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坟祭拜祖先(清明扫墓祭祖对家族传承的重要性和怎样才会容易得到祖先的保佑)(1)

今天又是清明节了,这是中国人十分重视的一个节日,我们广东粤西这边的风俗习惯,年可以在外面过,但清明一定要回家扫墓祭祖,无论你是有钱人还是没钱人,都不例外。

但是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有很多人没法回家扫墓祭祖,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今年清明没法拜祭,也可以推到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回家拜祭。

扫墓祭祖,原本以为只有南方广东人才重视,现在发现北方人也开始重视了,甚至比南方人还重视。听他们说一年要拜二次,叫上坟,我们广东人叫拜山。

北方人拜二次,一次在年头初几,另一次在中秋节戓国庆节放假期间。

对于上坟或拜山和祭祀祖先,有的人认为这是封建迷信,其实这样认为是不对的,没有他们,怎会有你呢?人不能数典忘宗,要懂得感恩。扫墓和祭祀祖先,这是寻根问祖,祖先就是我们的根,只有根好了才会枝繁叶茂。

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忘恩负义的人和不孝儿孙呢?其实就是做父母的错,没有认识到扫墓祭祖是对子孙后代生衍不息的重要性。

现在有很多轻人对扫墓和拜祭祖先,中意就去,不中意就不去,做父母的也不要求,这样慢慢就会淡忘和不重视了。

我妻子有个表哥,有两个儿子,都三十多岁了,清明很少去扫墓,也不出去打工,长期在家里玩,都是干一些捉鱼摸虾的事,妻子表哥家建有一栋三层高的楼房,装修也不错,妻子表哥家也不是很有钱,两夫妻都在深圳打工,两个儿子至今都没有一个娶老婆。

我有个老乡,生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一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命。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不但命不好,还晚景凄凉。大儿子不在他老家建房,而是到女方家建房,二儿子和三儿子也不入厂打工,三儿子经常偷东西,被派出所捉去坐了几次监,出来又入去,反反复复几次了,又不是偷很贵重的东西,就是偷电动车之类。小女儿也结婚了,当时建楼,老乡借了几万元给她,早两年老乡老公生病要钱用,问女儿要钱,她女儿说现在没有,也不知什么时候才有,后来没多久她老公就去世了,听说因为得了癌症。

有年清明节,我问老乡,你儿子回家扫墓了吗?她说没有,她还说她一家已二十多年没有回老家扫过墓了,以前在海南种菜卖,赚了点钱,现在什么钱都没有了。

当她说她一家二十多年都没有回过老家扫墓,我就明白了。

一棵树,无论你现在长得再好,再怎样枝繁叶 茂, 如果根坏了,终将会枯萎。

拜祭和敬仰祖先,是中国人特有的传统,是感恩和传承。

有人说,你拜了祖先不一定会发,但你如果不拜,就一定没得发,我觉得有道理。

那作为祖先的后代,怎样才会在那么多人之中发你,而不是发别人呢?

那就要把个人的格局打开,要发愿,假如你有能力,你一定会真心为家族和宗族谋利益,定要光宗耀祖,为社会作贡献,要在祖先面前表明心迹,不能只想着自己发财,这样祖先发你的机会就会比别人大。

这是很多人没明白的,我年年拜,祖先怎么就不发我呢?因为你想的只是自己,而别人想的是大家。

我父亲三姐弟,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在父亲只有几岁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之后奶奶也改嫁了,叔叔过继给村里一户人家,父亲就到他舅父家放牛,父亲姐姐也给別人做童养媳,小小年纪也嫁人了。家里祖先的墓,十几年都没人拜了,这是何等的凄凉。到了父亲二十多岁才回到出生地,娶了我母亲生了我三兄弟。

我后来知道父亲这段经历后,很受感触,我发誓,我会用我一生的努力来弥补父亲当年的过失,每次清明扫墓祭祖,我都非常重视,要买很多金银纸钱烧给祖先,不会随随便便,也会叫上儿子一齐回家扫墓。

我现在都50多岁了,自从懂事以来,家里清明扫墓,只有一次没参加,就是在深圳的楼房刚建的那年,因为确实走不开,父亲也说,你建新屋就不用回来了。

今年虽然有疫情,但我所在的深圳光明区和我的家乡高州都是低风险区,没有疫情发生,所以我还是回来了。

那我的人生有什么发愿呢?有两个,假如将来我有能力,我会出资500万把我姓李的祠堂建好,因为我家乡同宗族姓李的有几千人,祠堂在60代拆了建小学后,至今都没有重建有。另一个愿望就是在家乡的荔枝公园建一个图书馆,买各种各样的书,因为我是一个爱买书和爱看书的人,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重视知识和终生学习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和格局,从有所作为到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

清明上坟祭拜祖先(清明扫墓祭祖对家族传承的重要性和怎样才会容易得到祖先的保佑)(2)

至于能否实现呢?就要靠我的努力和祖先保佑了。但愿能够实现,这是我后半生的两个理想。

欢迎关注,评论,点赞和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