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亚飞,王刘星月,黄鑫琦,袁露,陈紫琴

关键词:蕨麻;苏打饼干;配方

摘要:以蕨麻和低筋面粉为主要原料,研制一种蕨麻苏打饼干。以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考察蕨麻粉、白砂糖、小苏打和黄油添加量对蕨麻苏打饼干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蕨麻苏打饼干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以低筋面粉质量为基准、每100g低筋面粉添加蕨麻粉16g、白砂糖15g、黄油20g、小苏打1.0g、酵母2.0g、食盐1.0g及蛋液10g时,蕨麻苏打饼干外观呈浅咖啡色,口感硬脆细腻,孔隙均匀,并具有蕨麻独特的风味,食品的感官品质最优。

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 L.)又名人参果、卓老沙僧,为鹅绒委陵菜的块根,属蔷薇科委陵菜属,主要分布在我国青海、西藏、四川等高原地区。研究表明,蕨麻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以及多糖类、黄酮类、皂苷类、萜类等生物活性成分,并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缺氧、抗辐射、抗肿瘤等多种功效。我国的蕨麻资源丰富且药食两用价值极高,目前已开发了多种产品如蕨麻饮料、蕨麻酸奶等产品,以蕨麻为原料的深加工食品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苏打饼干是一种由面粉、苏打粉、油脂等为主要原料调配后经烘培制成的功能性饼干,其制作过程中添加的碱性苏打粉可中和人体部分胃酸,对胃酸过多者具有一定保健作用。 本研究以蕨麻为原料,采用苏打饼干的制作工艺研制一种蕨麻苏打饼干,不仅能发挥苏打饼干和蕨麻的营养优势,为消费者提供一种新型健康的即食食品,还有利于丰富蕨麻食用形式,增加其附加值,对促进蕨麻资源开发和利用具有实际意义。

股份有限公司;低筋面粉植物油、小苏打、黄油、白砂糖、食盐及鸡蛋均为市售。

1.2仪器与设备

JA3003型电子天平,上海良平仪器仪表有限公司;VF—24型面包醒发箱,河北润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YXD—20K型远红外食品烤箱,广州鑫南方电热设备有限公司;GZX—DH型电热恒温干燥箱,上海化科实验器材有限公司;DLF60S型超细粉碎机,永康市红太阳机电有限公司;

1.3方法

1.3.1工艺流程

原料预处理面团第一次调制和发酵面团第二次调制和发酵擀面、辊压及包酥成形烘烤→冷却包装

1.3.2 操作要点

1.3.2.1 原料预处理

将蕨麻清洗后置于60 °C干燥箱中进行烘干处理,然后放人粉碎机中多次粉碎,过80目筛备用;以100g低筋面粉为基准,将蕨麻粉、白砂糖、酵母、食盐、小苏打粉、黄油和蛋液分别称重备用。

1.3.2.2 面团第一-次调制和发酵

将蕨麻粉和60 g低筋面粉混合均匀,加人酵母与适量水置于搅拌机中搅拌5 min,取出揉至面团表面光滑后放人预热好的醒发箱,发酵温度设定为35°C,相对湿度设定为70%,发酵时长为2h。

1.3.2.3 面团第二次调制和发酵

将第一次发酵完成的面团放人容器中,再加人白砂糖、食盐、小苏打粉、黄油、蛋液和剩余的40g低筋面粉,与适量水混合置于搅拌机中搅拌均匀,放人温度为35 °C,湿度为70%发酵箱中。发酵至面团蓬松且内部形成均匀针孔状为止,发酵时长为1 h。

1.3.2.4 辊压及包油酥

将第二次发酵完全的面团用擀面杖压成薄片,再将面团折卷数次,包人由油脂底筋面粉、盐混合均匀制成的油酥10再次擀压、折叠,使其具有多层结构,然后利用模具冲印成型,均匀穿孔。

1.3.2.5 烘烤

在烤盘均匀抹上一层植物油防粘。烤箱预热5min,下火设置160 °C,上火设置180 °C,烤至表面呈现咖啡色即可,烤制时长为10~12 min。

1.3.2.6 冷却包装

取出烤盘,使饼干自然冷却,包装即为成品。

1.4 评价指标

1.4.1 感官评定标准

选择10名具有一定品评培训经验的食品专业人员(5男5女)组成评价小组,随机取样,采用双盲法对饼干色泽、组织结构、口感和滋味进行打分,取三次试验平均分为最终得分,感官评定标准见表1。

魔芋饼干的制作工艺流程(蕨麻苏打饼干的研制及配方优化)(1)

1.4.2 理化指标

按照国标要求,对最佳配方条件下制作的饼干进行理化指标测定。酸价参照GB 5009.2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酸价的测定》;

过氧化值参照GB 5009.22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1.5 试验方案

1.5.1 单因素试验

(1)不同蕨麻粉添加量对饼干品质的影响。以100 g低筋面粉为基准,添加20g白砂糖、20g黄油、0.8 g小苏打、2.0 g酵母、1.0g食盐及10g蛋液,分别添加8 g、12 g、16g、20g和24 g的蕨麻粉,按照工艺要求制作饼干并通过感官评分表进行评价,确定蕨麻粉的适宜添加量。

(2) 不同白砂糖添加量对饼干品质的影响。以100g低筋面粉为基准,添加16g蕨麻粉、20g黄油、0.8 g小苏打、2.0 g酵母、1.0g食盐及10g蛋液,分别添加5 g、10g、15g、20g和25 g的白砂糖,按照工艺要求制作饼干并通过感官评分表进行评价,确定白砂糖的适宜添加量。

