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怎么样能成为君子呢?难道君子也能训练出来?君子是一个难以企及的人生高度吧?我的脑海快速搜寻着这样完美的人,或许都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身边没有啊!那历史上可能有吧,我脑海里浮想联翩,用那浅薄的知识查阅历史人物志,如果说完美,真的是此人只应天上有,人生难得几回见,即使是圣人,也似乎达不到梅兰竹菊那样的完美程度啊!

看来君子不是完美的,不然孔子这位至圣先师,怎么会给出一个具体的标准来呢?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只要做到,就会有不一样的答案和人生,三戒也许就是开启君子之门的钥匙。

孔子曰君子有三诫感悟(看孔子教你如何成为君子)(1)

孔子

论语和孔子

孔子在中国的国学史中,是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人,论语是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生活的书。孔子是至圣先师,是文化的圣人,他的论语是许多人的精神导师,北宋的宰相赵普就是用半部论语治理天下的,可见这是一部神书。

论语中的思想内容,包罗万象,是一部具有真善美表述的思想巨著。论语中有仁和礼的认识论,有中庸处事的方法论,这是孔子和弟子探讨社会应该以何种规范的形式存在的系统理论。比如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你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亮点。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导,告诉你做人应该怎么样与人相处。

论语中孔子的言论很多,所以不是孔子的言论过时了,而是有人曲解了他的言论。孔子认为人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都不是完美的,但是,当你做到这三点的时候,你就是君子了!“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似乎是非常容易的,可是君子这么完美的人设,老师又怎么会把标准放低呢?

孔子曰君子有三诫感悟(看孔子教你如何成为君子)(2)

孔子

仔细想想,这三点,谁又能真正控制住自己呢?食色性也,那不是后天学习的,而是先天具有的本性,青春期的懵懂,一旦偷尝禁果,又如何能轻易把控呢?中年更是血气方刚,又怎么能学会忍气偷生的克制呢?老年以后,前半生得到了那么多,又怎么愿意轻易放弃呢?孔子先师把人性都看透了,那么为什么要戒呢?

少年为何戒色

食色性也,说明这是一个天性,与生俱来的,那为何要戒呢?难道圣人不食人间烟火吗?孔子老师既然说了,千百年来,大家似乎都很认同,说明这是一个能够使人获得帮助的话,决不能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好像是孔子老师要你戒掉天性,让你出家一样。

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想要成为这社会的栋梁,去做那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第一步就是要完成对自己的升华,修好己身才能管理好家庭成为表率,进而成为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人才,这是一个系统,也就可以明白孔子为何说少年戒色了。

晚清名臣曾国藩算是半个圣人了,曾经因为到朋友家偷看了人家刚娶的小妾,内心非常的懊悔,在日记里写下了自己的反思。“耻心丧尽,不为圣贤,便为禽兽”是他每日三省己身的警世铭,曾国藩四十岁以后真的很好地做到了自制,直到现在仍是我们口中的半个圣人。

孔子曰君子有三诫感悟(看孔子教你如何成为君子)(3)

曾国藩

古人是这样来诉说男士应该做的,三十而立,成家立业安身立命都是三十岁之后做的事。三十曰壮,有室,先成家有了妻室,再去外面拼搏事业,修身阶段尽量克制自己的本性。

苏轼曾言:“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色字头上是把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才能有更长久的发挥空间,做成更大的事业,不然怎么会有万恶淫为首的诫勉。

古人的智慧是经过无数次实践才得出的真理,明武宗朱厚照,富有天下,作为一个天选之子,他本应该有着大好的作为,在王阳明这样的人辅佐之下,成为比肩汉武帝一样的帝王,然而却一生恣意淫乐,倒在了那传说的豹房之中,三十一岁的年纪,纵欲过度而离开了人世,在历史上留下了荒淫的骂名。

孔子曰君子有三诫感悟(看孔子教你如何成为君子)(4)

中年戒斗的理解

在成长的过程中,青少年给人留下了更加容易好勇斗狠的印象,青春期的叛逆似乎更加应该戒斗啊!中年人成熟稳重,怎么可能好勇斗狠呢?这似乎不太符合常理,那究竟该如何理解这里的戒斗呢?

