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仪式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这次大阅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16次大阅兵,是继1981年华北军事大演习阅兵后,中国军队时隔36年第二次在天安门以外地区举行阅兵,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解放军第一次以纪念建军节为主题的阅兵。让我们一起来细数这次阅兵的亮点。

朱日和阅兵的特点(细数朱日和阅兵的六大亮点)(1)

亮点一:沙场阅兵更体现实战性

这次以庆祝建军节为主题的盛大阅兵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就更体现出实战性。

朱日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朱日和镇。占地1066平方公里。这里地形复杂,分布着哈尔德勒山地、都新草原、乌登草原、察汗敖包丘陵、杭盖登吉丘陵等,由沙漠、草原、山地、沟壑等组成,具有独特的排兵布阵优势。

“朱日和”系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心脏”。它是亚洲最大、解放军最先进的陆空军军事训练基地,被称为东方的“欧文堡”。它也是我军首个“复杂电磁环境应用系统”和唯一“联合作战实验场”。空间宽阔,而且其场地设置也更便于展示现代化武器装备及战术动作。

亮点三:联合作战提高核心战力

这次阅兵在中央军委领导下,以中部战区为主组成阅兵联合指挥部,对受阅部队实施统一指挥。阅兵按照新的军事力量体系确定参阅兵力和受阅序列。在阅兵的组织编排上,采取群队结合、人装组合、空地联合的方式,9个作战群按作战编组接受检阅,囊括了全军所有的军兵种,作战编组涵盖几乎所有作战领域。

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及人员从数量规模型转向质量效能型,从人力密集型转向科技密集型,以精锐作战力量为主体的联合作战力量正在形成,体现出新型军兵种力量联合编组及作战运用能力,也体现出未来战争中体系作战及联合作战的方向。同时,不断加强信息作战、特种作战、海空作战等方面的能力,提高中国军队的核心战力。

亮点四:护旗、着装、队形等大改变

这次阅兵4个军种官兵联袂组成标兵方阵护旗,增加了火箭军,这在人民军队阅兵史上还是第一次。与以往天安门阅兵相比,这次护旗方队行进方式不同,以往是徒步,这次是乘车;队员不同,以往队员都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这次队员来自于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四个军种;着装不同,以往着礼服,这次是战斗着装;编队不同,以往护旗组由1列3人组成,这次由3列9车组成。

受阅队形也做出了相应调整。护旗方队呈楔形,突出了党旗、国旗、军旗三面旗帜。特种兵方队30辆全地形车组成箭簇形,体现了特种兵箭在弦上,时刻准备战斗的决心。敬礼角度也由原来的15度抬高到30度。

所有曲目都是播放录音,不安排军乐团、合唱队,也不搞群众性观摩。参阅的官兵就位的方式也不是以往的踢正步,而是采用跑步的形式。

朱日和阅兵的特点(细数朱日和阅兵的六大亮点)(2)

亮点五:纪念标识梯队精彩亮相

这次阅兵, 17架直升机组成“八一”标识;24架直升机绘出“90”字样,象征着人民军队走过了90年光辉历程。

最前面的“八一”字样由直-19直升机编成,紧随其后的“90”字样由直-10和直-19直升机混和编成,它们以低空飞过的方式接受检阅。

空中标识梯队由陆航部队的三支劲旅组成,它们都是具有光荣传统、执行过首都阅兵、神舟系列飞船回收搜救等200余次多次重大任务的英雄部队。涌现出“陆航尖兵”孙凤阳等先进典型,单独编成“90”字样。

“八一”中的“八”字样,由驻防在北京的陆航某旅编成,它的前身是1988年6月组建的全军第一支武装直升机部队,出色完成了98抗洪、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安保、首都国庆阅兵等数百次重大任务。“八一”中的“一”字样,由今年4月刚刚组建的空中突击某旅编成。这个旅的前身是陆航部队的第一个直升机团。他们先后圆满完成作战演习、科研试飞、抢险救灾等600余次重大任务,参加了我国第1枚导弹、第1颗人造卫星、第1艘飞船的试验和回收勘测任务。

亮点六:野战检阅凸显军队特色

这次阅兵最大的特点就是,军队的高级将领对部队的检阅。以前的大型阅兵,参加观摩的阵容相当豪华,不仅有党和国家领导人、老同志和高级干部参加,而且还邀请国际友人、驻外使节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而这次以纪念建军节为主题的大阅兵,更突出军队特色,参加阅兵的均是军队高层。另外,这次领袖完成检阅要返回检阅台时,官兵们依次喊出以前并不多见的口号: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这是新形势下政治建军的要求,是推进领导掌握部队和高效指挥部队有机统一的具体体现,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阅兵是展现武装力量建设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正如主席所说的那样“我坚信,我们的英雄军队有信心、有能力打败一切来犯之敌!我们的英雄军队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我们的英雄军队有信心、有能力谱写强军事业新篇章,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