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儒家的《中庸》,我们国人大多应该不陌生。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

1.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 天所赋予人的东西就是性,遵循天性就是道,遵循道来修养自身就是教。

中庸10句名言(中庸十则经典名句)(1)

2.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喜怒哀乐的情绪没有表露出来,这叫做中。表露出来但合干法度,这叫做和。中是天下最为根本的,和是天下共同遵循的法度。达到了中和,天地便各归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了。

3.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要广泛地学习,仔细地询问,审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忠实地实践。

中庸10句名言(中庸十则经典名句)(2)

4.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译文】凡事有预谋就会成功,没有预谋就会失败。说话事先想好就不会语塞,做事事先想好就不会感到困难。行动之前事先想好就不会内心不安,法则事先想好就不会陷入绝境。

5.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译文】 别人一次能做的,我用百倍的工夫,别人十次能做的,我用千倍的工夫。如果真能这样做,即便愚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柔弱也会变得刚强。”

这句话是说为了掌握某种本领或学识而宁愿付出百倍的努力;鼓励人们顽强进取。如果真能这样去做,笨的也会聪明起来,柔弱的也会变得坚强。

中庸10句名言(中庸十则经典名句)(3)

6.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由真诚达到通晓事理,这叫天性。由通晓事理达到真诚,这叫教化。真诚就会通晓事理,通晓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7.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译文】君子的言行能符合中庸的准则,小人的言行则完全违背中庸的道理。这是因为君子的言行时刻都不偏不倚;小人的言行违反中庸,因为小人的言行无所顾忌、无所畏惧。”

8.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译文】君子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要小心谨慎,在无人听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惧敬畏。隐蔽时也会被人发现,细微处也会昭著,因此君子在独处时要慎重。

中庸10句名言(中庸十则经典名句)(4)

这些话指出了慎独,有修养的君子不仅在公开场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在独处的时候更要注意和谨慎。

8.君子之道,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译文】实行君子的中庸之道,就好像是走远路,必须从近处开始,就如同是登高,必须从低处开始。

9.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译文】中庸之道不远离人。人去实行中庸之道却远离了人,他就不是在实行中庸之道。

10.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译文】君子身处上位的时候,不作威作福,不欺凌地位不如自己的人;君子身处下位的时候,不钻营攀附,不会乞求地位比自己高的人。端正自己不苛求他人,这样就没有怨恨,对上不怨恨天命,对下不归咎别人。

《中庸》是我喜欢读的国学经典之一,用心去体会,会有满满收获。

说说你喜爱的国学经典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