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日本三大化妆品公司之一的高丝,发布了2016年财报,当期销售额、利润分别同比增长9.6%、13.1%。

据悉,高丝的利润已连续5年以超7%的速度增长,在由美国美妆时尚杂志《女装日报》发布的2016年全球美容品企业销售额100强榜单上,高丝位居第19位。

如此亮眼的成绩单,对比高丝近年在中国市场的偃旗息鼓之势,让人不得不深思:高丝去哪儿了?

实体、电商都“不招待见”

高丝1946年成立于日本,1988年开始进驻中国,最初为中日合资企业。2003年,为谋求海外事业的国际化,高丝正式成立外资独资企业——高丝化妆品有限公司。

作为较早在中国发展的外资企业,高丝曾盛极一时,并将中国作为海外扩张的第一战场,带领旗下众多品牌进军专营店、百货渠道,特别是创下销量神话的雪肌精更一度名声大噪。从2007年布局专营店渠道到2012年,高丝覆盖网点达6000多个。

天丝和高丝(高丝去哪儿了)(1)

高丝百货专柜

与萎缩的实体市场相伴的,是高丝对电商渠道的开拓。2011年,高丝正式宣布进驻电子商务渠道,同时入驻淘宝分销平台,随后陆续进驻天猫、乐蜂网、聚美优品、唯品会、京东、网易考拉等电商平台。

高丝在电商渠道的表现,虽没有具体销售数据可循,但从其销量最好的“网红”品牌雪肌精近年在天猫上的表现可窥一斑。

2014年,雪肌精正式入驻天猫,取得当年双11天猫美妆类品牌预售第一的成绩;2015年,其天猫旗舰店以3178.7万元的成交额,登上天猫双11面部护肤类成交额top5;2016年双11,雪肌精入列天猫日韩美妆品牌预售业绩前三。

单从双11的业绩表现来看,显然雪肌精在天猫平台上的业绩是每况愈下的。另外,在各类电商平台美妆品牌榜单上,高丝旗下品牌几乎一直处于缺席的状态。

由此看来,高丝中国不论是在实体还是电商渠道都面临着突围之困。

亚洲市场萎缩,欧美市场扩大

直到2014年,中国市场仍是高丝最重要的海外市场。在截至2014年3月31日的财年里,高丝海外市场营收占到公司总营收的12.8%,约为15亿人民币。高丝日本总部相关负责人曾公开透露,2014年,中国市场以约10亿人民币,占到高丝公司总营收的8.5%,占整个海外市场营收的66.7%;欧美市场仅占其公司总营收的2%。

2016年,高丝公开表示,将加快新市场开发的步伐,把重点从日本和亚洲转向全球,特别强调要促进北美市场的发展,计划在2020年成为一个全球化的企业,实现3100亿日元(约合190亿人民币)的企业年度营收目标。

事实上,早在2009年,高丝就有意布局欧美市场,并成立高丝美国公司。2014年,高丝以1.35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美国化妆品品牌Tarte的收购。凭借这次收购,高丝正式进军北美市场。

2016年上半年,Tarte品牌在北美市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55%,达104亿日元(约合6.3亿人民币)。

天丝和高丝(高丝去哪儿了)(2)

Tarte品牌彩妆产品

此外,高丝还向大型化妆品零售商“丝芙兰”和“ULTA”分别投放了新品,并借助雪肌精的影响力,加速扩大海外市场,宣布3年内将在7个国家和地区成立雪肌精专卖店,并推出百货专供产品。

如此一系列布局,在高丝的业绩上已有反馈。近期,高丝发布的2017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当期海外市场营收占到公司总营收的比重为20.7%,其中日本之外的亚洲市场占比为10.2%,欧美市场占比为10.5%。

显然,相较2014年而言,高丝在欧美市场的份额增长迅速,而日本之外的亚洲市场份额逐渐萎缩。

天丝和高丝(高丝去哪儿了)(3)

2017年Q1高丝覆盖区域占比

事实上,高丝近年也在逐步调整其在中国市场的品牌策略。以往,高丝在百货渠道是多品牌共用专柜的方式,且品牌的差异化不大,导致消费者对其旗下品牌的认知不够。近几年,其也在通过重点引进黛珂等高端线品牌,以适应中国市场消费升级的趋势。

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进口品备案系统中,2009年进入中国市场时黛珂仅有4条备案信息。2015年以来,高丝在该系统共有234条备案信息,其中有94条来自黛珂,占比达40%。

大体看来,高丝在进军全球市场的同时,仍不忘守护中国这片率先打下的江山,只是在各界压力下,显得有点跟不上步伐、力不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