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汪精卫的小儿子汪文悌前去祭拜父母,而此时他已经77岁了。

当他看到父母的跪像时,静默了好久,最后才深深地叹了一口,最后含泪离去。

而汪文悌在离去之前说了一句话,让人感觉到了他的心酸与无奈。

那么,汪文悌在汉奸父母的影响下过的是怎么样的生活?离去之前的一段话又是什么?

汪精卫投降前嚎啕大哭(汪文悌祭拜父亲汪精卫)(1)

汪精卫夫妇跪像

国民大汉奸

提起汪精卫,大家会想到什么?是汉奸?还是卖国贼?

没错,他都是。

当年中国处于最困难的时刻,汪精卫做为一名中国人,不但不与祖国共渡难关,还和外人一起来欺辱自己的同胞。

汪精卫这种恶劣且低下的行为,使得他背负了千古骂名,除此之外,人们还在多个地方安了汪精卫与他妻子的跪像,要求他日日夜夜向所有因他死去的中国人民忏悔。

汪精卫投降前嚎啕大哭(汪文悌祭拜父亲汪精卫)(2)

汪精卫

与此同时,汪精卫的孩子也受到了影响,他们大多都在国外渡过了一生。

以上所说的这些都是汪精卫后期的形象,确实非常不雅观,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也有正义热血的一面

在批判汪精卫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曾经正义的他,同时也来寻找一下他转变的原因。

汪精卫于1883年出生在广东三水,清贫的家庭虽不能给他带来优渥的物质条件,但却能给他带来书香的沐浴

汪精卫投降前嚎啕大哭(汪文悌祭拜父亲汪精卫)(3)

汪精卫

因为祖上都是读书人,所以汪精卫幼年时期才得以饱读诗书,这也给他后面的学习奠定了思想基础。

可惜好景不长,在汪精卫十多岁时父母便双双去世了,而他只得在兄长家中讨食,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所以他生活并不好。

这种生活,使得汪精卫生成了一种敏感又自卑的性格,同时还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而这些都表现在了他叛国行为当中。

在汪精卫19岁的时候,他参加了广州政府举行的考试,并且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而这也是他多年寄人篱下生活中最快乐的一次。

汪精卫投降前嚎啕大哭(汪文悌祭拜父亲汪精卫)(4)

图源网络

经此,汪精卫开始变得有自信,逐渐表现出了青年人的意气风发。

凭着第一名的成绩,汪精卫开始被许多学校争抢,而他则选择了一个名气较大的学府,并在其中担任讲师,与此同时,中国革命也已经陆续展开了。

后来,汪精卫在友人的建议下,辞去了讲师的职位,他决定去日本留学,等归国后再参加革命,但也就是因为这次留学,让他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汪精卫怀着对革命的向往和好奇,在日本结识了许多朋友,并且还认识了孙中山先生

汪精卫投降前嚎啕大哭(汪文悌祭拜父亲汪精卫)(5)

汪精卫

经历过多年寄人篱下的生活,汪精卫已经学会了如何去察言观色,他知道孙中山不是小人物,说不定还能借着孙中山改变自己的命运。

于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孙中山的好感,并且还在同盟会中混得风生水起。

但是这还不够,当汪精卫进入到同盟会后,他才开始发现自己的不足,想要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他想出名,更想当英雄

很快,汪精卫就找到了一个出名的好机会,那就是刺杀晚清摄政王载沣

汪精卫投降前嚎啕大哭(汪文悌祭拜父亲汪精卫)(6)

汪精卫

可是,因为此番刺杀行动是几个经验不足的年轻人一起决定的,个个环节都有漏洞,所以结果自然是以失败而告终,而汪精卫也被关进了监狱。

但汪精卫并没有被屈打成招,而是吟出了一句“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可谓是充满了霸气。

此句一出,几乎所有同龄的革命人士都开始以他为榜样。

在汪精卫已经抱了必死的决心准备赴死时,一场“武昌起义”救了他袁世凯亲手将他释放,还同他握了握手,并留下了一句话。

汪精卫投降前嚎啕大哭(汪文悌祭拜父亲汪精卫)(7)

汪精卫

“年轻人,我们还会再见面的。”

袁世凯确实看中了汪精卫,因为,他不仅释放了汪精卫,还给汪精卫做了高官,让他直接参与到了革命计划的制定当中。

从此,汪精卫就从革命的执行者变成制定者,他开始向自己的目标越靠越近。

汪精卫为了报答袁世凯的知遇之恩,选择和杨度一起主张停战,还主动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在袁世凯上任之后,他也因“护主有功”而飞黄腾达。

