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清明节,我们举杯祭奠一下任老师!”与学长们聚餐,赵建章师兄提议。任恒俊老师于2014年11月12日离世已近三载,作为他的研究生,该说说老师之为师为学。

用童年治愈一生的樊老师(名家樊清)(1)

老师1941年8月生于陕西蒲城县,1962—1966年就读于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后到新疆巴里坤做行政工作十年。1977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读研,师从历史学家、文献学家郑鹤声先生。毕业后他没回离老家近的西北大学,也没去北京的中国公安大学,而是来到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任教。除了因为这里是全国史学研究重镇之一,有张恒寿、王树民、胡如雷、苑书义等史学大家,资料室藏书丰富外,主要是考虑石家庄离北京不远,便于到北京图书馆第一历史档案馆查阅清史资料,所以老师从1981年10月开始了在河北师院的教学与科研,后任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研究会理事,并与众多学子结下不寻常的师生情谊。

“任老师主讲《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清末官制》《中国近代史史料学》课程,他执教认真,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受到历届学生的欢迎和爱戴。曾荣获两次院级优秀教学奖,1992年因教学成绩突出,荣获河北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很多同学看来《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是一门干瘪无趣,难以出彩的课程。一些同学出于这种偏见,在没有接触这门课之前,就已然做好了备受煎熬的准备,然而在任老师功力深厚,充满睿智不乏诙谐的讲解下,这门课程竟然成了既启人心智又妙趣横生的王牌经典课程。”老师给我们86级讲《清末官制研究》选修课,没选上课的同学也去听课,占不上座儿的同学,下次早早起来去教室占座儿。

“一届届学生口口相传,以能听任老师的课为荣为幸!每一位有幸聆听过老师教诲的学生都感觉终身受益。多年后,当很多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学聚在一起回忆大学时代老师时,都有一个共同的记忆:站在神圣的讲台上,大脑中每每清晰地回放着任老师上课时的思想和语言风采,希望这样的回忆能带给自己足够的启迪和灵感。正是因为深受如任老师这样一批好老师的影响,河北师院历史系的毕业生大多视课堂教学如生命,既重视学科前沿和知识含量,更追求教学方式方法和课堂设计,把上好每一堂课作为自己一生至高无上、无怨无悔的追求;正因为如此,全省各地乃至全国各地的教育领域,始终活跃着为数众多的毕业于河北师院历史系的精英骨干;正因为如此,一届届河北师院历史系毕业生们,无论在何种级别的重点大学和研究院所被问及自己的大学毕业院校时,都会不无自豪、底气十足地回答:河北师院历史系。” 老师遗体告别仪式上武吉庆教授执笔的追悼文字,代表了很多学生的心声。

课堂外,“任老师对待学生可谓如师如父,亦师亦友,时刻记挂每一位学生。他与学生们感情十分笃厚。83级同学都记得,那年流感肆虐,任老师夫妇在家里熬好了板蓝根汤、姜汤、葱根汤,送到每一间宿舍,让每一位同学喝下一碗。诸如此类,数之难尽,想来让人潸然泪下。很多学生在毕业多年后,仍能得到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意想不到的问候,以致感到喜出望外、受宠若惊。有时老师到某地出差,学生们知道后会自发地全部聚齐,不无兴奋地去看望老师。而每当此时,师生们欢聚一堂、无拘无束、天南地北地吹牛神侃,宛如在庆祝一个重要的节日。”来秦皇岛,老师问询离异女同学的近况,说一人带孩子不易;以慈父般的爱一次次抚慰骤然失独学生的丧子之痛。

不少历史系学生都记得老师家的三代猫咪:毛色黑白相间的“黑格尔”,费得调皮的“费尔巴哈”和发出呢呢声儿的“尼采”,更记得蘸着陕西老家辣子香的饺子,和老师边吃边聊。即使工作后有苦闷有难题总喜欢还找老师唠唠,老师以理论以古往今来历史经验,以多年人生和从政经验,抽丝剥茧,让他们豁然开朗,其中不少成为老师的至交。老师常挂在嘴上的那些学生的确“多年师生成兄弟”了。

