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生的金智英电影片段(浅谈电影82年的金智英里所传达的女性困境和婚姻恐惧)(1)

《82年的金智英》讲述了一个看似家庭和睦、生活幸福的家庭主妇,在日复一日的母职操劳和心灵枷锁中,逐渐变得压抑和沉默,最终患上心理疾病的故事。

婆婆面前,金智英要扮演逆来顺受、言听计从的儿媳妇;丈夫面前,她又是无条件支持他的贤惠妻子;面对女儿,她又必须树立起无坚不摧的母亲形象。

82年生的金智英电影片段(浅谈电影82年的金智英里所传达的女性困境和婚姻恐惧)(2)

这部电影巧妙就巧妙在,里面没有一个反派,也没有丑化一个角色,甚至你找不到什么激烈的矛盾冲突,它只是平实温和地叙述了为人妻为人母的压抑和酸楚。

没有为了拔高女性而去矮化男性,没有宣扬性别对立(当然如果有人非要从中看出我也没办法)。它自始至终,批判的都是历史累积下潜移默化的社会惯性,这是长期积淀下来的一种社会倾向。

女性在社会上的艰难处境是被所有人忽视的,包括她们自己,这种忽视也就造就了众人潜意识里的默认。

“她”,被理所当然的认为,不如男性有效用价值,理所当然的应当照顾家庭和孩子,“男主外女主内”,“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等等一系列充满歧视而尚不自知的俗语充斥在我们周围。

夸奖女性则是“巾帼不让须眉”,对待高知的,在某一领域有成就的女性则是称呼“先生”。

又因为普世意义上的弱势,她们又需要默默忍受着被顺从、被忍耐、被偷窥、被尾随、被评头论足、被荡妇羞辱…

而这些让她们感到不适的时候,却只能通过自我解嘲来消解这种苦楚,又因为这些约定俗成的病态观念而感到痛苦。

她们也许曾经有梦想和所追求的人生,却在日复一日的打压中,在畸形的社会形态中,困囿住了自身。甚至很多女性到死也没有意识到整个社会环境的错误,只是下意识的觉得哪里不对,可惜自己逝去的人生。

多少女子终身被父亲、丈夫、兄弟、子孙所裹挟,奉献出了自己一生。

82年生的金智英电影片段(浅谈电影82年的金智英里所传达的女性困境和婚姻恐惧)(3)

片中的丈夫依旧是美化下的角色了,他会帮妻子分担育儿工作(是的,依旧是“帮”,其实他的潜意识里还是认为育儿是女性的主要任务,只是因为心中对妻子的爱和心疼才有所行动。)

他其实也是被传统思想浸染的一份子,只不过他会用更温柔的方式去弥补这种不平衡,现实中的丈夫大多数是甩手掌柜。

几个月前,一部日剧《坡道上的家》也讲述了类似的女性困境,被戏称“看完之后恐婚恐育”。

看的时候我就在想,我绝对不要为了任何东西而放弃我自己的人生,我不接受社会规训下的性别不平等。不想因为大部分人去默认着一种状态的存在就放弃去抗争去抵制。不想被社会倾向同化。毕竟鲁迅先生说过:“从来如此,便是对吗?”不是吗?

我不是要去责备什么,因为现在造成的局面并不是某一代人应该被指责的,他是原始累积下的根深蒂固,我们要做的是去指出来,然后努力改变它,不要再让这种默许的不平等延续下去。

大法官金斯伯格说的一句话我一直大受震撼:“人们有时问我,你觉得最高法院有几个女性大法官才够?我说9个。大家都很震惊。可是,长期以来9个大法官曾都是男性,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对此提出质疑?”

82年生的金智英电影片段(浅谈电影82年的金智英里所传达的女性困境和婚姻恐惧)(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