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戏文的人都知道,宋朝时候的大清官包拯包青天包大人,是由他的嫂嫂抚养长大的,而在真实的历史中,包拯成年后父母双亲才去世,包拯还曾在双亲的墓前守孝。包拯的儿子包绶,却是由他的嫂嫂抚养长大的,这其中又有怎样的曲折故事呢?

包拯的第36代孙子在宁波做官(长子和长孙早亡)(1)

包拯一共有过三位夫人,原配是张氏,并没有为包拯生下一男半女,早年便不幸去世了。张氏去世之后,续娶了董氏,1033年,董氏生下了长子包繶。还有一位妾侍是孙氏,她是董氏随嫁的侍婢。

包繶很受父亲和皇帝的重视,年纪轻轻就做了太常寺的太祝,包繶所娶的妻子崔氏也是出身名门,外公就是当过三朝宰相的吕蒙正。

包拯的第36代孙子在宁波做官(长子和长孙早亡)(2)

可惜包繶在结婚之后的第二年,就得病去世了。当时崔氏已经怀孕,不久之后就为包家生下了长孙。不幸的是,这个孩子在四五岁的时候也夭折了。

面对家里的这种情况,包拯和夫人董氏都感到非常的伤心。对于青春年少便守寡又丧子的儿媳,包拯和董氏十分诚恳地劝她改嫁,毕竟这个家庭已经后继无人了。

之后的将近二十年间,包拯和夫人也再没有生育其他孩子。儿媳崔氏对包拯和董氏非常孝顺,而包拯和董氏也把崔氏当做亲生女儿一样对待。

包拯的第36代孙子在宁波做官(长子和长孙早亡)(3)

包拯的小妾孙氏,也一直没有生下一男半女。有一次,孙氏在包拯面前替一个犯了罪的人求情,而包拯的铁面无私是出了名的,当然不会受到孙氏的枕边风的影响而徇私枉法。孙氏却因为这件事情触怒了包拯,被包拯赶了出去。

孙氏并没有其他的家人,因做了错事被赶出包府之后也无处可去。包拯的儿媳崔氏可怜孙氏孤苦伶仃,就把孙氏安置在了她的老家,不久之后,崔氏发现孙氏怀了身孕,而这肯定是包拯的骨血。

包拯的第36代孙子在宁波做官(长子和长孙早亡)(4)

当时包拯已经快六十岁了,崔氏没有急着把孙氏怀孕的事情告诉公公,毕竟孙氏是犯错之后被包拯逐出家门的。

孙氏生下了一个男孩,崔氏便把这个孩子接到自己身边偷偷抚养。第二年,包拯过六十大寿的时候,满堂的宾客都来祝贺,包拯却感慨自己无后,十分感伤。

这时,儿媳崔氏却劝公公包拯不要伤心,说他还有一个儿子,只是他不知道而已。包拯和宾客们都十分惊讶,于是崔氏报出了孙氏所生的儿子,并向公公包拯和婆婆董氏讲明了原委。包拯和董氏十分高兴,给这个孩子取名包綖。

包拯的第36代孙子在宁波做官(长子和长孙早亡)(5)

包拯六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这时,包綖才仅仅五岁。宋仁宗到灵堂祭奠包拯的时候,看到包綖十分年幼便失去了父亲,觉得他很可怜,就给包綖封了官。

包拯的第36代孙子在宁波做官(长子和长孙早亡)(6)

时间不长,包拯的夫人董氏也去世了,包家便只有崔氏和幼小的包綖相依为命。崔氏含辛茹苦地把包綖养育成人,包綖后来改名包绶,他继承了包拯的家风,也是一位清廉的好官,这也和崔氏的教导是分不开的。包绶长大之后,崔氏便把包绶的亲生母亲孙氏接了回来,让他们母子团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