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坚持北伐(为什么诸葛亮执意北伐)(1)

北伐,作为诸葛亮后期的主旋律,一直以来就是诸葛亮这个人最大的争议点之所在。很多人认为,在那样的一个历史条件之下,诸葛亮数次北伐的行为不仅不理智,也完全不符合他身为蜀汉丞相的身份,在当时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那么,为什么诸葛亮还是执意北伐,并且连连做了五次呢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策略

公元二百二十三年刘备在永安病逝之后,加上在夷陵之战中被东吴陆逊烧掉的七百里连营,即使在诸葛亮的操持之下,蜀汉也还是避无可避的走上了下坡路

诸葛亮为什么坚持北伐(为什么诸葛亮执意北伐)(2)

继承了刘备皇帝位置的后主刘禅是个什么形象我们大家心里头也清楚,有一个看起来没有什么能耐的人当皇帝,诸葛亮的心里也实在想象不出刘禅有带着蜀汉的人马走出蜀地的可能,完成他和刘备这一生的理想。

既然没办法以最快的速度走出蜀地,那就代表着在诸葛亮的余生之中,“光复汉室”就只能是一句口号。更何况,蜀汉的朝堂上仅存的那些“老臣”们,一个个也不是省油的灯。打了一辈子的仗了,就算年轻的时候再怎么有志气,临老了也免不了想要停下来休息。

诸葛亮为什么坚持北伐(为什么诸葛亮执意北伐)(3)

而反观已经把大半个中原牢牢捏在了手掌心的曹魏一方,虽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件一直在默默地发酵,汉献帝刘协也一直“贼心不死”,想要重新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可到底是孤掌难鸣,曹操这位魏王已经把他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曹操死后,继承了魏王位置的曹丕立刻对刘协发动了政变把刘协这个名义上的皇帝废黜,成为了三国时期的第二个称帝的人。这个时候的曹魏,俨然已经发展到了顶峰。

诸葛亮为什么坚持北伐(为什么诸葛亮执意北伐)(4)

而和这样的曹魏作对比,无论是从兵力还是国力,都要远逊与曹魏的蜀汉,再不主动发起一两场战争,等到曹魏一方彻底在中原以皇帝的身份站稳,并解决掉其内部矛盾的余波之后,为了稳定朝堂,曹魏的矛头不用想也知道会对上自称“汉室宗亲”的蜀汉。到那个时候,失去了诸葛亮支撑的蜀汉,又怎么可能抵抗得了滚滚而来的钢铁洪流呢?

内部矛盾逐渐成为最大影响

除了以上这些原因之外,诸葛亮不得不北伐的行为还有一层更为显著的原因。随着最初的一批“老臣”一个接一个逝世,诸葛亮能够掌控住的人越来越少,蜀汉内部的问题也就日渐严重

诸葛亮为什么坚持北伐(为什么诸葛亮执意北伐)(5)

作为跟着刘备打下江山的丞相,诸葛亮在蜀汉的分量自然是不用多说的就连刘禅都因为诸葛亮在蜀汉的声势,把诸葛亮叫做了“相父”。可也正是因为诸葛亮这份“开济两朝”的经历,在这个时候,就与原本生长在益州和蜀地的文臣武将之间产生了难以弥合的矛盾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们都清楚,除了蜀中地区之外,蜀汉领地中唯一一个能和中原搭上界的就只有一个益州。而益州在最先是属于刘璋的,刘备是后来取刘璋而代之才成为了“益州牧”的

当最早一批追随刘备的人渐渐凋零,只剩下一个诸葛亮的时候,以诸葛亮为首的势力自然就和原益州势力产生了矛盾。这些在隐隐中与诸葛亮形成了抗争势力的人物中,又以在《三国演义》中导致了“七星灯灭诸葛魂飞”的魏延为最。

诸葛亮为什么坚持北伐(为什么诸葛亮执意北伐)(6)

魏延本人就是益州出身,虽然《三国志》中并没有标明早期魏延是不是属于刘璋麾下,但很明显,对于刘备和诸葛亮这些“外来人”而言,土生土长的魏延更能成为益州势力的代表。更何况,魏延本身还深受刘备的器重,一直到刘备病死,也没有忘了给魏延封一个“都亭侯”的爵位。

当然了,能够从一个小小的“牙门将”慢慢爬到被封侯爵,魏延这个人肯定不会是一个头脑简单的匹夫。诸葛亮还没死,魏延虽然也没有表露出什么争权夺利的心思,但矛盾已经成为了众人皆知的“秘密”。

诸葛亮为什么坚持北伐(为什么诸葛亮执意北伐)(7)

聪明了一辈子的诸葛亮又怎么会不明白魏延心里的问题呢?否则的话,《三国演义》中也就不会写什么“魏延脑后天生反骨”这样明晃晃的“诛心之言”了。

果不其然,第五次北伐中诸葛亮刚刚在五丈原病死,魏延就迫不及待的发起了对诸葛亮势力的攻讦。要不是诸葛亮暗中藏了个“马丁宁专治魏延”的后手,恐怕蜀汉就要随着诸葛亮的死而“改天换地”了。

北伐成了转移仇恨的第一选择

诸葛亮自然是明白这些问题的,于是既能达到消耗曹魏国力又能够转移内部矛盾的北伐就成为了没有选择的选择。更何况,北伐还能够为蜀汉的新晋将领提供带兵打仗的经验。

诸葛亮为什么坚持北伐(为什么诸葛亮执意北伐)(8)

在蜀汉和曹魏在国力和兵力上面的对比之外,还有着一个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因素,那就是蜀汉能够领兵的将领和治国的能臣不如曹魏的多

曹魏的大本营就位于中原,而中原自古以来就是世家豪族们争相割据的丰富之地,不仅经济比蜀地更加发达,还“善产”有才干的文人武士。

加上早期曹魏还是曹操当权的时候,就打下了“爱才如命”、“惜才如子”之类的名声,那些出身在中原地区的文人武士们自然会向着曹操投靠过去。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到了三国鼎立的时期,曹魏账下不仅人才济济,能臣骁将更是层出不穷

诸葛亮为什么坚持北伐(为什么诸葛亮执意北伐)(9)

相比之下的蜀汉,从“大意失荆州”的关二爷开始,当年跟着刘备打天下的优秀将领一个个不是被杀就是病逝。当年和曹魏“五良将”形成对比的“五虎将”到刘禅继位,已经只剩下了一个常山赵子龙。就算是赵子龙,也已经上了年纪。跟着诸葛亮出场的几次北伐,也就等同于是在余生里为蜀汉出了最后一把力。

结语

就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北伐所能带来的好处绝对是要大于坏处的。更何况,诸葛亮每一次北伐所带的兵力,其实都只有寥寥一两万人。花上一两万人的粮草,能换得曹魏整个边境线紧张起来,诸葛亮何乐而不为呢?

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的一生实在是说不上对与错,毕竟人家真的是一心为了蜀汉的稳定发展的。否则的话,从当年刘备夷陵兵败之后,蜀汉就已经被东吴和曹魏联手瓜分掉了。我们后来所看到的这些故事,也就没有了发生的可能。

诸葛亮为什么坚持北伐(为什么诸葛亮执意北伐)(10)

为什么诸葛亮执意北伐,还是五次?

很多人反对北伐,为什么诸葛亮执意如此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笔尖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