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路水师林统领致仕还乡了,他在任上时早已听他的部下说,他的侄孙女林默为救她的三个哥哥,葬身于大海之中了,遗体被神仙埋葬在灯塔山的陡岩上,并刻有“妈祖之墓”四个大字。由于公务繁忙,他没有机会与部下一起出海,亲自去看看,直到他退休返回故乡,他便顺道来瞻仰这灯塔山峰上的“妈祖之墓”。

  林统领是带着香烛纸钱的,他与这位侄孙女--林默实际上,他也只见过两面,但那不凡的女子的气度他还能清楚地回忆起来:高高大大的身材,长得那么匀称,她虽然出身名门闺秀,却不同那些弱不禁风的小姐。那头秀发就盘绕在头上,圆圆的、胖乎乎的脸蛋,不是天仙胜似天仙,那身白裙子,真是山中的百合,池中的荷花。林统领吩咐他的家人与他一起祭拜,按辈份,他是林默的远房祖父,但按当时的习俗,先死为大,他出于对侄女的崇敬,带头跪了下去,接着他的妻妾、子女都跪在他的侧面,向那灯塔山峰的“妈祖之墓”磕头。 

民间故事妈祖的传说(女海神妈祖开光)(1)

  过往的商船与渔船,得知是水军林统领在祭拜林默,所有的船只都停了下来,一齐鸣号,向人们心中的湄洲神女--“妈祖”致哀!

  两对大蜡烛熊熊地燃烧,混同那袅袅香烟飞向那灯塔山岩。林统领站起来,从佣人手中接过钱纸,就着烛火点燃,他就拿在手上,让微风把那纸灰吹向大海。

  这时,海面上出现了一只老龟领着一群小龟,那老龟伸出长长的头,向着“妈祖之墓”点头,其他的乌龟都如法炮制,顷刻间那些乌龟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林统领回到自己的故乡--湄洲岛村,林氏三兄弟一起到码头迎接这位官名好,威望高的老前辈。林平就跟着他的继父,如今他已经是林府新一代长子了,将来要继承祖业自然要出来见见世面,多接触一些人,增长些见识。他虽然不是玉春的儿子,但玉春人已到中年,自己又不能给林家生上一男半女,她的丫环小琪已经给林老二怀上了,她的长房媳妇的地位受到了新的威胁,所以,转而喜欢林平了,虽然,林平从小生活在一个贫寒之家,但却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因为他本来就是林氏家族的血脉。

  林统领从船上走下来,林氏三兄弟迎上去。林统领的家眷林氏三兄弟是都曾见过面的,所以,大家重新见面,一阵寒暄后,林老二把林平拉过来对统领说:“大爷,这是我大哥的儿子,林平,他是由妹妹一手抚养大的!”林平由继父介绍后,上前就要给林统领磕头,被林统领一把拉住,说:“今天就免了!”

  林统领荣归故里后,在一次林府的家宴上,林统领说:“内侄孙女,受到过皇帝的封赠,又为渔民救苦救难做了许多好事,据我所知,她在琉球国,高丽国都有影响,我的一个部下说,在琉球国的一个港口,还专门为内侄孙女塑了像,以表彰她曾经救过他们的功德。”他说到这里停下来,想了想接着说:“在内侄孙女的家乡,我们活着的人更应该为她修庙阁,以纪念她的无量功德!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颂扬她!”

  林统领的想法立即得到了林氏三兄弟的支持,林老二说:“在我们莆田早已有为对人们有过贡献的人建立了寺庙的先例。”接着,他便列举了长寿灵应庙、显济庙、灵感庙、大蚶光济庙、祥应庙、灵显庙等五座神庙,这五座庙都是为当地的最有影响的人身后所修建的。他举了这些例子,最后才说:“大爷,那我们就在妹妹居住过的地方为她修一座庙阁!”

  林统领当然知道:长寿灵应之神曾协同水军捕获了海盗,因此得到皇帝的加封,于是,他点头道:“那地方不错,地点就定在那里,取一个什么名字呢?”