隔壁邻居、系里老师说整天有学生上门叨扰,你们不嫌麻烦呀?师母张润香老师说我们都喜欢学生。其实,学生们不断来家里,确实打扰老师的安静,挤占老师做学问的时间,且城市住楼房的人多讲究私人生活空间,人与人理性地保持着适度距离,可老师夫妇一直保留着乡村社会的热情淳朴,温暖学生的心,引导学生的路,何时想来都是为师的可贵奉献。

师恩难忘。2012年老师和师母被师姐赵艳玲夫妇接到承德住了一个多月,第二年我们也邀请老师来秦皇岛避暑。闻讯,河北师院历史系本科毕业生,尤其是82级83级学生,三三两两结伴来看望老师,在北京的师姐还专门开车赶来,欢声笑语,聚餐成了当年的大学课堂。老师还是那略带陕西味儿的口音和熟悉的神态,大家听老师侃侃而谈历史问题,感受老师那份家国天下情怀,仿佛找回了学生时代的感觉,也像在父母膝下兄弟姊妹快乐的相聚。所以当老师离世,很多学生悲痛不已,有的专程从张家口、承德等地赶来送老师最后一程。一位远在美国考察的学兄,得知消息,竟呜呜咽咽哭起来。

我们,老师谆谆教导倾情关爱的学生,那一刻都失去了这位父亲般的精神导师。

老师提起过他的师爷柳诒徵先生的一些事儿,后来才知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史学家、教育家、图书馆学家,学问久负盛名,在1948年南京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选举的第一届院士81人中,史学方面院士5人,分别是柳诒徵、陈垣、陈寅恪、顾颉刚和傅斯年。作为民国著名教育家,他爱才重才,悉心培植弟子,受柳先生学问、道德、人格、理想之影响,如吴宓等弟子“多能卓然而立”,人称“柳门成荫”。老师是否一脉相承了柳先生的为师之道呢?

“现代大学始终呼唤着教学和科研并驾齐驱、双双过硬的优秀教师,但一个严峻的现实是:两者得一者众,两者兼优者寡。然而,任恒俊老师无疑属于为数不多的教学与科研并重,且以教书育人为念的德教双馨的优秀教师和合格教授。”

用童年治愈一生的樊老师(名家樊清)(2)

老师在《近代史研究》《历史档案》《文史哲》《光明日报》等权威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其中《袁世凯署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考察》《清季武卫军考述》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与苑书义、董丛林两位教授合著《艰难的转轨历程——近代华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作为副主编编写了《中国近代化大辞典》,作为主要的执笔人参与编写《北洋政府总统与总理》《中国历史大事典》《中国近代史史料学》等著作的编写工作。

《谈北洋六镇的编练》《论辛酉政变》《新军差异与南北军阀的形成》等论文在史学界都有重要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曾业英主编的《当代中国近代史研究》(1949-2009)收录了老师多篇论文的观点。2006年我在北京参加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学术讨论会,与北京大学王晓秋先生的博士生聊起老师,他做北洋史研究,对老师论文史料扎实,持论精当甚为感叹。老师“学风谨严,考辩精微,每能以小见大,所论令人由衷信服,从而迎刃而解一些颇有影响的学术问题,成了很多同学走上科研道路时认真学习的模本和典范。从很多同学的学术论著中,依稀可见任老师当年的学术风范。为数甚多的同学之所以要考取中国近代史专业硕士和博士,并以中国近代史教学和研究为业,无疑也是受了任老师的影响和感召。”

