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头条一篇热帖《重庆18位外甥到舅舅家过暑假,一天吃掉16斤米:舅妈都想让位了》,看到那位老舅快乐幸福、又无奈疲惫的神情,很有共鸣感。

我的家庭也是个大家庭,母亲兄弟姐妹8人,父亲两房头兄弟姐妹10人。刚才盘算了一下,表姐/堂姐(妹)我30个,表哥/堂哥(弟)29个。

由此产生的下一代亲属中,喊我亲舅的8个,喊我堂舅/表舅的64个,喊我堂叔/表叔的52个,有血缘关系的下一代晚辈,116个,比梁山好汉还多了8个。

堂舅和表舅(身为8孩亲舅58孩堂舅表舅)(1)

这些下一代的孩子年长者已年逾花甲、小的刚会走路(当然,还有几个堂弟正在读研究生、中学),他们已遍布各行各业,所处区域有黑龙江、新疆、河南、山东、江苏、台湾、上海、北京等十几个省市,其中五分之一断了联系(主要是大姨、二姨这一支),五分之一的疏于联系,一半以上偶尔联系,紧密联系,在一个群里的,也有三十几个。

这样的家庭,堪称大家庭么?这样的盛景,以后还会有么?

1.“表舅表舅,逮到就揍;表叔表叔,逮到就撸。”

母亲这边大家庭的较圆满的聚会,是30年前,大舅从台湾返回的时候,远在黑龙江、新疆的大姨、五姨都拖家带口回来了。

大姨比我母亲大20岁,大姨的最大外孙子(喊我表舅),比我大22岁,这是和我年纪相差最大的晚辈。

在姥娘家聚会时,喊我表舅表叔的,多到我都认不全,他们都是我表姐、表哥的孩子,那时我最小,在人群中钻来钻去,被这些晚辈逮到了,就是一顿收拾,还不能还手,因为老家有句土话“表舅表舅,逮到就揍;表叔表叔,逮到就撸。”

作为表舅和表叔,被表外甥和表侄逗弄、戏耍,都是应该的,是不能生气的,否则会被笑话“没有长辈的样子”。

小时候,我在姥娘家被捉弄的时候太多了,我的名字都被村里人忘记了,统一冠以“四姑家的小街滑子”,谁都可以过来拧我一下、掐我一把。

那时,我听到“表舅表舅,逮到就揍;表叔表叔,逮到就撸。”时,我浑身就发冷,紧张得满庄跑。

2.逐渐承担了家族的联络责任

因为母亲40岁才生我,母亲排行老六,所以我是两边大家族中年纪较小的一位。

等我上了大学、参加工作后,也就义不容辞接过了两面家族,尤其是姥娘家族红白事务联系、通风报信的跑腿活儿。

和台湾大舅、新疆五姨、黑龙江大姨等远路亲戚的联系,都是我,结果联系联系,把自己联系到新疆了,找了个新疆阿勒泰的老婆。

姥娘家这边,亲戚之间偶尔有个摩擦、拌嘴、想不开,我知道了,也会积极协调缓颊,帮着圆场,前后穿梭,基本都能不辱使命。

喊我表舅表叔的晚辈,很多都比我大,一开始对我戏谑多过尊重,我18岁以后,又办了不少家族事情后,他们再见到我,都是毕恭毕敬,一口一个表舅、表叔的称呼我,我也在家族传承中,体会到了亲情的温暖和责任。

2020年,台湾大舅家二表姐回大陆时,我全程陪同往返,工作之余,在东海、邳州、徐州、老家安排了几场姥娘家亲友的聚会。

作为年轻的老表,我都年逾不惑了,看着一个个老去的表哥表姐,一个个不断成家立业的表外甥和表侄子,也是感慨时光如流水,一去不返。

3.努力做好58个孩子堂舅/表舅、52个孩子堂叔/表叔

还有十几天就45 岁了,大家族的兄弟姐妹,也与时俱进、与时俱老,他们的人生基本都定型了,有的已经不在了,大部分都在奔五奔六奔七的路上,116个晚辈正在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路上。

作为早几年从农村走出来,考试改变命运的我,成了一部分晚辈的榜样。

对于这些孩子们,在中考高考、求学、求职、就业、婚姻生活等方面,我也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因为出来一个、成才一个,不仅自己可以跳出农门,就带动了一个家庭。