这里的斗不应该完全理解成打架斗殴一类的事情,随着年龄的成长,人生的阶段性追求是有所不同的,在修身养性阶段,要做到戒色和抵制诱惑,在成家立业之后,正是追求名利的大好时光,人是需要给自己或名或利的心灵慰藉的,然而这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过程,大家都想要的东西,就避免不了争端。

孔子曰君子有三诫感悟(看孔子教你如何成为君子)(5)

孔子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也就是在成家之后,你会有二十年的上升期,应该去这世间闯出一个名堂来,这的确不太容易。曾国藩那处世名言会给你一个奋斗的准则,勿与君子斗名,勿与小人斗利,勿与天地斗巧。做人做事应该扬长避短,不去做无谓的争斗,才能有自己这一世或大或小的名利。

只要心中有名利得失,就不免有争斗,控制好才会成为那个永远不败的人。成大事者必会以柔和的气质待人、以宽容之心处事,从不会好勇斗狠,暴躁易怒。

说到名利争斗,三国演义里有这么一对争斗的人。诸葛亮作为神一样的存在,计谋频出,六出祁山将魏国杀的龟缩避战,司马懿掌兵之后,因为马谡的失误觉得他可以打败诸葛亮,数次交锋之中只觉难有胜算,任诸葛亮如何羞辱也坚决不出战,他明白自己要戒斗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活久见的司马懿,中年时期处处示弱,熬死了那些不能战胜的对手,这里面的隐忍,是常人难以做到的,最后才成就了自己的名利。

孔子曰君子有三诫感悟(看孔子教你如何成为君子)(6)

中年人戒斗也是他们身上的责任所致,身处这个年龄段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常常逞一时之快,往往会身败名裂甚至身首异处,即使为了家庭的稳定,也应该在生活之中克制争斗。

老人戒得

没有的时候渴望得到,得到了以后害怕失去,这是每个人的人生状态,人到了老年,应该是止盈的状态,这样才能活得长久且快乐,就如李嘉诚说的那样,他从来不赚最后一个铜板,这样的人生哲理造就了他的商业帝国。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五十岁以后就是老年人的生活了,虽然是从心所欲,但关键却是不逾矩,按照生命的规则来活,有更多的欲望却要学会克制。

人老了以后,欲望可能会越来越多,对长生的渴望,对天伦之乐的不舍,对名利的过度执着,这样那样的欲望会带来无尽的烦恼,忧愁会给身体带来负担,得不到的绝望甚至会成为压垮你的最后一根稻草,得与失是老年人的梦魇,古往今来,又有几个人能放弃名利场中的一切呢?

孔子曰君子有三诫感悟(看孔子教你如何成为君子)(7)

有得有失是生活常态,能放下所得才真正难得!唐朝的中兴名将郭子仪才显得如此特别,有再造大唐之功,帮助肃宗代宗皇帝几度光复长安,在藩镇割据的年代,晚年的郭子仪甘心放下兵权回归长安养老,是他的忠义使他甘心放弃比肩皇帝的权位,这样的戒得之心让他在那个年代能活八十多岁。

郭子仪功盖天下,有的子女内心骄狂,郭暧在和升平公主吵闹之时,不但醉打金枝还喊出了父亲不稀罕当皇帝的逆反之语,虽然代宗皇帝并未追究,郭子仪仍然带着儿子负荆请罪,来显示对皇帝的忠诚,这是多难得的不为名利所累。

历史的长河中,多少人因放不下名利,导致晚年抄家灭族的,掌管大明二十年的严嵩放不下这名利,权倾天下的索额图放不下这名利,他们都是权臣,晚年都是患得患失,最终只能是遗恨终生,

戒得就是要不越过规矩,老年生活才能活的阳光,才不会有痛苦。正是因为很难做到,才显得是珍贵的品质。

结语

论语中的话更像是一种哲理,用心去体会其中的境界,完成每一个阶段的小目标,会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生而为人,是应该有所追求的,君子之约就是和自己赛跑。

孔子说的君子三戒,正是懂得人的本性,才会是君子的标准。也正因为很难做到,君子之名才会如此难得,少年之时克制各种诱惑,中年之时做到量力而行,晚年的时候知足常乐,人生就会真的变得不一样,更为难得的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毕竟很多人是倒在了第九十九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