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今天的文章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

准备好手指,数数您孩子符合几条以下的表现?

  • 易受惊吓

  • 觉得

  • 被袜子的接缝或衣服的标签弄得很痒

  • 不喜欢惊喜

  • 在温和的教导下能学得更好,不喜欢严厉惩罚

  • 似乎能读懂人心

  • 使用很成熟的词汇话语

  • 能闻到到很轻微的怪味

  • 极具幽默感

  • 直觉很强

  • 如果白天很兴奋,晚上就难以入眠

  • 难以接受大的改变

  • 衣服被弄湿或沾到沙子要立马换掉

  • 提很多问题

  • 是个完美主义者

  • 能察觉他人的痛苦

  • 喜欢安静的游戏

  • 会提一些深奥而引人深思的问题

  • 对疼痛特别敏感

  • 不喜欢吵闹的地方

  • 能察觉微妙的变化(被移动的物体或他人外貌的变化)

  • 爬高处时会担忧是否安全

  • 没有陌生人在场时能有最佳表现

  • 对事物的感受非常深刻

如果孩子有超过13种上述表现,或者有1到2种上述表现非常显著,那么他/她可能就是高度敏感儿童。

什么是高度敏感儿童?

据统计,有15%-20%的儿童从出生就对外界非常敏感。他们的神经系统非常警觉,对一切事物的反应都十分迅速。不管是对灯光、声音、气味甚至是身边的人的心情,他们都能迅速感受到并且做出激烈的反应。这些孩子就被称为高度敏感儿童。

孩子多愁善感是什么敏感期(也许是高度敏感)(1)

但这些孩子并不是问题儿童,相反,由于有极其敏锐的感知力,他们普遍非常聪明、有创造力并富有激情,这些特征在早期就会表现出来。不过,他们也有自己的苦恼,比如,极易因为人群、噪声、突发状况和他人的不快而感到不知所措。

为什么孩子会高度敏感?

有些家长认为高度敏感是心理问题,或者是身体不健康的表现,其实都不是。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高度敏感人群的大脑有与众不同之处。

研究人员让18名高度敏感的受试者分别观看人在高兴、难过和平静状态下的照片,同时观察他们大脑的功能核磁共振图(fMRI)。

孩子多愁善感是什么敏感期(也许是高度敏感)(2)

结果如上图所示。和普通人相比,受试者大脑中的一些区域(图中标亮区域)在感受到他人情感时会更加活跃。当受试者看到他人高兴的照片时,大脑的前脑岛(A)、初级感觉皮层(B)、腹侧被盖区(C)和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显著活跃;当看到他人难过的照片时,大脑的脑岛(E)和背外侧前额叶皮层(F)也变得显著活跃。这些脑区和我们的意识、感官信息整合、行为规划和同情反应相关。

可见,面对同样的外界刺激,高度敏感人群的大脑会出现比普通人更加激烈的反应,这就放大了他们对外界的感受,使得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异常敏感。高度敏感并非一种心理或生理疾病,就像有些人怕痒而有些人不怕痒一样,是因人而异的特质。

不过,高度敏感儿童在生活中会比普通儿童拥有更复杂的感受和情绪,因此也会面临更多的困难和烦恼。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又该注意什么?又该如何处理呢?

如何陪伴高度敏感儿童?

将敏感视为一种天分

如果孩子一直哭闹,拒绝或不好意思参与正常的社交活动,父母可能会觉得特别疲惫或生气。与其把孩子这种“敏感”当作天生的缺陷,还不如将它视为独特的天分。许多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家、改革家和孩子都很敏感,他们在各种领域都有特殊才能。卡罗·荣格(瑞士心理学家)、约瑟夫·坎贝尔(美国比较神话学大师)、亚伯拉罕·林肯(美国第16任总统)和埃莉诺·罗斯福(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的妻子)这些伟大的思想家都是高度敏感的人。

亲子协作

敏感的儿童在完成任务时通常会表现得更好,而与大人合作无异于让他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可以避免情绪崩溃导致的冲动行为,如发脾气、大哭或大喊大叫。在和孩子协作的过程中,父母可以了解令他们感到不适的事物(如:人群),避免孩子接触这些事物,并教他们如何应对焦虑(如:进行深呼吸)。这些过程可以请专业人士提供帮助。

关注孩子的能力

高度敏感的孩子经常会感到不知所措或者沮丧,而且会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父母要时刻记住:孩子的高度敏感是一种天分。不要只见树叶不见森林。他们其实拥有非凡的创造力、感知力和敏锐的头脑,要学会欣赏孩子的这些能力,这样才能接受他们的一些异常表现(多愁善感、内向、挑剔、害羞或过度活跃等)。

接受孩子的独特

很多家长并不能接受孩子的这种特质,会想让孩子变得稍微“正常”一些,但是这种做法并不正确。作为家长,第一步就是要接受孩子的高度敏感,把这种特质当成是天赐的礼物。不管父母是否也有这种特质,都可以和孩子分享生活并共同成长。

营造平静空间

高度敏感的孩子极易受到家庭和学校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尽力为他们营造舒适的空间。可以在家里为孩子专门设置一个小角落,放一些他/她喜欢的玩具或文具,搭配合适的灯光、颜色、声音环境,这样孩子就能有一个空间让自己冷静下来。

温和约束

孩子虽然高度敏感,但也需要被约束和规范。尝试用温和的指示和清晰的界限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同时要尊重他们的感受。当然,这可能会比较花时间。举个例子,如果孩子到点了还不愿意睡觉,你应该说:“宝贝,我知道你还想玩,但现在很晚了。我们之前不是说好了8点睡觉吗?现在已经8点了。不如我们现在准备去睡觉吧?”,通过这种温和的方式才更可能让孩子接受约束,而不是一味地斥责或呼喊。

结识伙伴

高度敏感的孩子们通常能玩到一起,而且还能彼此帮助和鼓励。父母可能需要多花点精力和时间来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玩伴。

另外,给有需求的家长推荐一本书:

孩子多愁善感是什么敏感期(也许是高度敏感)(3)

《孩子,你的敏感我都懂》,作者是Elaine N·Aron,有中文版。它详细介绍了高度敏感儿童从婴儿、幼儿、学龄时期到青少年时期的特征和可能遇到的挑战,探讨家长个性如何影响亲职功能,并提供了如何养育敏感孩子的方法。有需要的家长可以买来看一看。

对于高度敏感儿童,家长只需多花一点耐心和信心,了解并接受孩子的特质,寻找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和陪伴,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都会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如果拒绝甚至厌弃孩子这种与生俱来的特质或者没有把握相处之道,则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多给予一点关爱和信心,高度敏感的孩子会成为你的贴心小棉袄。

参考文献:

http://hsperson.com/test/highly-sensitive-child-test/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creative-development/201106/the-highly-sensitive-child

Bianca P. Acevedo, Elaine N. Aron, ArthurAron, etc. 2010. The highly sensitive brain: an fMRI study of sensoryprocessing sensitivity and response to others’ emotions. Brain and Behavi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