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的金山寺一千五百年前被梁武帝萧衍设了一个局,办了一次水陆法会。此后,被他灭掉的齐末帝萧宝融就不来讹他了。萧衍之前是炒了一盘韭菜炒金块给萧宝融吃,结果萧宝融吞金而亡。萧衍让和尚做梁皇宝忏,从此这萧宝融“悠悠生死别经年”后,终于“魂魄不再来入梦”了。梁武帝见这慈悲道场好使,便给他亡妻郗氏也忏了一场,把郗氏忏成了仙女儿。自此,梁武帝相信佛法无边,天下最大,就对人说“老子、周公、孔子都是如来弟子”。你说这不是瞎扯吗?这三位汉人都比如来岁数大,还不是大一岁二岁。梁武帝生活还是挺节俭的,他不吃荤,可又怕天下百姓耻笑,便说“我信佛”,然后下令天下佛家人从此吃素。佛教入华后吃素就是从梁武帝敕令开始的。这梁武帝还在他皇宫后面建了一座大寺,他不时假装去那寺里出家,然后让朝廷众筹上亿资金把他从寺里赎回来。为什么说他是假装出家?因为他没有在舍身入寺之前把皇位禅让予他人。他前后四次舍身入寺,朝臣们先后三次,众筹了四亿多梁民币给了寺里赎他回朝。寺里得了钱财,就到处建分号,结果不仅建康城内,整个南朝山水中都是寺庙。唐代诗人杜牧穿回南朝看了看,回来后就逢人便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北朝时期有不少名人,北方多是大汉,像什么拓跋珪、宇文邕之流,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南方则是梁武帝这样的文化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中国七言诗起于曹丕,推动于梁武帝,他是七言诗成型的关键人物。梁武帝有一首非常著名的七言乐府:“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法艳照里闾。南窗北牗挂明光,幄帷绮帐脂粉香。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成语劳燕分飞就是出自这首《东飞伯劳歌》。

看完镇江金山寺,我撸袖一看时间尚早,心想既然已逛了梁武帝办道场之寺,何不趁此机会再去看看梁武帝假装出家之寺?那就是建康城内南朝皇宫后面的同泰寺,现在叫做鸡鸣寺。因为梁武帝几次三番在那里演示出家大法,同泰寺就被称作“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我出京游览,常采用这种方法,以一地为主,然后看看周边当日能回的异地。这样既不需倒腾行李,还可以多看一处景点。从金山寺出来坐十分钟公交到镇江火车站,再坐十分钟内的任何一趟上行高铁班车,花十分钟就到了南京。南京火车站坐地铁换11路人力公交,二个十分钟就可以到鸡鸣寺。

鸡鸣寺与鸡鸣驿和鸡鸣山(春风万里扬州路之七)(1)

我告诉你,这位梁武帝在天上是有一把交椅坐的,否则金山寺的韦陀殿里怎么会有他的像?他也是受韦陀护卫的。他见我如此急迫来看他的曾用地,便把天上鼓秋了一下,见一阵风,一天云,一场雨。这是要向我秀一把多少楼台烟雨中?可是我却无视那四百七十九,单看这一座鸡鸣寺。

鸡鸣寺的这座山门真是古老,马头墙,还带八字影壁,不是通常的门殿。这个是不是梁武帝的同泰寺山门?鸡鸣寺初刻封面应该就是这座门吧?有人说鸡鸣寺最早要数到三国孙权时期。按照考证,孙权在都城建业盖的寺是叫建初寺,是现在的南京报恩寺。建初寺是东汉洛阳白马寺之后中国第二座佛寺,绝对有历史。你看,中国第一座佛寺在黄河南岸,第二座在长江南岸,很神奇吧?《三国演义》里周瑜使美人儿计,让刘皇叔来建业相亲,他们说“吴国太佛寺看新郎”是在鸡鸣寺。不对,那是在京口甘露寺,是在镇江。所以,这鸡鸣寺在同泰寺之前最早到底是谁?现在没有定论。没关系,我就把它说成是梁武帝的同泰寺。要不这么说,绝对是对不起这座古山门。我这人没什么见识,肯定是没见过比这还古老的寺庙山门!这座山门保留下来没被改成王府大门不容易。