汪精卫投降前嚎啕大哭(汪文悌祭拜父亲汪精卫)(8)

汪精卫

但是,汪精卫却开始在权势的世界中沉沦,逐渐地失去了自己的初心,而他也开始向金钱和权力看齐,“义”则被他抛之脑后

汪精卫在担任高官之时,他还写下了“瓜蔓已都无可摘,豆箕何苦更相煎”此等意味深长的诗句,从此处,我们就可初窥他信仰的转变。

而汪精卫成为汉奸,就是从1932年他同意国民政府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开始的。

此番协定允许了日本军队继续在上海驻扎的要求,拒绝了中国军队在上海布防,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提供了便利。

汪精卫投降前嚎啕大哭(汪文悌祭拜父亲汪精卫)(9)

汪精卫

除此之外,汪精卫又陆续签了《何梅协定》《秦土协定》等,主动将华北送给了日本,而他的所作所为,终于引起了众多爱国人士的不满,于是,他便成为了众人刺杀的目标。

汪精卫选择签订这些协议,与他自己的性格和心理有着莫大的联系。

不可否认的是,当时的日本确实很强大,无论先进的武器,还是先进的思想,都是当时的中国比不上的。

而汪精卫就是只看到了这些才急于求和,他认为打仗就是给对方送人头,而他自卑的性格影响了他的格局

汪精卫投降前嚎啕大哭(汪文悌祭拜父亲汪精卫)(10)

汪精卫

但是,他没有看到,当时众多的爱国人士和党派都在自发的反抗,也没有看到他们凝聚起的强大力量。

所以他认为中国必败无疑,为了保住小命,他选择签订了这些耻辱的卖国条约。并且,在他已经做出亲日仇中的行为时,就已经开始宣传“东亚联盟”理论了。

后来他成立了汪伪军,这些好坏不分的二鬼子,给爱国人士和共产党的抗日行动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短短两年时间,伪军就从将近八万人,增加到了五十万人,由此可见,汪精卫给抗日战争带来了多大的麻烦。

汪精卫投降前嚎啕大哭(汪文悌祭拜父亲汪精卫)(11)

汪精卫

知道日本对重庆实施的“重庆大轰炸”吗?

因为汪精卫的建议,导致重庆死伤无数,不死的也半残了,而剩下的,就是精神出了问题,一生都在痛苦中度过。

那么,汪精卫这样的大汉奸,爱国人士就没有什么行动吗?难道就仅仅是将他认做刺杀的目标吗?

死有余辜

汪精卫的卖国行为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汪精卫投降前嚎啕大哭(汪文悌祭拜父亲汪精卫)(12)

汪精卫夫妇跪像

可是有意思的是,汪精卫就是畏惧死亡才选择亲近日本背叛同胞的,但没想到日本人用完他就想把他丢了,使他成为了众矢之的。

而在他漫长的被刺杀史中,有两次非常出名。

1935年,汪精卫在国民党南京中央党部被刺杀,当时他和妻子陈璧君正在处理公事,但他比较幸运,刺客的三发子弹都没能拿下他的命

不过也不是一点收获都没有,其中一发子弹打进了汪精卫的脊椎,久久不能取出,到最后,这发子弹引起了汪精卫的多发性脊骨瘤肿,使他死在了新中国建立前夕。

汪精卫投降前嚎啕大哭(汪文悌祭拜父亲汪精卫)(13)

汪精卫

1939年,一位杀手潜到汪精卫的卧室,对着床连开数枪,不过这次汪精卫却一点事都没有。

因为,汪精卫将房间让给了前来做客的朋友,而他的朋友就这样当了他的替死鬼。

后来,抗日战争即将接近尾声,明眼人早看出了谁输谁赢,汪精卫自然也看出来了,于是他果断逃到了日本。

汪精卫到了日本后,曾经留在他脊椎里的子弹开始发挥了作用,起先只是偶尔疼痛,吃些药就可缓解。

汪精卫投降前嚎啕大哭(汪文悌祭拜父亲汪精卫)(14)

汪文悌与汪精卫

可时间久了,仅仅靠药物已经不能缓解汪精卫的疼痛了,只能通过动手术或者打针才能缓解。

但汪精卫终究是伤到了根本,他临终前,让妻子陈璧君将他的尸身埋到故乡的土地里。

陈璧君将汪精卫的尸身带回中国后,还特地举行了葬礼,但因为他的名声太差,即使陈璧君以高价请人参加葬礼,也没有多少人愿意,谁都不想沾得一身腥。

陈璧君也知道国人对汪精卫的憎恨之情,为了不让他人轻易挖出他的尸身,陈璧君还特地将5吨重的钢筋混凝土浇筑在汪精卫的墓室中

汪精卫投降前嚎啕大哭(汪文悌祭拜父亲汪精卫)(15)

