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出自《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意思是,轻易许诺必定失去信任,轻视问题必定遇到更多困难。故而圣人总是重视困难,所以最终无难事。

曾仕强先生解读

夫轻诺必寡信。你看看那些随便答应人家,没有问题,没有问题,最后都是做不到,都是没有信用的,因为他讲没有问题没有问题的时候,他并没有了解事情的整个状况,等他看懂这个状况那根本不可能嘛,那不可能,你已经答应人家了。不是欺骗,而是没有信用,因为你答应得太快了。

多易必多难。你看着容易的反而越来越困难,你刚开始看到很难的,结果越来越容易。所以,我们一般人见大人物要小视之,才不会吓自己;见小人物要大视之,才不会去惹他。惹他,他反弹起来,你也是很麻烦的。

见难事要从容易处去看它,见容易的要想好像没有那么容易,要更加小心一点儿,这当中可能有很多隐藏的陷阱自己没有发现,这样就好了。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这样我们才知道,圣人做任何事情,都抱着一种不容易、不简单,要谨慎、要小心的态度,所以最后他都没有困难。

如果圣人说,我已经到这个地步了,谁难得倒我,这种小事情不用操心,那就是大意失荆州。孔明那么了不起,他怎么可能没有算到关公会失掉荆州?他老早就知道了,只是一开始,他处理得不是很理想,事后又很难去补救。

我们常常讲艺高人胆大,最后是吃亏的。精于游泳者才会死于水,看人家跳水容易得很,你去试试看,一栽下去就出不来了。另外有人说跳水不容易,看看气候,看看水流,看看今天自己的状况怎么样,这种人永远不会死在水里面。

圣人照理说不应该有难的感觉,可是他虽然是圣人,犹难之,还是不认为任何事情是那么简单的,还是多多少少觉得自己要小心,因为可能碰到困难。因此他“终无难矣”,即从来不会碰到难题。

轻诺必寡信还是轻诺必寡言(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1)

绣球花

傅佩荣先生解读

轻诺必寡信,轻易许诺的,一定很少能守信。我年轻的时候就犯过这个错。事情是这样的:我父亲有一个朋友,他在一家杂志社里面做翻译,接了很多翻译工作。我在当时是念硕士生,这位长辈对我说,你念哲学正好,我有一篇有关《荀子》的翻译,让你把它翻译成英文。当时我没有想太多,心里想《荀子》中文本还算清楚,翻成英文大概勉强也可以。简直是不知道轻重,就轻易承诺了。

承诺之后,我自己年轻的时候毛病很多,别人要我帮什么忙,我都一口答应,到最后很多事情都做不完。这件事呢,到了快交稿的期限,我就勉为其难,并没有做得很认真,等我把翻译的稿子交给这位长辈,他看了之后对我说,他非常失望。

所以这是我早期年轻的时候,觉得惭愧的事情之一,因为连带的让我父亲也受委屈了。如果我早先思考的多一点,知道自己时间不多,能力有限,就不要答应别人。但是答应别人的时候很爽快,一句话,没问题,后面可能就要花上半年、一年的时间去实践诺言。

所以从那一次以后我就学乖了,以后别人要我帮任何忙,在答应或许诺之前,我一定要先想清楚。比如说现在有人要我做什么事,我会说先想一想,尽快给你答复。否则,你不但没把事情做好,又耽误别人了。因为别人既然交给你做,他就没有考虑其他人了。等到时间到的时候你没做完,那别人怎么办呢?