传说梁武帝的同泰寺规模相当大,因常遭火焚,虽屡次再造,仍逐渐式微。至元末已仅能苟延残喘,破败成普济禅师庙,只在同泰寺一小块地皮上。明洪武年间敕建鸡鸣寺,在普济禅师庙上整个重建。普济禅师庙所在的这座小山称作鸡笼山,山上自古便有学馆。梁武帝之前南朝刘宋的竟陵王子就在这里集四方学士,干的当然都是学术研究事,比王羲之他们在会稽还群贤毕至。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因为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他便要好好办学,在鸡笼山下兴建国子监,很兴旺,那是少长咸集。元璋兄嫌鸡笼山这个名字太没文化,便请人将其改名鸡鸣山。由此,新建的寺庙就顺理成章地成了鸡鸣寺。清康熙年间重修时,改了山门,老门保留。老门上的“古鸡鸣寺”竖匾是康熙帝南巡时所题。所以上面那座山门虽然不是清代的,可也老不到梁武帝的同泰寺,很有可能是明初鸡鸣寺的山门。

鸡笼山何以易名鸡鸣山?诗经中有“鸡既鸣矣,朝既盈矣”,说的是官员闻鸡而朝。我觉着是因为元璋兄的皇宫即在此山下,官员们闻此山中鸡鸣,便持笏去朝,所以名此山为鸡鸣。

这鸡鸣寺改了山门,改到哪儿去了。改到天王殿去了。

鸡鸣寺与鸡鸣驿和鸡鸣山(春风万里扬州路之七)(2)

我估计康熙年间是把天王殿向前直接打通到路边了,省得走原来的山门进来逶迤一通才能到天王殿,所以康熙在那座山门上题了古鸡鸣寺。

这天王殿的台基相当高,周围有白石扶手栏杆,正面陡峭的台阶两边也有扶手栏杆。大殿规格也相当高,灰瓦重檐歇山顶。正脊两端是鳌鱼脊吻,脊背上有花鸟和云龙砖雕,写着“利国护民”。这天王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斗拱抬梁结构。鸡鸣寺中所有大殿正脊上都是鳌鱼脊吻,而不是鸱吻。这一天是周末,大批南京人在这里上香,天王殿这第一道香就排起了长队。

鸡鸣寺与鸡鸣驿和鸡鸣山(春风万里扬州路之七)(3)

你要是注意看,就会发现它屋顶山花上挂的悬鱼是被人吃过的,只有一副鱼骨。看看天王殿的翘角戗脊。脊端的卷杀已经无踪,前面的脊兽被妖怪吃了一半,后面的两只吓得直往后躲,这是两只狗崽子吗?

鸡鸣寺与鸡鸣驿和鸡鸣山(春风万里扬州路之七)(4)

天王殿两侧有靠山殿,西边靠山殿是“法律咨询室”。怎么?僧人还能咨询俗法?莫不是咨询佛法?看来有人在这里找佛告状。西侧靠山殿连接一间侧殿。

鸡鸣寺与鸡鸣驿和鸡鸣山(春风万里扬州路之七)(5)

上前一看,却是江苏尼众佛学院。原来自1958年始,鸡鸣寺就做为尼众道场了。据说这尼众佛学院现在也是一本大学,而且有硕导住寺,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我说天王殿里的志愿者和僧人怎么都是女子,谁说女子不如男?点火烧香不输君。

天王殿台阶下有一个平台,平台上是一座观音阁,也有很多人在那里上香。站在天王殿月台上只能望其项背。

鸡鸣寺与鸡鸣驿和鸡鸣山(春风万里扬州路之七)(6)

过了天王殿,后面是高高的爬梯。鸡鸣山的这个山坡可能是太陡,这些台阶都很高。远处雾霭中的那座高楼,又高又细,如芒在背。那是鼓楼那儿号称七星级的绿地洲际酒店,客房里大床旁边有一个巨大的冲浪浴缸。

鸡鸣寺与鸡鸣驿和鸡鸣山(春风万里扬州路之七)(7)

有游人要先坐台阶上歇够了才能更上一层楼。你看人家寺里的女僧就很细心,给喘客们准备了蒲团落座。

鸡鸣寺与鸡鸣驿和鸡鸣山(春风万里扬州路之七)(8)

我站在八字爬梯下目测了一下那高度,自觉体力还够,便憋了一口气一猫腰就向上攀登。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鸡鸣寺与鸡鸣驿和鸡鸣山(春风万里扬州路之七)(9)

从天王殿上去是两层平台,上去第一层,回头看一眼天王殿屋顶。

鸡鸣寺与鸡鸣驿和鸡鸣山(春风万里扬州路之七)(10)

这个屋顶是清初式样,如果说它是康熙年间重修的风格,我肯定相信。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南京市先后多次修葺鸡鸣寺各级建筑,逐渐修复过去的老屋。我估计这些工程还是遵照了原有的风格,所以现在看到的还是清式建筑。

从这里再上一层才是大雄宝殿广场,可是大雄宝殿的侧配殿从这一层就开始了。看看东西配殿。陈列室和菩提轩,菩提轩肯定是旧有的,陈列室过去何用?是客堂吗?