  “神仙已经把妹妹的墓称之为‘妈祖’,我们为她修的庙阁,自然也只能取名‘妈祖庙’或‘妈祖阁’,这样顺应老天,也合民心!”林老四很难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往往一鸣惊人,他的建议不仅得到了两位哥哥的赞同,而且也得到了林统领的支持,这样庙阁的名字就暂定为“妈祖庙”或“妈祖阁”。

  林府和湄洲最有威望的林统领决定为林默修庙阁,很自然得到林氏家族的拥护,即使是异姓,因为他们都曾受到过林默的救助,为自己的恩人修庙,当然是心甘情愿的事。大家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出资,没有钱的贫苦渔民便主动地要求出力。

  林默曾经居住过的“新房”被推倒了,就在原有的地基上修建“妈祖庙”。

  赵家没有了住地,林老二便安置赵老头守林府的后门,刘氏就在林府做一点杂活,一直寡居的大嫂,因为儿子过继给了林老二,她孤身一人,也只得住到林府,管理丫环和那些老婆子们,这样也好照顾自己的儿子,好好读书。

  妈祖庙经过一年的施工,才最后完工,林默的像,是专门从泉州南安九日山下延福寺请来了画师与石刻家,先由画家描摹出林默的像,然后,石刻家再根据画像雕刻出一座高4.8尺的汉白玉像,石像雕刻好后,林氏三兄弟,以及湄洲的居民都来观看,这石像像不像林默的生像?经过大多数人认可后,画师再在石像上镀上黄金,成为一座金像--一座真正的林默的圣像。

  林老二又用重金聘请了泉州延福寺住持和尚来为新塑的林默的神像开光。泉州是宋代中国的主要出海口岸,早在唐代这里已经建立了中国较早的海神庙--南安九日山下的延福寺,这位南海神名“通远王”。在泉州有这样一个传说:唐咸通年间,延福寺僧人建神运殿,该寺僧人“求材于永春之乐山,遇一叟指引其处,是夕,又梦许护送。既一日,江水暴涨,其筏自至,若神赍运,故以名殿。曰:‘灵岳祠’,谓指木之叟,乐山之神也。祠以祀之,水旱疾疠,海舶祈风,辄见征应。宋时累封通远王,赐庙额‘昭惠’。其后迭加至‘善利广福显济’六字。”这延福寺的住持当然乐意再为一位女海神开光。

  新落成的寺庙正式被命名为“妈祖庙”,庙额是从福州请来的的当时有名的书法家题写的。一进寺庙大门,右边站着金将军--千里眼,神情专注,散披衣袍,右手持金杈,右足踏一人形海蛤,左手作远视状。侧面并排的是嘉应面黑而露齿,样子凶恶,身披盔甲,手持大板斧。左边塑着柳将军--顺风耳,面目狰狞,敞胸露肚,右手持方天画戟,右足踏人形海螺,左臂缠一红蛇,作远听状。侧边是嘉佑,面白而善,手持长矛。这便是为林默神像守护的“四大金刚”。一进大门的正殿便是供林默金像的“妈祖阁”。4尺8寸高的林默金像就站在船型莲花宝座上,炯炯有神的双眼,永远遥望着那无边无垠的大海。侍女兰兰就跟随在她的右侧。妈祖庙的檐角,是用生铁铸成的四条欲腾飞的金龙,龙头下的吊铃,海风轻轻一拂,竟敲出美妙的乐音来,正殿脊上,那只昂首的金凤凰,与整个庙宇的造型相得益彰。

民间故事妈祖的传说(女海神妈祖开光)(2)

  开光这一天,湄洲的居民以及周围的渔民纷纷赶来参加这圣典,由于妈祖庙初建时很小,庙里容纳不了多少人,这样,来的人把个小小的妈祖庙围得水泄不通。

  赵全自愿带发修行,将来为妈祖庙,点香添油,清扫卫生,此时他正守住大门,任何人没有得到允许是不准进入的,因此,庙里现在空荡荡的。开光仪式将在庙里举行。妈祖阁前的明堂里,早已设置好香案,香、烛已经插进了香炉,因为还没有正式举行开光仪式,它们还没有被点燃。

  有吆喝声:“请让开,住持和尚进来了!”那些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便自动地让开了一条道,好让住持和尚进来。由于,人很多,林老二不得不请来了驻守在湄洲岛的守军,来帮助维持秩序。