老师著作《神奇的腐朽—晚清吏治面面观》在1996年作为《中华文库》丛书之一种,由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几年后价格翻四五倍,大有洛阳纸贵一书难求之势。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学术著作可读性不足,读者面窄,经济效益不佳的状况。该书以晚清七十余年官场历史为纵轴,截取众多历史横断面,从浩如烟海的近代史料库钩沉的丰富详实第一手资料为己所用,对晚清官场、相关社会百态、人性人情,复杂晚清政治环境展开“面面观”,对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分析入木三分,客观公允,对历史人物温情体恤又不失批判锋芒。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如在官场百态一章的节标题,“官场=市场,官场=戏场,官场=战场”。惜墨如金,寥寥数语,一针见血;短短几行,信手拈来,点到为止,以韵味十足接地气的生活语言,把相关近代历史人物展示得生动鲜活却无文学修辞性的夸张想象,比很多史学著作少书袋冬哄气,像和学生诙谐幽默轻松愉悦地在聊天调侃,不知不觉把人带入历史情景中。老师一直是个思想者,他看重思想贯通和观念突破,他从晚清政治文化和官场腐败的细节,来折射官场腐败之症结,提出要阻止和疗治腐败宿疾,不仅需要文化的整体深刻变革,且化腐朽为神奇的唯一途径是民主与法制的推进和实现。该书无论从思想观点、史料发现、论证严密、富有创见、语言表达等方面来看,《神奇的腐朽》都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学术精品,发人深思,给人启发。

著名评论家、学者解宝璋说《神奇的腐朽》:在过去对历史的叙述中,我们夸大了文化传统,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这本书可以起到矫枉过正的作用。我父亲生前最爱读老师这本书,新书都给他摸旧了。他总惊叹其构思精巧、语言风趣、内容新颖、考证精细!父亲问我哪里来的那么多新颖资料?我说是老师从他一座座史料高山上一斧子一镐头卖苦力刨出来的,是持守“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结果。众所周知除了考古,历史真相隐藏于史料中,史学研究要用史料说话,进行科学实证,因而史料的收集发现和鉴别考证是研究的关键和基础。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埋头查找阅读发现档案、典籍、笔记、书信、日记等史料证据,甄别分析谬误及成因,因此老师是故宫西侧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常客,扎在故纸堆里一连数月很寻常。1994年冬我写硕士毕业论文到一档查资料,值班馆员仍记得老师的勤奋和专注,说他每天都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那个。老师清贫节俭,晚上回到河北师院北京留守处房间里炉火烤馒头,就着咸菜和白开水吃。他对来北京出差顺便拜访他的刘爱民师兄说,炉烤馒头香得很呢,让他也尝尝,师兄说那场景令他感动难忘。

每次读《神奇的腐朽》,我不禁感佩老师浩繁史料背后的思想见解,我觉得老师的学品个性,与其乡党,写出“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雄奇史诗”的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非常相像,他们都是关中那片贫瘠热土哺育出的有大胸怀和崇高追求的铁骨铮铮的汉子!不论文学作品还是史学著作都需要这种个性和精神追求。

用童年治愈一生的樊老师(名家樊清)(3)

2013年老师在秦,夏夜小区亭子凉爽,象读研时老师给我和师弟上课,和我聊史学研究种种细微,年逾古稀他依旧激情澎湃壮心不已。的确,老师退休后,经大量增删修改扩充,《神奇的腐朽》更名《晚清官场规则研究》《非常规则—晚清社会的真实游戏》,分别由海南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在2003年和2012年再版。

老师也给我勾勒出庞大的研究计划。语重心长教导我不要追求论文数量,要坚实功底,厚积薄发。对问题思考钻研不十分深入成熟,没有独创,不要轻易动笔,更不要着急发表,不炒旧饭才有突破创新。论文发表一篇算一篇,篇篇都要是精品!否则是对自己学术声誉的玷污和对社会的不负责任。老师强调史学研究者要以文学家的语言、哲学家的追根朔源和历史学家的科学实证做研究,而大家知道老师在晚清政治史领域以微观研究见长。 海风习习,星空下我无奈苦笑。如今我们每年面临严苛的科研量化考核,老师这样的“十年磨一剑”难以持续,但我清楚老师一直坚守他的学术理念,且言行一致。