鸡鸣寺与鸡鸣驿和鸡鸣山(春风万里扬州路之七)(11)

鸡鸣寺与鸡鸣驿和鸡鸣山(春风万里扬州路之七)(12)

大雄宝殿的殿前广场很大,有足够的地皮,天王殿两边的钟鼓楼就挪到了大雄宝殿前两侧,还是左钟右鼓。看看右手的鼓楼。

鸡鸣寺与鸡鸣驿和鸡鸣山(春风万里扬州路之七)(13)

大雄宝殿前人声鼎沸。

鸡鸣寺与鸡鸣驿和鸡鸣山(春风万里扬州路之七)(14)

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斗拱抬梁结构。上面是灰瓦重檐歇山顶,砖雕正脊白石脊吻,还是鳌鱼。正面明间次间开六扇六抹隔扇门,素面裙板,梢间槛门槛窗,门窗格芯的棂花叫做“一码三箭”。后面那是远处就能看见的宝塔。檐下横匾上写着“毗卢宝殿”,说明里面供奉的是毗卢遮那佛,就是密宗的大日如来。佛有三身,毗卢遮那佛是法身佛,释迦牟尼佛是应身佛,还有卢舍那佛是报身佛。有僧用月光形容三身佛,说法身相当于月亮本身,是光明的来源;报身相当于月光,照亮黑夜;应身相当于水中月,千盆水有千月影,随缘应化。

我见众人都只站在大雄宝殿外面,就走上前看看有何蹊跷。原来门口被拦住了,有女子在殿前经幢边卖水化缘。

鸡鸣寺与鸡鸣驿和鸡鸣山(春风万里扬州路之七)(15)

我问那位女子,今天周末佛不上班吗?她说里面办专场活动。征得她的同意,我进去站在看台区观赏一下。佛龛上中间是毗卢遮那佛,他的左手是文殊菩萨,右手是普贤菩萨。这种供奉方式是华严宗,这被称为华严三圣,华严宗属于汉传显宗一支。

正在观看,过来一位俗男。我们聊了聊,原来这是他和其他几位施主联合包场为过世的家人做超度法事。吉时还未到,他们正坐在另一侧看台喝汽水吃面包。时辰一到,就会有僧人从后门鱼贯而入,然后有念经的、有击鼓的、有奏乐的,还有敲木鱼的,各司其职。正说着,走来一位女领导。她问我要票,我说忘带了。这位领导没穿袈裟,一身时装,还烫了头。她说一会儿法会就要开始了,我可以去角落里观摩学习,到精彩处不要喊好,也不要鼓掌。我怕生人在此会影响逝者亡灵超度,赶快让她领我从后门出去了。

过了大雄宝殿,后面就是那座宝塔。

鸡鸣寺与鸡鸣驿和鸡鸣山(春风万里扬州路之七)(16)

这是一座八角七层砖塔,八角攒尖顶,斗拱出檐,一层重檐,其余上层单檐。一层有一圈檐廊。金色的塔刹要从远处看。

鸡鸣寺与鸡鸣驿和鸡鸣山(春风万里扬州路之七)(17)

从下往上看,基座、承露钵、七层相轮、挂金铎的华盖、法轮、葫芦。这塔整体看上去还是更像明清,唐塔非常壮硕,比如应县木塔。应县木塔虽自说是辽清宁二年,可专家认为它是唐末的。宋塔仍很壮硕,比如杭州六和塔。明清以后的塔多瘦高。梁武帝建同泰寺时,有九层木塔;明太祖建鸡鸣寺时,有五层砖塔。清康熙南巡来看鸡鸣寺时,有曹雪芹他爸曹寅随驾。曹寅后集资重修鸡鸣寺,再建一塔。清咸丰年间,鸡鸣寺又毁,含塔。清末民初虽又修修补补,但塔未重建。目前这塔是1990年重建,叫做药师佛塔,有消灾延寿之意。

鸡鸣寺与鸡鸣驿和鸡鸣山(春风万里扬州路之七)(18)

塔内供有药师佛铜像,据说是原来雍和宫的一座药师佛像。上世纪七十年代,雍和宫不开放,里面的药师佛铜像被迁到南京灵谷寺供奉。鸡鸣寺药师佛塔落成后,灵谷寺的药师佛铜像迁到了这里。这可能是雍和宫班禅楼里的药师佛像,过去那里是叫药师楼,后六世班禅来京曾住在那里,便改称班禅楼。这座塔里还有一些金丝楠木药师佛龛,曾是明代皇家原物,原在北京皇宫西苑,现在的中南海。

药师佛塔一层前面有门,其它各面有佛龛,里面都有一尊汉白玉药师佛像。

鸡鸣寺与鸡鸣驿和鸡鸣山(春风万里扬州路之七)(19)

塔院东西有侧廊,廊里背墙上嵌了不少白石浮雕,都是佛家故事,还有《般若心经》。这是不是史上的般若廊?

