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的成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洪水的成因?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洪水的成因

洪水的成因

洪水的成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对暴雨洪涝灾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破坏森林植被,引发水土流失。森林具有良好的蓄水作用,一方面森林可以截流降水,另一方面,森林的土壤渗透率高,蓄水性好。

(2)围湖造田,影响蓄洪能力。筑堤围湖,围江河湖滩造田等,会导致湖泊的数量减少,河流不畅,蓄洪能力大大下降,一旦连续性暴雨出现,大量的降水就汇流入河,造成河水暴涨,泛滥成灾。填湖造田是湖泊萎缩的直接原因,而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又兴起了围湖建房,进一步加剧了湖泊面积的减少。

(3)侵占河道,流水不畅。人类活动一方面不断破坏生态环境,致使大量泥沙流入河道,抬高河床,流水不畅;另一方面大量侵占耕地,使能够吸纳水分的土地面积不断缩小。一旦发生了大暴雨,河水猛涨,因阻水建筑影响,洪水下泄不畅,就很容易形成破堤、管涌,造成大量损失。

(4)防洪设施标准偏低。低。除黄河防洪标准为60年一遇外,其他大江大河大湖的堤防标准一般只有10~20年一遇,大部分城市防洪标准只有20~30年一遇。一旦遭遇历史罕见洪水发生,则必然酿成大水灾。

(5)大中城市过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加剧了城市洪涝险情。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天气和气候影响 地理环境和地势位置等:

(1)暴雨的发生主要是受到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系统的影响,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暴雨对社会的生产、生活是否造成灾害,则取决于社会经济,人口,防灾抗灾能力等诸多因素,因而暴雨灾害的发生不仅有其自然的原因,而且有其社会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能够产生洪涝灾害的暴雨被称为致洪暴雨,这是防灾减灾部门最为关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