什么叫做“多易必多难”呢?看事情太容易了,一定先遇上各种困难。有些事情看起来好像不会太难。比如说我在很多地方跟别人合作,去上课,去演讲,我都会特别注意别人所花的心思,包括海报的制作、现场的布置,加上宣传推广、让听众来参加等等。每一点我都心存感恩,为什么?因为我懂得老子这句话了,天下的事情没有容易的。

有一句话说得好,“事非经过不知难”。并且,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终。所以我们在下一集谈到《老子·第64章》有一句话就特别值得注意了,就是老子说的“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在结束的时候还是像在开始的时候一样谨慎,那么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失败。代表你要有始有终,一路认真做到结束。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圣人总是把事情看得很困难,以至于最后毫无困难。我自己年轻的时候很喜欢一句座右铭,叫做“举重若轻”,把重的东西举起来,好像它很轻一样。为什么?因为你有足够的实力,准备了很久,才有这样的能耐。

圣人不就是如此吗?所以圣人把所有事情都看得很难,也就是以一种“戒慎恐惧”的心态去面对自己所要做的每一件事。事实上,天下没有真正容易的事,因为容不容易是相对的。对于准备好的人来说,它是容易的。所以我们常常说一句话,机会是给准备好的人的。你准备好的话,机会一出现,你把握住,马上产生正面的效果。相反的,如果你没有准备好,再多的机会给你也没用。

轻诺必寡信还是轻诺必寡言(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2)

绣球花

南怀瑾先生解读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这是老子把人世间的经验累积起来,告诉我们,一个轻诺的人必定寡信。我经常告诫年轻的同学们,不可随便答允别人的请托。有人托你上街代买一块豆腐,另有个人托你带一包盐巴和糖,你都说可以,结果回来时都忘了,反而害得人菜炒不成,咖啡喝不成,误了别人的事。随便允诺所请则难守信。换句话说,观察一个人,如果是轻诺者,此人多半寡信。

历史上有“侠义道”之说,就是中国的“任侠使气”。喜欢讲义气管闲事的人又叫侠客,这类人脾气大,看不惯不公平的事,自己吃饱饭没有事,喜欢替别人抱不平,坐在家里也吹胡子瞪眼睛。这种“任侠”的人必定“使气”,因为养气不够之故。但是,一个真正“任侠”的人,一定是“重然诺”的。

历史上写季布“重然诺”,就是很重视承诺,你要求他一件事,他不轻易答应,只要答应就一定做到。

司马迁在《史记》上写的《刺客列传》,只举了荆轲这一个人的例子,其实历史上还有很多这样的事例。有人对于人家对自己的好处都不理,等到最后自己老母亲死了才对那人说,你一直对我好,我几十年都记得,为什么不理?因为还有母亲在,现在母亲过世了,我已无牵挂,现在我这条命也是你的,这叫做“重然诺”。所以为人之道,不可轻诺而寡信。人生在世,常想做很多事,帮很多人,结果一样都办不成,因为自己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论语》上面记载,子贡问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答道:“博施济众,尧舜其犹病诸。”想要布施,救天下的人,少吹牛了,救一个算一个,还算切实一点。有一些人动不动要学佛度众生,而事实上自己的太太或先生都度不了,还度什么众生呢?所以,学佛的人注意,随便发愿度一切众生,犯了一个戒,就是轻诺寡信,这是不可以的。

多易必多难”,把天下事看得太容易了,认为天下事不难,最后,你所遭遇的困难更重。天下事没有一件是容易的,都不可以随便,连对自己都不能轻诺。有些人年轻的时候想做大丈夫,救这个国家,劝他慢慢来,先救自己,有能力再扩而充之;否则自己都救不了,随便吹大牛,就是轻诺。

今天一位在国外教学回来的人感慨地说:“我们从小读书到现在,读了一辈子书,又做几十年事,对于父母所给予恩惠的这笔账,一毛钱也没有还过。”他所说的一毛钱,当然不是完全指的金钱,是说一件事情都没有做好,正如《红楼梦》贾宝玉对自己的描述,“负父母养育之恩,违师友规训之德”。

许多人,甚至几乎所有的人,活了几十年都还在这两句话中,违背了老师朋友们所规训的道德,一无所成。我们年轻人都应立志,结果,几十年都没有做到自己所立的志向,这也是轻诺。所以,人生要了解,天下事没有一件是容易的。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因为重视天下事;他不但不轻视天下事,也不轻视天下任何人。因此,才不会有困难,才能成其为圣人!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