“表舅、堂舅”,虽是一个冠冕堂皇的身份,责任大、压力也大。

因为他们的母亲,就是我的表姐、堂姐,都是看着我长大的,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我从没拿她们当外人,我们又扯不断的血缘纽带。

对于他们的父母,我完全不必藏着掖着,有什么话,都可以直接说。该训的训、该骂的骂,毫不客气。

堂姐、表姐和自己亲姐,也没啥区别,我给他们的建议错了,他们也不能说我啥,因为我作为舅舅,问心无愧。

而对于堂侄女和表侄女,有时我看不惯,反而不敢怎么说,因为中间隔着一层表嫂和堂嫂,说轻了、说重了,都不太好。

一个表外甥性格外向,做事有激情,目标远大,又能吃苦,在高考的关键时刻,父母争吵闹离婚,眼看着要掉链子,我赶紧去劝和灭火,后来孩子以全省1400名圆满考上了东北的一所985,毕业后根据他的性格特点,给他建议,通过短平快方式,5年下海赚了第一桶金,现在30岁不到,三座城市五套房子,事业正隆,踌躇满志。

另一个表外甥,性格沉稳、低调不张扬,不太喜欢读书,耐得寂寞,本科毕业后,建议他援外,在中东干了五六年,成了项目经理,又在上海惠南镇经济适用房项目干了五年,这十年的驻外经历让他从行业小白,成为单位的中坚力量。

一个堂外甥,高考成绩不佳,江苏以南的学校很难选,只能上个大专,建议他选了东北一所学校的二本,本科毕业,又读了研究生,毕业后以硕士身份毕业回到了徐州,上岸了。

当然也有几个堂外甥,找我建议,但没听我的,一个江苏省排名140名,不敢报考同济的土木专业;一个不敢冲同济大学医学院,结果上了徐州医学院的医学影像,有点可惜。

一些堂外甥、表外甥毕业后,在工作之余,我也鼓励他们积极迎考几个证,有备无患嘛,有好几个一建、二建、造价、咨询、电气等专业证都到手了。

一个表侄女,高考成绩不错,在南京财大和上海财大选择上犹豫,我建议上海财大冲一下,结果成功了。

一个表外甥,老实得要命,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但爱学习,爱考证,索性建议他一门心思考各种证,七八本证书到手后,现在家里,直接躺平退休了。

我小叔家堂弟从扬州大学毕业考研时,我推荐他考矿大的建筑电气自动化,这是个枯燥专业,但毕业后收入稳定,目标就是徐工集团,今年已经就业。

4.八个孩子的亲舅舅

对表外甥、堂外甥操心,对喊我亲舅的八个孩子,自然也得操心,希望他们过得好,少走一些弯路。

四个姐姐,一家两个,五男三女,大的1988年出生,比我小11岁,小的2006年出生,比我儿子大一岁。

时间很快,曾经的眼前的八个孩子,呼啦啦长大的,五个已经结婚,今年9月底前,共生养了9个孩子。

当年,我们的底子太薄了,父母没有给我们姐弟任何财富积累,只有靠自己。

每个姐姐都因为孩子,被计划生育压得喘不过来气,孩子十几岁,才缓过来,接着就是孩子们的中考、高考、找工作、买房、装修、找对象、结婚、生孩子、带孩子........

这同时,还要照顾中风两次卧床的父亲和精神不济的母亲。

寻常家庭遇到的酸甜苦辣、痛苦和绝望、贫困和挣扎、节衣缩食和团结互助,我们都经历过。

八个孩子从襁褓、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童言无忌、小学中学大学.......这一路,我们都看着过来的。

即便是四姐家的两个孩子,也在老家生活了5年,习惯了老家邳州的饮食和风俗习惯。

对于八个孩子,我基本是一视同仁的,希望他们健康成长、知书达理、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我在读大学时,就省吃俭用,买了成套的名著、童话故事、寓言故事、作文等,想培养盼盼、旺旺,结果这两个人舍不得看,说怕看坏了,给锁了起来,真是穷人家的孩子。