  延福寺住持和尚在前,他身披崭新的袈裟,鹤发童颜,大步流星似的走过来,他的助手在右,林统领和林氏三兄弟陪同在左,在他们后面便是七七四十九名从各地请来的和尚,他们每人手中都捧着木鱼。

民间故事妈祖的传说(女海神妈祖开光)(3)

  当和尚都进了庙门后,那些人群马上又合拢来,幸有当兵的封住了庙门,那些人群也只能在台阶下挤挤攘攘的。

  当住持和尚走到了香案前,他的助手立即点燃了香烛。林统领与林氏三兄弟便退在那四十九名和尚的后面。

  妈祖阁背后的钟楼上的大钟被撞响了,一响、二响……直到十二响。钟声预报子时已到,开光典礼开始。住持的助手上前宣布:“妈祖庙,林默神像开光典礼开始!”他说后退一步,那些和尚口中念念有词,同时有节奏地敲响手中的木鱼。木鱼声一停,住持走到香案前,开始宣讲大乘佛教及《涅盘经》。他宣读一句,那些和尚就跟着唱一句,并同时敲一次木鱼。

  庙里的唱经声与木鱼的敲击声传到了外面,但那些人无论如何也不能看到里面的情况。

  住持和尚经念完了,他亲手点燃一炷香,一对大蜡烛插进香炉里,然后把那些燃尽的香灰和纸灰和进那圣水里,他端着圣水碗,慢步到林默神像前,口中念念有辞,一边用手指头蘸起圣水,弹洒在林默神像的身上。林默的神像不仅开了光,而且还受到了圣水的洗礼。林默的金像就站在船型的莲花宝座上,默默地注视着那些狂热崇拜她的人们--她虽然死了,但却永远活在人们乃至他们的子子孙孙的心里了,她的神灵将永远保佑她的子子孙孙,万世吉祥。

  庙外的人虽然极想看见里面的情况,但什么也看不到,在这强烈的期待欲望中,那后面的钟楼又敲响了钟声。钟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那喧嚷的人群一下子就平静了下来。

  住持的助手从庙里出来,亲手把那覆盖在“功德碑”上的红布揭开了。人们虽然知道谁向“妈祖庙”捐献的最多,但那些人都想在这功德碑上找到自己的名字。今天,莆田县县令、王守备都没有亲自来参加这妈祖庙开光圣典,但功德碑却有他们的大名,就是那原来的县令--早被革了职的,也碑上有名。更引人注目的是:那“功德碑”上还有洋文,人们当然不认识。泉州的胡商早已与湄洲林氏家族有商业来往,因此,他们不仅向妈祖庙捐了钱,而且还派了代表来参加妈祖庙的开光典礼,他们是客人,当然不会与当地居民一样挤在一起,他们只得站的远远的。这些胡商信仰的本是伊斯兰教,在泉州当然受到了中国民间宗教的排斥,多一个女海神的保佑自然是对他们一种缓冲--心灵的安慰,或许能尽早在泉州建起他们自己的伊斯兰穆斯林圣殿,而得到官府的承认。

  开光典礼一结束,但那些围观的人群谁都想进庙里亲眼看看开光过后的林默的神像,有些人早就准备好了香烛,都想最早为林默神像烧一炷香,磕一个头。住持和尚与林统领他们仍然依照着进去的秩序步了出来。当兵的仍然封住了大门,这时便由赵全来宣布:“要参观林默神像的人,排好队,必须依次进去,依次出来!”

  林默仙游后,湄洲渔港的人们最早为她建起“妈祖庙”,然后,再显灵于宁海圣墩。一日一枯木漂至宁海的圣墩,“圣墩”正是林默曾经去过的地方,她曾经在那里为得病的渔民治过病,因此,圣墩的人以为那枯木便是林默的分灵。煞时间便有童谣曰:“我湄洲神女,其枯槎实所凭,宜馆我于墩上”。圣墩另一座妈祖庙便屹立在大海之滨了。

  妈祖庙的修建早在宋人祝穆写的《方舆胜览》一书中便有明确地说明“湄洲神女”庙于北宋年间,就建在湄洲海岛上。泉州的妈祖庙始建于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年),最终由女海神妈祖取代了男海神通远王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