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可能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感觉到,周围的小宝宝们少了,幼儿园不难进了,产科建卡容易了,连结婚随份子的事都少了。

人口生育率曲线(一头渐渐走近的灰犀牛)(1)

网图,侵删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公布,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是1.3,不仅低于国际社会通常认为1.5的警戒线,甚至低于同为东亚文明圈的日本(1.34),而美国则是1.66。

可见,我们的生育率已不仅仅是偏低的问题了。

低生育率会带来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老龄化和社会整体负担加重。

“啃老”遭人唾弃,而如今“啃老”正转向“粘小”。网络上,许多年轻人抱怨父母越来越“粘”着自己——大学一毕业就要叫回老家,大包大揽地为子女在家乡找工作、相亲、买房。独生子女们更是忧心忡忡:父母已老,孩子还小,不敢病、不敢穷、不敢远嫁,因为父母只有我……独生子女家庭被打上了“高风险”标签,这种风险来源于“唯一性”。曾经的中国家庭讲究“四世同堂”“子孙绕膝”,如今这种金字塔结构已经颠倒,独生子女家庭的“高风险”在于它的结构是最不稳定的倒三角构造,全部的重量都落在独生子女身上。——大众网

人口生育率曲线(一头渐渐走近的灰犀牛)(2)

“啃老”正在转向“粘小”,倒三角的家庭结构使得重量都压在独生子女身上

今年房地产债务雷声滚滚,烂尾盘屡见不鲜,房价阴跌不止,表面看是楼市饱和和居民负债率问题。本质上是需求端出了问题,也就是人口预期发生了变化。

但同时育龄人群却出于严重的内卷之中。他们出生时是生育高峰,从小到大一直和巨量的同龄人竞争、挤压。尤其是大环境不好时,这种内卷更是异常残酷。出于对内卷的绝望,很多人坚信自己受苦,生的娃也会跟着受苦。而抚养子女的压力和辛苦(补习班、学区房、辞职带娃等),更容易将父辈焦虑及思维惯性投射在子女身上,形成一种社会群体认知。

圈层固化、流动性降低、基层劳动力减少就像一个沉默的影子,在繁华喧嚣的背后,冷静而坚定地发育着。我们的人口形势真的越来越像一头轮廓模糊的灰犀牛了。

让我们分别从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率、生育政策、农村人口占比等几个角度,来为这头灰犀牛画一幅立体像。

1、 人口出生率。

基于暖榕时序预测引擎,预测未来3年内出生率的走势。

人口生育率曲线(一头渐渐走近的灰犀牛)(3)

基于时序预测引擎预测未来3年的人口出生率

更详细的预测结果可点击下面链接查看。

知乎 - 安全中心

由图可见,这些年来出生率总体持续走低,且下降趋势逐步加快。根据统计局的数据,我们只用了9年,生育率便从2012年最高峰的14.57‰,降至2021年的7.52‰,下降了整整一半。

模型预测显示,如果未来3年如无外力影响,生育率将快速走低,到2024年可能降至5字头区间,与韩国不相伯仲。这个降速在世界上也是令人瞠目的。

2、 人口死亡率

基于暖榕时序预测引擎,预测未来3年内死亡率的走势。

人口生育率曲线(一头渐渐走近的灰犀牛)(4)

基于时序预测引擎预测未来3年的死亡率

更详细的预测结果可点击下面链接查看。

知乎 - 安全中心

由图可见,在03年~11年,死亡率经历了一个快速走高的过程,并达到一个持续10年左右平台期。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整体的人口死亡率也在缓慢增加。从去年数据来看,出生率微大于死亡率,所以去年总人口仍是微涨。但仿真模型显示,从今年开始出生率将小于死亡率,总人口数量将进入下降通道。

3、 人口自然增长率

前面预测了出生率和死亡率,并得出今年人口将进入负增长的推论。此处我们对人口增长率进行建模,实际预测下今后3年内的人口增长趋势。

人口生育率曲线(一头渐渐走近的灰犀牛)(5)

基于时序预测引擎预测未来3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更详细的预测结果可点击下面链接查看:

知乎 - 安全中心

这个结论和前面的推论是吻合的,也就是大概率今年就要进入人口负增长,而且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4、 生育政策变化对人口增长率影响

除了人口的自然内在规律外,政策可能是影响生育率曲线走势最重要的力量了。我们无从知晓未来政策的变化,但可以研究前期政策对生育率曲线的影响。由下图可见,几乎每次生育政策调整,都会在次年掀起一个小高潮,这是被压制的生育需求集中释放的结果。但利好释放完毕之后,生育率整体仍为下降趋势。

人口生育率曲线(一头渐渐走近的灰犀牛)(6)

几乎每次生育政策调整,都会在次年掀起一个小高潮,这是被压制的生育需求集中释放的结果

为了更直观地分析,此处基于人口出生率的变化和生育政策进行联合建模,考察生育政策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

人口生育率曲线(一头渐渐走近的灰犀牛)(7)

人口出生率的变化在短期内受生育政策利好,但效果并不持久

与前面的结果一致:即每次政策放开,都会对出生率有一个明显正向作用(如图中的正值尖峰)。但随着政策利好的放尽,又会在短期(一般是次年)显著下跌,形成一个很大幅度的波动。

下图是基于模型算出的各个生育政策对次年出生率的影响程度。

人口生育率曲线(一头渐渐走近的灰犀牛)(8)

人口生育率曲线(一头渐渐走近的灰犀牛)(9)

生育政策对次年出生率的影响程度,可见放开三胎的作用比前期政策的作用偏弱

更详细的预测结果可点击下面链接查看:

知乎 - 安全中心

可以看到,最近放开三胎政策的作用比前期政策的作用要弱。

究其原因,无外乎一方面育龄人口总数也在下跌,另一方面当前育龄人口和前几年育龄人口的观念有很大变化。

持续数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观念从小就在以独生子女为主的90、00后心中扎下了根。新一代年轻人个性更独立,自我意识更强烈,对婚姻也更加挑剔,更少迁就。放开生育只能影响处于育龄期尾巴的80后,但对年轻人的影响很小,政策的持续性效果自然也越来越弱。

5、 农村人口占比

房地产业经常提起的一个概念,叫城镇化红利。他们会想象还有很多未进城的农民,这些农民买房需求旺盛,又很有钱,轻轻松松接下海量楼盘。但现实可能是令人沮丧的。因为他们往往忽略两个事实,一是城镇化早在40多年前改革开放初期就开始了,现在已近尾声;二是农村户口不等于农民,当下亿万农村户口生活在城镇,实际上早已脱离农民身份,但并不愿迁出户口,因为现在农村户口是值钱的。

以统计局数据为准,我们预测下农业户口的占比走势:

人口生育率曲线(一头渐渐走近的灰犀牛)(10)

基于时序预测引擎预测未来10年农村人口占比

更详细的预测结果可点击下面链接查看:

知乎 - 安全中心

可见,基于统计局官方口径数据进行预测,城镇化速度在未来10年内将持续减缓。

写在最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很多变化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的。虽然低生育率的严重性尚未显现,但犀牛的脚步声已经越来越近了。正所谓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单纯的“允生”,即放开生育的效果已经越来越弱,也许未来“促生”措施的落地,才是巨轮真正转向的汽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