汪精卫

但她完全低估了国人对他的怨恨,汪精卫下葬仅仅才过了十个月,他的墓室就被愤怒的国人用炸药炸开,并将尸身也烧毁了。

而陈璧君也没有什么好下场,她被判处了无期徒刑,最后因心脏病和肺炎死在监狱中,直到最后也无人送她最后一程。

陈璧君死后,狱警将她的骨灰,交给了陈璧君的小儿子汪文悌。

根据记载,汪精卫和陈璧君一共生育了6个孩子,那么,除了其中有一个中途夭折之外,另外5个孩子最后都如何了呢?

汪精卫投降前嚎啕大哭(汪文悌祭拜父亲汪精卫)(16)

汪精卫与蒋介石

不同结局

长子汪文婴,于1913年在法国出生,他一回国就进入了政府工作,并且还过着太子爷的生活。

但不得不说,汪文婴确实很有远见。

因为,他在日本投降之前就将大批私人财产转到了海外,所以,即使他在抗战胜利后蹲了两年监狱,但刑满释放后,他也依旧在国外过得很潇洒。

只不过,汪文婴再也不敢回到中国了,在国外也不敢用自己的真名,一直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不少人是在他死后才在墓碑上看到了他的真名。

汪精卫投降前嚎啕大哭(汪文悌祭拜父亲汪精卫)(17)

汪精卫夫妇跪像

长女汪文惺她是五个孩子中主动反对父母通敌叛国的孩子,不仅如此,她还主动参加了革命活动,与爱国人士来往密切,所以她在抗战胜利后并没有被国家惩罚。

不过,汪文惺后来仍然选择了出国,最后在美国去世。

二女汪文彬则因为父母是汉奸的关系,幼时就被他人绑架,因此受到了不小的刺激和伤害,所以她最后也是选择了出国,并成为了一名修女。

而小女儿汪文恂与父母最亲近,所以在母亲被关进监狱后,她还在想方设法的营救,但不知是什么原因,她在领取母亲的骨灰时并没有出现

汪精卫投降前嚎啕大哭(汪文悌祭拜父亲汪精卫)(18)

汪精卫

小儿子汪文悌因为年纪较小,抗日战争胜利时也才不过17岁,所以他仅被判处了一年零六个月的有期徒刑,缓期五年执行。

汪文悌出狱后,便来到了香港自主求学,而他也因此走上了一条,与兄弟姐妹们完全不同的道路。

因为汪文悌天资聪颖,加上他勤奋好学,所以最后考入了香港大学,并在大学中潜心研究,后来终于学有所成,不仅成为了桥梁专家,还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建筑人才

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刮到香港,汪文悌将钱投进大陆新兴的小企业,为其注入了新鲜血液。

汪精卫投降前嚎啕大哭(汪文悌祭拜父亲汪精卫)(19)

汪精卫

并且,因为汪文悌在香港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当时不少人都跟他一起投资了大陆的企业。从这个方面来说,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2005年,77岁的汪文悌回到家乡祭拜父母,当他看到父母的跪像,和石碑上“通敌叛国”的字样时,一句话都没说,只是静静站着。

汪文悌看似很平静,但从眼角滑落的泪珠却出卖了他,随后,汪文悌擦去眼泪,向父母的跪像低下了头。

周围的人知道,汪文悌是汪精卫的小儿子,但他们也知道,汪文悌是有名的桥梁专家,是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所以对于他的到来,众人都没有说什么。

汪精卫投降前嚎啕大哭(汪文悌祭拜父亲汪精卫)(20)

汪精卫

在临走时,汪文悌才说道:“做错事,就应该受惩罚,谁都一样,即使犯错的人是亲生父母,也应该受到惩罚。”

但说完之后,汪文悌本就佝偻的背脊显得更弯了。由此可见,汪文悌对父母是爱恨交加。

他既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又怨恨父母通敌叛国的行为,所以他为了不让国家难做,也为了尽孝,只得选择这种方式祭拜父母。

祭拜父母体现了他的孝心,而那番话则体现了他的忠义,他没有办法选择出身,只能背负着父母犯下的罪孽渡过余生。

汪精卫投降前嚎啕大哭(汪文悌祭拜父亲汪精卫)(21)

汪文悌

所以,他留下了“做错事,就应该受惩罚”这句话,来表现自己复杂的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