朝阳赫普尔(Hepr)、鹰头神霍尔(Hor,表记为伸展双翼的日盘)、神格暧昧的鹰头神荷鲁斯(Horus,跟日神拉结合时成日神),以及苍天女神哈托尔(Hatohr,太阳的母亲),在纳尔特史诗中叫作胡尔(Khur,太阳神),在西伯利亚鄂毕河流域神话中称之为霍塔勒-埃克瓦(Khotal-Ekva,太阳神和白昼的化身)。在阿卡德,H转换为S,日神被称为“沙玛什”(Shamsh),在西闪族神话里叫“沙姆舒”(Shamshu),在胡里特神话中叫“希米盖”(Shimige),在也门神话中为“莎姆斯”(Shams),在罗马神话里则再次转成“索尔”(Sol),到印度神话里称作“苏利耶”(Surya),在南美印第安神话中叫“苏埃”(Sue)。

这种H/S标记在同一音位内的互相滑移,改变着日神的“姓氏”,并造成了对日神的全球同源性的判断障碍。此外,一些日神在漫长岁月中丧失其原有的音素记号,以致它们之间的“亲属”和“血缘”关系变得模糊不清。但人们终究还是发现了它的秘密,如同大地之神“鲧”所给予的暗示那样,人们将最终意识到,几乎全世界所有的民族,都曾信奉过同一个伟大而明亮的异乡神,并用同一个语音呼唤祂的英名。祂是人类的共同遗产,无论哪国的种族主义者,都不能擅自将其据为己有。

[568]《史记·五帝列传》提供了完整的履历,特全文附此备考: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於寿丘,就时於负夏。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適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於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於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569]郑张尚芳:《中国上古音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70]《史记·项羽本纪》:“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

[571]《尚书纬·帝命验》:“姚氏纵华感枢。”郑玄注:“舜母感枢星之精而生舜重华。”郑注显然与原句不符,“纵”通“从”,有跟从和追随之义,纵华,释为姚氏追着(大星发出的)光芒而发生了感应,似更为合理。

[572]详见《史记·五帝本纪》。

[573]《山海经·海内北经》:“舜妻登比氏,生宵明、烛光,处河大泽,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

[574](宋)罗泌《路史·后纪十一》注谓:“世传瞽叟与象,每欲杀舜,其妹敤首每为之解。”

[575]奥维德:《变形记》第二章,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8—27页。

[576]《变形记》第十四章,第118页。

[577]刘向:《列女传·有虞二妃》:“有虞二妃者,帝尧之二女,长曰娥皇、次曰女英……舜既嗣位,升为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天下称二妃……舜之涉方,死于苍梧,号曰重华,二妃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郦道元《水经注·湘水注》:“大舜之涉方也,二妃从征,溺于湘江,神游于洞庭之渊,出入于潇湘之浦。潇者,水清深也。”《楚辞·九歌·湘君》洪兴祖补注:“尧之长女娥皇为正妃,故曰君,其二女女英自宜降曰夫人也。”《初学记卷八·竹》引张华《博物志》:“舜死,二妃泪下,染竹即斑,妃死为湘水神,故曰湘妃竹。”

[578]参见《广韵》和《平水韵》。舜的今音,是对中古音的忠实传承。

本文选自《华夏上古神系》作者:朱大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