不同于建国后以马克思主义为史学理论武器成名的学者,老师这一代学者初入史学门槛最好的研究年华已被“文革”耽误。1966年老师大学毕业滞留一年未分配,后到新疆巴里坤工作十年,开始史学研究已至不惑之年,时不待我超越平庸试图卓而不群的急迫,且恢复高考后的新生代的青年学者正在崛起,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另一方面,史料的收集、发现和使用可以靠苦功夫,但对中西冲突交融的晚清政治史而言,获得史识运用于论著的历史观显得更加重要和艰难。原有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显然解释力不足,而西方启蒙思想也显得乏力,史学界受惠解放思想大环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各种新理论新观念纷至沓来,层出不穷,老师让我们读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他则钻研马克斯韦伯的《经济与社会》之类大部头西方著作,恶补理论先天不足,也试图为他宏大研究提供更为理想的理论支持,但谈何容易?言谈话语间,我知道老师对西方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困惑,老师时常对自己研究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说对晚清非常规则,或曰潜规则,“本书均有触及,可惜都只是皮毛。”“每次交稿,心中总是惴惴不安;2003年本书二版时,我在笔记上写了如果还有第三版的题目,列举了应补充修改的七八条。” 视之皮毛,因为老师曲高,他对平庸之作偶尔露出的不满、不屑甚至愤懑,必然伴随自己的是孤寂、困厄和煎熬,还有同行同事科研成果之众对他学术观念构成的震动和冲击。这时老师陷入沉思,常轻抚他的喵咪,这个精灵安静地卷缩在老师的怀里,像是很体贴地一动不动!老师一直艰难地在赶路攀登,路远山高,他所承受的精神孤寂和困厄艰难,其实是每一个严肃学者的宿命,以前如此, 将来或许也如此吧?!

老师是个随和温情的人,但时常冷幽默叠出自嘲,也顽童一样嘲笑那些史论都有问题的论著;他不满意自己的文字,就读周作人《知堂录》,揣摩周氏语言的自由松弛;或者去写书法,他那遒劲有力的毛笔字受到过启功和欧阳中石两位大师的熏陶。老师求来的中石先生的手书悬挂在中厅;也在荧屏绿茵场狂欢,我以为老师与其说是享受足球盛宴,不如说是暂时逃避下苦行僧式的科研,但如此也启发老师新颖的表达灵感,滋养反哺他文字的灵性,如《神奇的腐朽》曰:“官场战火延绵,烽烟遍地。皇帝裁判们不光掏黄牌、红牌,也叫暂停。”

老师是个近乎偏执的科研完美主义者,注定研究成果不会数量太多。进入新千年后,高校科研评价开始更重数量,评博导老师落选。老师虽淡泊名利,常对我们说:“学到深处气自平”,“没什么让社会科学工作者意外吃惊的”,但我们深知老师也是常人,不被眼前评价体系认可,对他恪守一生的学术观是个沉重打击,老师的落寞和痛苦可以想见,虽然老师从不对人流露和提及。

这是完美主义的完败么?但如果以史学界同行评价、社会认可、市场效益论,老师一生学术成就并不弱,老师又是何其幸运?!随着时间推移,他内心的痛苦或许已慢慢减轻。的确,精品之精,完美之美,永远是相对的。此生有限,学海无涯,老师心中的完美,他深知最终难以企及,况且有多少人能完全企及自己高远的学术理想?但在孜孜以求的过程中,老师以咬定青山般的坚持,留给晚辈后学永恒的学术风范和为师之道,成为我们的榜样和标杆!老师,希望我们和我们的学生如您,始终有“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坚守!

用童年治愈一生的樊老师(名家樊清)(4)

想唱那首歌:春天的花开了,老师我想你,你的恩泽如绵绵细雨滋润我心底;夏天的蝉叫了,老师我想你,你的教诲似凉爽的风轻拂我耳际……

斯人已去,风范永存!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本文原刊于《河北日报》在2017年11月3日副刊)

注释:

1、本文引号所引部分源自武吉庆教授执笔,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14年11月15日印发的《沉痛悼念任恒俊老师》悼文

2、《柳诒徵文化思想研究》,范红霞,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神奇的腐朽》,任恒俊,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96年版

4、《当代中国近代史研究》(1949-2009),曾业英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5、《非常规则—晚清社会的真实游戏》,任恒俊,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2年版

作者简介

用童年治愈一生的樊老师(名家樊清)(5)

作者简介: 樊清,河北洁源县人,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教授,硕土生导师,MPA硕导,河北省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主持多项省部级、厅级课题,在《宁夏社会科学)《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几十篇,其中《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哲学之维)等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全文转载,有专业相关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