鸡鸣寺与鸡鸣驿和鸡鸣山(春风万里扬州路之七)(20)

南京古时有一座凤凰台,在中华门内瓦官寺附近。唐人李白曾有《登金陵凤凰台》,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南京人照此格式编了一段老话,“鸡鸣寺里般若廊,般若廊下美人脚,色相半落青天外,红尘切近梵声小”。这老话儿里说的般若廊应该就是这座塔院东西廊。

塔院东西侧是僧舍和僧办。

鸡鸣寺与鸡鸣驿和鸡鸣山(春风万里扬州路之七)(21)

鸡鸣寺与鸡鸣驿和鸡鸣山(春风万里扬州路之七)(22)

见一座独立的小殿。

鸡鸣寺与鸡鸣驿和鸡鸣山(春风万里扬州路之七)(23)

上前一看,是大悲殿。

鸡鸣寺与鸡鸣驿和鸡鸣山(春风万里扬州路之七)(24)

这是一座三开间方形大殿,重檐歇山顶,其实这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楼,二层屋檐之间有暗层。正脊上也是鳌鱼脊吻,垂脊脊端不是脊吻,而是站着金刚力士。大殿四面实体墙,无窗,只有前后明间开门。基座很高,前面加了半圈假装的栏板,和台阶的栏板相连,都是白石素面,看上去像是水门汀。

大悲殿,顾名思义,里面供的一定是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进去一看,果然,中间四面千手观音像,到处也都是观音菩萨像。千手观音是大慈大悲观音的象征,所以大悲殿里供的都是千手观音像。千手观音像一共有四十二只手,每只手里有一眼。除了原有的二只手,还多出来四十只手,每只代表佛门二十五有,总共相当于千手。千手观音属于密宗六观音之一。

大悲殿下面是本寺香客最众处,排着大队去上香。你猜对了,这是财神殿!无论佛法多么无边,寺里必须有赵公元帅的座位。佛说四大皆空,僧人要清心寡欲,可百姓都要汆米赁肉,所以求佛保佑之外,还需求赵公元帅帮衬柴米油盐金银绸缎。

鸡鸣寺与鸡鸣驿和鸡鸣山(春风万里扬州路之七)(25)

江苏省经济发达看来是有原因的,人人来上香,财神每天坐在神龛上都下不来。我觉着鸡鸣寺应该按照正常工作时间开放财神殿,让财神也能有功夫儿吃饭喝水上厕所。别处财神殿里都是老头老太太,这里可都是男女青年,说明南京朝气蓬勃,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都往财神庙里涌。我曾经在某地财神庙见当地人都是头上顶着纸糊的钱包拜财神,钱包上写着人名。他们拜完之后就把那纸钱包放在财神面前,然后过一会儿去财神殿后面看自己的钱包被扔出来没有。

鸡鸣寺现在也算是文保单位,虽然不是百年前建筑,那也是很重要的。再加上历史上生过几次庙火,这寺庙是凡火必毁。所以玄武区政府和公安局帮着寺委会控火非常严格,大殿内都不许烧香,只能举着冷香拜佛,然后到一个固定的香炉去烧香。我要去放掉一壶开光水的时候,见到了那煮豆燃豆萁、拜佛点高香之所,就是香台。

鸡鸣寺与鸡鸣驿和鸡鸣山(春风万里扬州路之七)(26)

你看那小牌子上的字,如果此处火势失控,玄武公安消防就会从那五谷轮回之所取来开过光的高水来熄火。我看了一圈,发现各家都是派小姐丫鬟把拜过佛的高香送到此处烧化,南京人真讲究。人群里那几个不知谁家的小厮肯定都是要被玄武公安重点防范的。

放掉负担之后,也嗅够了她们的高香,我就在寺庙东路四处观望。塔院东墙外有一座般若堂。

鸡鸣寺与鸡鸣驿和鸡鸣山(春风万里扬州路之七)(27)

般若(念拨惹)是大智慧,不是小聪明,明察秋毫,洞若观火,未卜先知的终极智慧,佛之四智全含,宗教的先验主义。般若堂里供的是密宗般若菩萨,和千手观音是有某种关联的,这般若菩萨是三目六臂。这里现在还兼做小卖部,属于寺办产业。寺内其它地方出售物品都写有“集资修寺”的牌子,这里没有。这里的收入无论做什么用,我以为都没有问题,只要合法就行。但是在般若菩萨身边如此收钱,她们不怕菩萨耻笑吗?在大智慧菩萨身边耍小聪明?