(3) 不同黄油添加量对饼干品质的影响。以100g低筋面粉为基准,添加16g蕨麻粉、20g白砂糖、0.8 g小苏打、2.0g酵母、1.0g食盐及10g蛋液,分别添加10g、15g、20g、25g及30g的黄油,按照工艺要求制作饼干并通过感官评分表进行评价,确定黄油的适宜添加量。

(4) 不同小苏打添加量对饼干品质的影响。以100g低筋面粉为基准,添加16g蕨麻粉、20g白砂糖、20g黄油、2.0g酵母、1.0g食盐及10g蛋液,分别添加0.2g、0.4g、0.6g.0.8g.1.0g的小苏打,按照工艺要求制作饼干并通过感官评分表进行评价,确定小苏打的适宜添加量。

1.5.2 正交试验

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基础,固定低筋面粉、食盐酵母和蛋液添加量,选取蕨麻粉添加量(A)、白砂糖添加量(B)、黄油添加量(C)和小苏打添加量(D)四因素的三个适当水平,以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四因素三水平L(34)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蕨麻苏打饼干的工艺参数。试验因素水平见表2。

魔芋饼干的制作工艺流程(蕨麻苏打饼干的研制及配方优化)(2)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

2.1.1 蕨麻粉添加量对饼干感官品质的影响

由图1可知,随着蕨麻粉添加量的逐步增加,饼干的感官评分先上升、后下降。当蕨麻粉添加量低,饼干的蕨麻风味较淡,饼干呈浅黄色;而蕨麻粉添加过量,则导致面团难以成形,颜色较深,感官评分较低;当添加量为16g时,饼干的蕨麻风味突出,口感最佳,评分最高。因此,蕨麻粉添加量范围在12~20g为宜。

魔芋饼干的制作工艺流程(蕨麻苏打饼干的研制及配方优化)(3)

2.1.2 白砂糖添加量对饼干感官品质的影响

由图2可知,当白砂糖添加量为15g时,饼干的感官评分最高,添加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感官评分的下降。这是由于白砂糖在饼干的呈色、呈味上有很大影响,当白砂糖添加过少,饼干甜味不足,呈色不佳,表面略有白粉;当白砂糖添加过多,部分糖焦糖化反应过度使得饼干边缘焦糊,外观受损,滋味带有焦苦味且口感较差。因此,白砂糖添加量的范围在10~20 g为宜。

2.1.3 黄油添加量对饼干感官品质的影响

由图3可知,随着黄油添加量的增加,饼干的感官评分先升高、后下降,当黄油添加量为20g时,饼干的感官评分最高。这是由于面团中油脂的存在会影响面筋蛋白的形成,同时还与饼干的口感、滋味、色泽有关。当黄油添加过少时,饼干质地较差,表面缺乏光泽,香味不足;当黄油添加过多时,饼干外观光滑油亮,滋味过腻,组织结构过于松散。因此,黄油添加量的范围在15~25 g为宜。

魔芋饼干的制作工艺流程(蕨麻苏打饼干的研制及配方优化)(4)

2.1.4 小苏打添加量对饼干感官品质的影响

由图4可知,饼干的感官评分随着小苏打添加量的增大先升高、后下降。由于小苏打是一种膨松剂,在受热情况下可产生气体使饼干内部出现细密均匀的气泡,使饼干的口感更加松脆,富有层次感。当小苏打添加过少,则面团醒发不完全,饼干内组织结构单一,口感变差;而小苏打添加过多,不仅使饼干风味变差,还会造成饼干易碎裂,影响感官评分。因此,小苏打添加量的范围在0.6~1.0g为宜。

魔芋饼干的制作工艺流程(蕨麻苏打饼干的研制及配方优化)(5)

2.2 正交试验结果

正交试验及数据处理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对蕨麻苏打饼干品质的影响因素大小依次为:蕨麻粉添加量(A)>白砂糖添加量(B)>黄油添加量(C)>小苏打添加量(D),最佳工艺配方组合为A2B2C2D3,即蕨麻粉添加量16g、白砂糖添加量15 g、黄油添加量20g和小苏打添加量1.0g。在A2B2C2D3组合条件下制得的饼干通过三次平行实验,感官评分为93.2分,高于正交表中评分最优组合A2B3C2D1 条件下制得饼干的感官评分,说明此配方是最优组合。

魔芋饼干的制作工艺流程(蕨麻苏打饼干的研制及配方优化)(6)

2.3 产品质量评价

2.3.1 感官指标

最终成品色泽均匀,表面呈浅咖啡色、有光泽,层次结构清晰,孔洞细密均匀,口感硬脆,无粗糙感,具有独特的蕨麻风味。

2.3.2 理化指标

经检测,成品酸价≤2.67 mg/g, 过氧化值≤0.15g/100g,符合国标GB 7100—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饼干》要求。

3 结论

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蕨麻苏打饼干的最佳配方为:低筋面粉100g,以此为基准添加16g蕨麻粉、15g白砂糖、20g黄油、1.0g小苏打、2.0g酵母、1.0g食盐和10g蛋液。按此配方制作的蕨麻苏打饼干外形完整,表面戳孔整齐,整体呈现均匀的淡咖啡色,上表面具有透亮的光泽感,整体光滑,甜咸适中,无腻感,酥脆细腻,具有浓郁的饼干的香甜味和蕨麻独特的清香味,并且理化指标符合国标要求,是一款营养丰 富的新型苏打饼干。 研究成果有助于丰富蕨麻的深加工形式,对蕨麻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具有实际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