八个孩子中,五个完成了大学教育,还有一个在上中学,成绩不错,考大学问题不大。

两个下学,一个家庭主妇,一个上了职中,也自食其力了。

孩子禀赋不同、目标和努力程度不同,结果自然也不同。

这八个孩子,四姐家的两个和三姐家的老二,读书有天分,其他的也不可强求。

能听从建议的,我就给指条路,无论是读书、就业、工作,还是生活。

他们前面的四个,也都30 岁了,生活阅历、工作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以前可以严加管教、声色俱厉,现在也只能和他们商量了,遵从他们的意愿,稍微指点一二了。

人生路上,该走的弯路、该受的苦,有时避免不了,遭遇挫折,也是一种成长吧?

总之,是希望我这个唯一的舅舅,能发挥点余热,尽可能地推送他们一程,

5.八个孩子对我的回报

大姐家的两个孩子,是我从小带大的;二姐和四姐家的孩子,我是看着长大的,那四个基本也长在大姐家里,出来进去得很熟悉。

三姐因为长期和她公婆住在一起 ,来我们家次数不是很多,两个孩子的朋友圈,还是在他们村里多一些。

我一直把他们当作小孩子,直到我读研后、要离开家的某一天,八集圆盘道汽车站定点发徐州的车,人拥挤的时候,需要提前定座位。我们团圆饭做晚了,我吃得有些着急,怕车上没了座位。

大姐让两个孩子骑着车子先给我去送行李、抢座,让我大罗罗的架子慢慢吃。那一次,我鹅行鸭步、气定神闲地走到汽车站,两个孩子果然都给我安排好了,那一次,才有了当舅舅的感觉。

我在上海安家后,他们组团也来过上海,白天我带他们到外滩、东方明珠、城隍庙,晚上就在家里打地铺,他们那时已经长大了,懂事了,给我带了不少家乡的东西。

再后来,他们来上海看我的时候,都是大包小包带东西过来的,有的临走前还给我沙发底下塞钱;有的过来帮我带孩子,有的是我老婆病了,喊她们过来轮班照顾舅妈。

这方面,她们从来是有求必应,不打折扣,自带干粮、自掏腰包,事去了无痕,都比较实在。

给几个外甥介绍过工作,有好的,他们就干得久一些;不好意思,他们跳槽了,也不敢跟我说,怕我碍于朋友的面子,批评他们。

他们虽然参加工作十来年了,还是保持了淳朴踏实的本色,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可惜的就是,灵活度不够,学习能力不强,也不爱深钻研、刨根究底。

几年前,我曾想劝他们多花点精力考个证,想想职业以外的副业、后路,居安思危,他们还是觉得这事情距离他们还早,或者他们觉得再思考、再奋斗压力太大、不可知因素太多。

只能说,人和人之间是有差别的,天赋、性格和追求是有天花板的。

表外甥、堂外甥中不乏有优秀的、天才型的,但亲外甥中,还是略显平庸了,当然我本身也很平庸,不过是会读书、会考试、能专注、能持之以恒罢了,说白了,也不过是一个勤苦的人,没什么可以炫耀的。

苏轼曾有云,"但愿吾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话说得很有哲理。

天赋异禀、聪明能干的孩子,成了别人家的孩子,逐渐离家远行,一年回不了家几趟。而相反,资质普通、但厚道踏实的孩子,反而会守着父母,终老一生。

这些年母亲渐渐老去,八个孩子中,成家立业的四个孩子,都很孝顺,有的帮着安排姥娘的养老问题,有的直接参与进来,带姥娘洗澡、礼拜,有的定时不定时去看他们的姥娘,给买一些罐头、花生奶、车厘子等东西。

节假日在老人家跟前走动,带去的孩子们,也给老人带去了很多慰藉,次数比上海的我,勤快多了,也比我孝顺多了。

此次母亲突然老去,孩子们也纷纷从工作岗位,迅速回到了家中,帮着料理后事,还细心地拍了一些录像,供我追思,让我少了一些牵挂、多一些内疚。

他们这几个孩子,平凡普通、能力一般,关键时刻,却能用得上,发挥作用,为我们尽孝尽力,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想到这,还是大家庭好,还是外甥多了好。

而身为8个孩子的舅舅,一路走来,没了疲惫,收获的是满满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