这个地方是东路上的一个小广场,广场中间的正殿是铜佛殿。

鸡鸣寺与鸡鸣驿和鸡鸣山(春风万里扬州路之七)(28)

铜佛殿相当气派,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抬梁结构。上面是灰瓦单檐歇山顶,正脊上也是鳌鱼脊吻,垂脊端头坐着金刚,戗脊端头站着瑞兽。正面三间都开门,都是最高级的六扇六抹隔扇门。格芯是步步锦棂花,裙板是莲花浮雕。其它三面是砖砌实体墙,无窗,后面明间开门。

铜佛殿里是有一座纯铜释迦牟尼坐像,看上去是东南亚小乘佛教样式,腿特别长,袒露右胸。据介绍,这座铜佛像还真是1984年泰国赠送的。那之前这里是什么殿?不说梁武帝的同泰寺,就说康熙敕建鸡鸣寺,莫不是当时另有一尊铜佛像?

铜佛殿后面是观音殿。

鸡鸣寺与鸡鸣驿和鸡鸣山(春风万里扬州路之七)(29)

观音殿和寺内其它大殿不同,灰瓦单檐硬山顶,山墙是徽式封火墙。面阔五间进深二间,明间和东西次间开门,梢间砖砌槛墙木隔扇窗。

殿内佛龛的正面是海岛观音铜像,按照介绍所说,背面是一座纯铜观音菩萨坐像,是泰国和前面的铜佛一起赠送的。不同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大乘佛教,泰国信奉小乘佛教,小乘佛教信奉的只有释迦牟尼佛,没有菩萨。再细看这座倒坐观音像,这是一座密宗圣观音像。泰国小乘佛教如何送一尊密宗观音菩萨像?没想明白。

既然前面已经有了一座大悲殿,为什么这里还有一座观音殿?原来按照记载,鸡鸣寺里从前是有一座观音楼的,那座观音楼里有一座倒坐观音像。佛龛还有楹联曰“问菩萨为何倒坐,叹众生不肯回头”。那座从前的观音楼并不是现在的这座观音殿,甚至也应该不在这个位置。根据传说,观音楼里供有一尊向北坐的观音像,我理解是像金山寺的韦陀像那样背冲着门的。登上观音楼可远眺玄武湖,此楼1973年毁于一场大火。我估计那座观音楼应该在寺北端,靠近明城墙,它只要高于明城墙,就可以立于楼上远眺玄武湖。这个地方怎么样?

鸡鸣寺与鸡鸣驿和鸡鸣山(春风万里扬州路之七)(30)

图片中马头墙后面的平台有可能是过去观音楼的位置。

鸡鸣寺内还有一些建筑,包括一座素斋馆,叫做百味斋。我对寺里的斋饭还真是挺有兴趣的,第一次是早年在北京八大处见到僧人开饭,一大锅乱炖素香无比。不给我吃,给钱都不行,人家不缺钱。后来在杭州灵隐寺吃过一次它客堂里的斋面,有各色蘑菇和豆腐,绝对好吃。这次遇上素斋馆,进去看了一眼。加上花生豆和黄瓜条,肯定不够百味,再一看那斋面的卤,都是凉的不说,还啥味儿都没有。趁着还有力气,我出门找俗食吃去吧。坐进一家名饭馆,要了一碟盐水鸭,一碗鸭血粉丝汤,一笼汤包,南京特色,很不错。一边吃,一边想着这金陵古地。却叹:南朝盛世谁还记,六朝过后龙虎尽。台城烟雨今非昨,金陵梧桐绿仍静。天地阔,春烟末,日西落。憾秦淮石城阅未够,再来过。

出了小饭馆,肚里不饥,心中不急。抹了一把嘴,打了一个嗝,奔火车站回扬州宿营也。对了,还有饭后一袋烟。这下子,“春风万里扬州路”算是全走完了。看了计划中的景,吃了计划中的餐,诸事妥当。回家,洗照片,写帖子发帖子,供众人观之一乐。

(连载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