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亲身体验是课堂主体性教学的基本原则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地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人物、演讲者和表演者;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地位是指导者、引领者、倡导者、导演和协助者因此,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和营造发挥潜能和创造能力的各种情境,激活课堂、激发兴趣,培养新时代的新型人才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打破旧观念,打破教师中心论,废弃简单的传授知识,如满堂灌、填鸭式、注入式等传统教学方法,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亲身体验是课堂主体性教学的基本原则。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地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人物、演讲者和表演者;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地位是指导者、引领者、倡导者、导演和协助者。因此,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和营造发挥潜能和创造能力的各种情境,激活课堂、激发兴趣,培养新时代的新型人才。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打破旧观念,打破教师中心论,废弃简单的传授知识,如满堂灌、填鸭式、注入式等传统教学方法。

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者,而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理应愉快地、自主地探究知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潜在力和创造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想方设法创设生动多样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自主求索,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创设教学情境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

一、 创设模拟情境

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可以把课堂加以简单的摆设和装点就可以变成了实验室、图书室、饭店、宾馆、超市等等。因为找来几个烧杯、试管、图书、杯盘、柜台、水果、蔬菜、商品等等非常容易做到。在这种摸拟的情境中上课,使学生们感到身临其境,更容易进入角色和语言情境。如“Body Language”,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等等课型都可以创设这些逼真的情境。如果把课堂当作旅行社或工作招聘的办公室,而梳子、电吹风等也很容易找到。学生和老师就更容易充当各种角色,如经理、同事、接待员、旅客、顾客、考官、面试者等等。

二、创设新异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接触新异刺激时,大脑皮层会出现优势兴奋中心,这时大脑的劳动处于紧张而愉快的状态。因此,教师应注重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紧张而愉快的气氛中汲取知识、掌握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如Environmental Protection一课,我们可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入到有森林有野兽的美丽大自然中,学生可在这种背景下即兴表演小品、短剧、对话、描述等等。譬如,学生可以举着树枝扮成树木,带上动物面具可扮演各种动物,另一些同学可拿着自制的猎枪、斧头、电锯等道具来扮演偷猎者、滥伐者等反面人物,让他们之间进行对话和表演。实践证明,这样的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发挥与创新,有利于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使新课标的主体性教学得到最大限度的落实。

三、创设问题情境

思维始于问题,问题诱发思维。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水平,创设恰当的具有逻辑层次的问题,使一个问题构成一个知识网络、知识体系、知识双重或多重层面以及扇形知识、弧形知识和放射型知识等等,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探究问题、寻觅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使学生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激活了兴趣,开发了思维。如:If you are a millionaire, what will you do? If there were no water on the earth, what would happen?一个小小的问题足可以引发无限的联想和多层面的思考,如:人类、动物、植物、各行各业以及他们各自的连锁反应。 而解决问题的也可以分为两种:积极的和消极的,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是对知识的复习与拓展,而且也是对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的思索与洗礼。而事实上知识学习一定要寓于道德教育与思想修养之中。即使再简单的问题也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 如Avril’s 的歌曲Complicated或Best damn thing,都可以创设无尽的问题,如:1.What’s the title of the performance? 2. Who is the performer?

3.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her?

4.What’s your feeling when you enjoy the performance?

5. What’s your comment on her singing and acting styles?

6. What can you imagine after you watch her performance?.等等。

四、创设非直观情境

怎样就非直观性教材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实践中证明是一大难题,并且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无疑将会促进素质教育下的新课程改革。

随着英语教学的不断改革,英语课程标准深刻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教学理念,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教学思想。由于高中教材明显区别于初中教材,词汇量、篇幅、内容难度都有质和量方面的大幅度增加,充满了许多非直观内容和抽象概念。那么,怎样根据这样的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教学呢?

第一、地理概念地图化。

根据地理位置、方位对比、地貌特征、气候特点等,可绘制相关的地图、图表、线段、图解等等,把这些非直观内容和抽象概念形象化、生动化,使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高二英语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中对The United Kingdom的了解,我们可以讲述英国的四个王国和爱尔兰共和国的地理位置、首都位置、方位关系、地貌特征、气候特点、气候成因、矿产资源、工业农业、风土人情等等。然后再讲述各种英语的在全世界的地理分布。用上述方法可以使这些内容形象化和生动化。

第二、科学概念直观化。

针对各类科普知识、社会科学、生态科学、农业科学、饮食科学等的不同内容和各自特征运用各种手法使这些知识呈现在或寄赋予具体的物化情境中例如: Nature is turning on us.有关人与自然的生态科学;Human Biology有关饮食结构与健康疾病关系的饮食科学;Work The Land有关农业科学家的农业科学经验。

第三、抽象概念具体化。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我们会用遇到许多抽象概念的词语,如:hunger饥饿,anger愤怒,excitement兴奋,disappointment失望,exploitation开发,conversation会话,communication交际,debate辩论,discussion讨论,introduction介绍,description描述,information信息,technology技术等。那么怎样让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和应用自如呢?我们可以把这些抽象词汇绘成图画、简笔画、漫画或其他符号。也可以用体态语言,如;动作、手势、手语等。

第四、 问题讨论图片化。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经常进行一些问题讨论。如:How to protec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s?(如何保护自然环境?)How to protect the natural balance?(如何保护生态平衡?)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uman beings and nature.(人与自然的关系)Why are all the animals the human beings’ friends ?(为什么动物是人类的朋友?)What’s are the objective law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什么?)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material civilization?(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是什么?)The values and meanings of life and living styles.(人生的价值与生活的意义是什么?)How to exploit the oceans, atmosphere and space ?(如何科学得开发海洋、大气和太空?)如果我们以图片、图表、图解、符号等形式把这些问题呈现出来,再附加一些资料、数据、词语和句型提示,学生们就可以在相对具体的情境中轻松自如地进行讨论、辩论、会话、演讲、表演、写作等等。从而避免了枯燥、空洞无着落和无处入手的无助局面。

第五、书面表达图象化。

英语写作是训练运用英语的最佳手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经常进行书面表达的训练。除了个别题材是看图作文外,大部分是文字材料。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打破定势思维,把文字转化为图画、图表、图解、符号等来引导学生进行书面表达的训练。这种训练方法可以使学生们有很大的思维和想象空间,给他们提供发挥与创造的机会。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具体做法是,首先让学生根据图文资料分组进行口语对会话训练,然后再过度到写作训练。把口语训练与写作训练有机结合的训练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得到双倍提高的效果。

此外,很多语音、词汇、句型、语法以及课文内容等等都可以转化为直观的材料而进行相应的情境教学。

总之,在我国素质教育全面推广和日益深入人心的宏观环境下,新课程改革主体性教学理念已经揭示了语言教学的内在规律并逐步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为了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和创造才能, 我们应尽可能地把非直观内容和抽象的教学内容呈现以各种形式,使之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和趣味化。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思维和想象空间,给他们提供发挥与创造的机会。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